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23

发布时间:2023-06-25 21:1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世界上最累的人莫过于平庸之辈去(       ),无才之人却要(       )。

A:依附权贵 日理万机

B:附庸风雅 日理万机

C:依附权贵 跑官要官

D:附庸风雅 跑官要官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括号中填的是与“平庸之辈”、“无才之人”的描述相反的词语。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所以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随着改革的深入,军工企业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军工集团改制并不________。一方面,从事生产经营的军工企业基本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另一方面,多数军工院所依然在事业单位体制内,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产研________一定程度导致了科研成果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成果社会转换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彻底 分离

B:系统 互促

C:完善 共建

D:全面 脱节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导致了科研成果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成果社会转换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以及“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产研应是“分离”“脱节”的,“互促”“共建”填入不当,排除B、C。再看第一空,“全面”指所有方面,各个方面。“彻底”指一直到底,深入而透彻。对应前句的“随着改革的深入”,此处强调的是军工集团的改制不够深入,而非不全面,“彻底”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5题

3、【言语理解】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是高精度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手段。数据是记录人类行为的工具。靠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做一个预测和参考是人类发展的成果。但是,人际的沟通和交流不该因为大数据技术而遭弃,而过于依赖大数据的预测和推理,放弃人际沟通过程,必然产生人际沟通的弱化,进而影响到人的自由意志。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B:大数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C:大数据不应弱化人际沟通

D:大数据影响人的自由意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大数据对于人类的意义,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不能因为过于依赖大数据,而放弃人际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说明了过于依赖大数据,放弃人际沟通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即大数据不应该弱化人际沟通。C项表述正确。A、B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D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过于依赖大数据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7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6题

4、【言语理解】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这段话支持的论点是:

A: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

B:老年也是从青年过渡来的

C: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D:老年和青年的此消彼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意思是老年人也有过年轻的时候,青年的未来也必定是老年,因此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晴朗夜空中那条神秘的白色亮带——银河充满好奇,并为其________了多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以及各种美丽的传说。如今,生活在不夜城里的人们已很难亲眼目睹银河的美景。尽管如此,人们________银河全貌的努力却从未停止。幸运的是,天文学家正借助不断升级的观测技术和设备,将银河系的全貌愈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授予 观察

B:赋予 窥探

C:设计 窥伺

D:遐想 考察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能搭配“名字和传说”。“授予”指郑重地给予。其一般用于给予勋章、学位、荣誉称号等,与“名字和传说”搭配不当,排除A。“赋予”指给予、交给。其与“名字和传说”搭配恰当。“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其填入不符合语境,且与“传说”搭配不当,排除C。“遐想”指悠远地思索或想。其填入与“名字和传说”搭配不当,排除D。
验证第二空,空缺处搭配“银河全貌”,“窥探”指观察探索,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节既是礼祭祖先、________的日子,也是寄托哀思、祭奠英烈的时刻。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表达对英烈深切的缅怀之情和崇高敬意,追思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高尚精神,在新征程中________奋进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睹物思人 聚齐

B:鉴往知来 汇聚

C:抚今追昔 聚合

D:慎终追远 凝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清明节既是礼祭祖先、________的日子,也是寄托哀思、祭奠英烈的时刻”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礼祭祖先”含义相近,体现对祖先的追念、祭奠。“睹物思人”指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其侧重形容对故人的思念,填入无法体现对祖先的追念和祭奠,排除A。“鉴往知来”指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其侧重审察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不符合语境,排除B。“抚今追昔”指看看现在,想想过去。其侧重谈古论今,不符合语境,排除C。“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其填入与“清明节”的语境相符。
验证第二空,“凝聚”指聚集,积聚。其与“力量”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交通的拥堵只是一面镜子,________出的是面对汽车与人口激增带来的交通压力、环境压力,许多城市还没有做好准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B:体现

C:折射

D:展示

正确答案:C

解析:“展示”常用于褒义语境中,与题中“交通压力、环境压力”的搭配不当,排除D。“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都符合句意,但通过题干中“交通的拥堵只是一面镜子”的比喻,可知用“折射”更为恰当,排除A、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8、【言语理解】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________现代产业体系,________发展新动能,________改革攻坚,________国际合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培育 构建 深化 推进

B:培育 构建 推进 深化

C:构建 培育 推进 深化

D:构建 培育 深化 推进

正确答案:C

解析:前两空,“构建体系”“培育新动能”为习惯搭配,排除A、B。
后两空,“深化”与“攻坚”搭配不当,“深化合作”为习惯搭配,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它注定不是________的市井常识,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老生常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精益求精

B:拾人牙慧 融会贯通

C:司空见惯 兼收并蓄

D: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是……不是……”的句式以及“先知先觉”与“老生常谈”的反义对应关系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独见独闻”表达的意思相反,表示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妇孺皆知”指某件事众所周知。“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题意无关,排除A、C。
第二空,“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推陈出新”特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由横线前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推出哲学的进步在于创新。“推陈出新”填入更符合题意,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0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10、【言语理解】数十年以来,科学家认为发现外星生命的最重要信息是这颗行星与主恒星的距离。在太阳系中,金星距离太阳最近,火星距离太阳较远,液态水无法存在。地球处于合适位置,存在着液态水和各种生命形式。然而,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仅凭借距离很难断定该行星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宜居行星还必须具备适当的内部温度。
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外星生命和行星内部适宜温度的关系

B:科学家关于行星适宜距离的最新研究

C:什么样的行星能具备适当的内部温度

D:人们对行星的宜居条件存在认识误区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十年以来科学家都把行星与主恒星的距离作为发现外星生命的最重要信息,并以金星、火星、地球为例进行说明。接着以“然而”转折引出科学家关于“宜居行星还必须具备适当的内部温度”的发现。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继续“行星适当的内部温度”的话题,排除B、D。与C项相比,A项论述外星生命与行星内部适宜温度的关系,是对科学家发现的进一步具体说明,与文段联系更紧密。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