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59

发布时间:2023-07-01 1:0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时下几乎所有的西方博物馆都处于虚拟化的完成或进行当中。当然,大多数虚拟博物馆仍处在2D的传统网页模式,“文字+图片”的初级阶段,更多是对实体博物馆信息的发布与补充,数字化储存做到了,但在网上浏览的________方面远远不够。真正的虚拟博物馆应该是能模拟人们的观展体验的,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为他们营造出更富想象力与互动性的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动性

B:及时性

C:丰富性

D:便捷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空缺处后的“能模拟人们的观展体验”“为他们营造出更富想象力与互动性的空间”都说的是虚拟博物馆应该具有生动性,而网上浏览在这方面还远不够,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题

2、【言语理解】对人类而言,环境发挥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各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________。这种功能决定了人类自身的活动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类必须彻底地________利己主义,保护好环境,保持同环境和谐与协调的互利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果 扬弃

B:结果 摒弃

C:效果 唾弃

D:恶果 遗弃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后果”“恶果”均表不好的结果。“效果”侧重好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排除A、C、D。“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的状态,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摒弃”填入符合人类必须彻底抛弃利己主义、保护环境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3、【言语理解】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它的文化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慢,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事情都在飞速发展,全世界的文化也正经历着快速而巨大的转变。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仍然是:地区或国家的个性和特征是否能抵得住全球化、现代化的侵蚀?回答可以是两种:能或者不能。有的文化可能会被削弱甚至被同化,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保持警惕,就会减少文化的变化进而得以保存下来。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认为:

A:文化转变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B:全球化的侵蚀使文化同化越来越严重

C:变化中的文化应保持自己的个性

D:文化应该跟随世界的脚步快速转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尤甚。然后提出疑问,地区和国家的个性和特征是否能抵得住全球化、现代化的侵蚀?末句给出回答,即如果我们有所作为,是可以减少文化的变化从而使文化的个性得以保留的。文段围绕“保留文化的个性”展开,文化的变化非文段重点,选项中与此最相符的为C。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①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   、延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②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③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白鹤等20多种   鸟类,近年来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断 揭穿 珍稀

B:终断 揭露 珍奇

C:终断 揭示 珍贵

D:中断 揭开 珍稀

正确答案:D

解析:中断:中间发生阻隔、停顿或故障而断开,还可以继续。终断:指终结,停止。依据第一句句意可知,中华文明是没有断开、一直延续五千年的文明,选“中断”比较合适,排除B、C两项。第二句“揭穿”、“揭露”、“揭示”都不能与下文的“新篇章”搭配,只有“揭开”合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区划。但是这种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区划,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称为“国家意识”,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没有形成这种意识的国家,本质上还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也是很不稳固的。真正的大国,不仅在于领土大,人口多,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产生了“国家认同”。
这段话主要谈的是:

A:国家的边界意识

B:国家的本质属性

C:国家认同的作用

D:国家意识的内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对国家概念的论述引出“国家意识”的话题,说明“国家意识”是国民形成的一种“凝聚力”。没有形成“国家意识”,则本质上还不能称之为国家。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大国,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应为文段的主题词,A、B、C三项均与此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6、【言语理解】根据论文被引用次数与重要性的关系,研究者萌生了一个网络排序的思路,就是通过网页之间的相互________来确定排序,即一个网页被其他网页引用得越多,越多地被排序靠前的网页所引用,其排序就越靠前,所以想知道一个网页的排序,不仅要知道有多少网页引用了它,还要知道那些网页各自的排序——因为排序越靠前的网页的引用就越“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用 重要

B:顺序 隆重

C:衔接 宝贵

D:链接 值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网页链接”为计算机领域的专用术语。
第二空,空缺处词语加了引号,“值钱”填入其中能更形象地表达“排序越靠前的网页的引用”的价值所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题

7、【言语理解】全球化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不意味着人们关于它的任何谈论都是合理的或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倒是: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被疏忽和遮蔽。仅就字面而言,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于全球范围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扩散。
下列表述符合这段文字原意的是:

A:人们熟知某一话题,意味着人们对它的理解都是清楚的

B:“全球化”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

C:“全球化”主要描述了1985年以来国际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熟知并明确把握的一个概念

正确答案:B

解析: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故选项A错误;全球化是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故选项C错误;人们对全球化概念混乱,故选项D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一直受竞争力下滑的困扰。2010年,欧盟曾在新颁布的“欧洲2020战略”中,明确提出研发创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每年都要达到3%。但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各国忙于紧缩财政,创新问题一直被忽视。根据欧盟最新的统计数字,2011年,欧盟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03%,27个成员国中,仅丹麦和马耳他实现了既定目标。未来数年,由于公共债务和“财政契约”的限制,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总体上仍会偏紧,能够用于刺激研发的资金有限,这意味着创新困境难有改善,从根本上决定了欧洲经济增长将缺乏引擎。
根据这段文字,欧洲竞争力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是:

A:债务危机重创欧洲制造业

B: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有限

C:财政紧缩导致创新力度不足

D:经济增长无法带动产品质量上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欧洲各国在债务危机下,忙于紧缩财政,忽视了研发创新问题,且未来数年这种状况还会继续,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欧洲经济增长将缺乏引擎。故欧洲竞争力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创新力不足。A、D两项没有提及“研发创新问题”,排除。B项虽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不如C项概括得准确,文段强调的是欧洲因忙于财政紧缩导致创新力度不足,B项没有体现“财政紧缩”这个重要的背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9、【言语理解】“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________;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________。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粗枝大叶 按部就班

B:走马观花 表里不一

C:轻描淡写 循规蹈矩

D:避重就轻 按图索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与“大而化之”构成并举关系,表达马虎、不认真之意。“轻描淡写”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能用于“了解情况”,排除C。“避重就轻”指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句中强调的是马虎,而非刻意回避主要问题,排除D。
第二空,由“习惯走设计‘路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办事。“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样,与文意无关,排除B。“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其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25题

10、【言语理解】迟迟没有落地的补贴细则,让有意投资光伏发电站的企业们对光伏发电站的大蛋糕________。上周,据某研究人员透露,对光伏发电站的补贴已经纳入到财政预算,将“缺多少补多少”,但大部分企业对此却依然________。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还将面临垫资的风险,因此就整个光伏发电站市场而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是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 举棋不定 显而易见

B:望而生畏 犹豫不决 有目共睹

C:望而却步 将信将疑 不言而喻

D:望尘莫及 优柔寡断 不证自明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意为企业们因为政策没有落地而不敢投资,“望洋兴叹”“望尘莫及”不合句意,排除A、D。
第二空,“大部分企业对此却依然……”中的“此”指的是“某研究所人员透露”的政策消息,对消息只能是“将信将疑”,不能“犹豫不决”,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