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不是圣贤,所以,我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以下除哪项外,均与题干的论证结构相似?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灵灵是人,所以,张灵灵也不是完美的
B:无知者无畏。小张见多识广,所以,他做事谨小慎微
C:志不强者智不达。曹芳意志不坚定,所以,曹芳不能充分发挥她的智慧
D:狭路相逢勇者胜。苏梅是勇者,所以,她最终会取得胜利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非圣贤)→B(会犯错),C(我)是A(非圣贤),所以C(我)是B(会犯错),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
A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人)→B(不完美),C(张灵灵)是A(人),所以C(张灵灵)是B(不完美),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B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无知者)→B(无畏),C(小张)不是A(无知者),所以C(小张)不是B(无畏),否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否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不一致。
C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志不强者)→B(智不达),C(曹芳)是A(志不强者),所以C(曹芳)是B(智不达),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D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勇者)→B(胜利),C(苏梅)是A(勇者),所以C(苏梅)是B(胜利),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8题
2、【判断推理】甲: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乙:我可不这么认为!你看林医生他们夫妻二人不是都吸烟吗?
乙做出这一结论,所蕴含的必要前提是:
A:医生比一般人更注意身体健康
B:医生比一般人更了解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C: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人都会去吸烟
D:吸烟的人都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正确答案:D
解析:甲的观点是“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乙对甲的观点进行否定,即题干结论:有的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已知前提:林医生他们夫妻二人都吸烟。
A项,医生更注意身体健康,与是否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医生更了解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与有的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
C项,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人→吸烟,与题干林医生夫妻吸烟→有的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推论方式相反,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D项,在吸烟的人和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之间建立了联系,从前提推出结论,方向正确,加强论证,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3、【判断推理】巴蜀:燕赵
A:齐鲁:秦晋
B:殷商:云贵
C:京津:淮海
D:闽越:荆湘
正确答案:A
解析:巴蜀指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燕赵指今河北省及其周边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且“巴”“蜀”“燕”“赵”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
A项,齐鲁指今山东地区,秦晋指陕西、山西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且“齐”“鲁”“秦”“晋”均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殷商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云贵指云南和贵州,也指云贵高原。二者并非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京津是北京、天津的合称,淮海指淮河以北及连云港一带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但“京”“津”“淮”“海”并非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闽越指今福建地区,荆湘指今湖北、湖南地区,二者是并列关系,但“闽”“越”“荆”“湘”并非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名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4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
4、【判断推理】社会整合:是指调整或协调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统一的运行良好的体系的过程。通过社会整合,使社会体系中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各个部分之间互相顺应,形成均衡状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整合的是:
A: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B: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C: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D: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
正确答案:A
解析:社会整合定义的关键信息:调整或协调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统一的运行良好的体系。
A项,产生新的社会阶层未体现调整或协调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符合定义。
B项,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有利于地区之间的文化相互理解,促进交流,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统一的运行良好的体系,符合定义。
C项,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调整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统一的运行良好的体系,符合定义。
D项,指导“三农”工作,有利于协调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统一的运行良好的体系,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5、【判断推理】收入分配:基尼系数
A: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
B: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C:环境保护:幸福指数
D:香港:恒生指数
正确答案:A
解析: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A项,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CPI即指消费者价格指数,两者为全同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环境保护和幸福指数没有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恒生指数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6、【判断推理】扇子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钢笔
A:折扇 笔帽
B:团扇 墨水
C:空调 毛笔
D:扇面 圆珠笔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折扇是扇子的一种,笔帽是钢笔的组成部分,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团扇是扇子的一种,墨水与钢笔搭配使用,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扇子和空调都可以用来降温,二者具有相同的功能;毛笔和钢笔都可以用来书写,二者具有相同的功能。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扇面是扇子的一部分,圆珠笔和钢笔是并列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A:绞尽脑汁:有心无力
B:卧薪尝胆:含辛茹苦
C:博闻强识:孤陋寡闻
D: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正确答案:D
解析:殚精竭虑和鞠躬尽瘁都是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A项,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有心无力意思是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含辛茹苦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博闻强识意思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见微知著和一叶知秋都是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
8、【判断推理】内耗效应是指在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其本质是它对外没有做功而只是内部消耗能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耗效应的是:
A:经过很长时间的广告战、价格战之后,两大饮料公司两败俱伤
B:游戏机商贩李某在学校内兜售游戏机,很多同学因此无心学习
C:甲国球队大比分战胜乙国球队,引发场下两国球迷的肢体冲突
D:集团董事会成员之间因利益纷争上演闹剧,导致该集团股票大跌
正确答案:D
解析:内耗效应的定义要点:社会或部门内部不协调或矛盾。
A项,两大饮料公司的广告战、价格战,并非部门内部出现问题,不符合定义。
B项,李某在学校内兜售游戏机,李某并非学校内部成员,因此该项并非内部不协调或矛盾,不符合定义。
C项,甲、乙两国球队及球迷,并非社会或部门内部出现问题,不符合定义。
D项,集团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纷争,是部门内部不协调或矛盾,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汇编作品的是:
A:2013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
B:小张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借阅的《小说选刊》
C:小许因参加电视答题竞赛节目进行突击训练所阅读的《百科全书》
D:高铁上供乘客取阅的《列车时刻表》
正确答案:D
解析:汇编作品的定义要点: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
A项的《人民日报》、B项的《小说选刊》、C项的《百科全书》均体现对内容的选择或编排具有独创性。而D项的《列车时刻表》显然与其他三项不同,并不具有独创性,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者倾向性,表现为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
上述文段无法推出:
A:在情境不变时,惯性思维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
B:在情境变化时,惯性思维不利于新方法的产生
C:惯性思维可能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D:惯性思维一定程度上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源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细节信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问题。
A项,根据题干可知,惯性思维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问题,所以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可以推出。
B项,根据题干可知,由于惯性思维会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问题,所以不利于新方法的产生,可以推出。
C项,惯性思维限制了人们面对问题时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可能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可以推出。
D项,惯性思维限制了人们面对问题时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不能成为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源,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