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人们通常认为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海啸。这种看法是基于主观类比,不一定能揭示客观联系。一只猫在海啸前24小时行为异常,给它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猫行为异常。
为了评论上述论证,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不重要?
A:被认为是海啸前兆的动物异常行为,在平时是否也出现过?
B: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海啸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C:海啸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在整个动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D:在海啸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中,这种异常行为未被注意的比例是多少?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证认为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海啸是没有根据的。
对A项的回答可以说明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否与海啸有关,有助于评价论证;
对C项的回答可以说明有异常行为的动物是否占多数,如果是,则说明预测是有一定根据的,如果不是,则说明没有根据,所以对C项的回答也有助于评价论证;
如果大部分异常行为没被注意,则说明即使有异常行为,用其来预测海啸也是很难的,对D项的回答也有助于评价论证;
不同类型的动物是否有相似的异常行为并不重要,对B项的回答无助于评价论证。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2、【判断推理】左右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早晚
A:高低 内外
B:多少 迟早
C:长短 大小
D:上下 快慢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左右与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内外与早晚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左右与多少并无必然联系,迟早与早晚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左右与长短并无必然联系,大小与早晚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左右与上下均表示不同的方位,快慢与早晚均表示不同的时间状态。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82题
3、【判断推理】根据贝格曼定律,温血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因此大型化动物能获得更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体温调节中比小型动物消耗的能量少。所以,在同种动物中,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体型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较冷气候中的动物种群的冬眠时间比较长
B:温血动物身体表面发散热量并不是非常多
C:动物体型的增大必然导致绝对散热量增加
D:较冷地区也存在许多体型较小的温血动物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在同种动物中,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体型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论据:根据贝格曼定律,大型动物在体温调节中比小型动物消耗的能量少。
A项,题干结论说的是动物体型与气候的关系,而该项讨论的是动物冬眠与气候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题干结论说的是动物体型与气候的关系,而该项讨论的是温血动物身体表面发散热量是不是最多的,属于无关项。
C项,指出体型的增大必然会导致其绝对散热量的增加,即尽管在体温调节中消耗的热量少,但整体消耗的热量却不一定比小型动物少,否定了题干的论据,削弱了题干结论。
D项,题干结论说的是动物体型与气候的关系,而该项指出较冷地区也存在其他体型较小的温血动物,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4、【判断推理】某储蓄所失窃,张某、王某、李某、刘某四人涉嫌被公安机关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张某:案犯是李某。王某:刘某是罪犯。李某:如果我作案,那么刘某是主犯。刘某: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选项为真的是:
A:说假话的是张某,作案的是王某
B:说假话的是刘某,作案的是李某和刘某
C:说假话的是王某,作案的是李某
D:说假话的是李某,作案的是李某
正确答案:B
解析:王某和刘某的口供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由“四个口供只有一个是假的”,可知张某和李某的口供是真的,则案犯是李某,再由李某的口供,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刘某是主犯,所以刘某说的是假话,作案的是李某和刘某。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某国际小组对从已灭绝的一种恐鸟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进行遗传物质衰变速率分析发现,虽然短DNA片段可能存在100万年,但30个或者更多碱基对序列在确定条件下的半衰期只有大约15.8万年。某位科学家据此认为,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等类似于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故事不可能发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科学家的观点?
A:《侏罗纪公园》虽然是一部科幻电影,但也要有事实依据
B:上述研究的化石样本可能受到人类DNA的“污染”
C:环境因素会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衰变速率
D:恐鸟与恐龙的碱基对序列排列顺序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科学家通过恐鸟骨骼化石中的DNA中的碱基对序列半衰期时间短,得出无法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的结论。
A项,指出电影要有事实依据,但不代表真的可以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无法反驳题干观点。
B项,指出研究样本可能受到“污染”,只是可能,并且受到人类DNA的“污染”未必会影响其半衰期的长短,对题干观点的反驳力度较弱。
C项,指出环境因素会影响DNA的衰变速率,意味着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可能使恐鸟的半衰期更长,则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是有可能的,反驳了题干观点。
D项,指出恐鸟与恐龙的碱基对序列排列顺序不同,但排列顺序未必会影响半衰期,不代表可以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无法反驳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9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4题
6、【判断推理】定点超越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过程。对比衡量的目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或寻找行业领先者之所以会领先的内在原因,以便为企业制订适当的战略计划提供依据。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定点超越的是:
A:为超越竞争对手乙公司,甲企业创造性地提出一套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售后服务策略
B:在对比乙企业的成功模式后,甲企业改进了销售战略,并迅速超越了竞争对手乙企业
C:甲电厂向标杆单位乙电厂学习,找到了自身短板,以新技术为突破口实现了生产智能化
D:甲公司仔细研究行业领头羊乙公司的生产模式后,对其产品进行了包装组合,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正确答案:A
解析:定点超越的定义要点:①最强的竞争对手;②对比衡量的目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或寻找行业领先者之所以会领先的内在原因。
A项,甲企业创造性地提出一套策略,并未体现甲企业将自身与乙公司进行对比衡量,不符合要点②。
B项,甲企业将自身与乙企业进行对比衡量,寻找乙企业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原因,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符合定义。
C项,甲电厂将自身与乙电厂进行对比衡量,发现自己的不足,符合定义。
D项,甲公司将自身与乙公司进行对比衡量,寻找乙公司之所以会领先的内在原因,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水稻:植物
A:木耳:银耳
B:香蕉:水果
C:动物:田鼠
D:米饭:面条
正确答案:B
解析:水稻是植物的一种。
A项,木耳和银耳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香蕉是水果的一种,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田鼠是动物的一种,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米饭和面条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8题
8、【判断推理】负性制裁是指社会以消极性手段对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惩治方式。其特点是强迫性,迫使社会成员认识到不遵守社会规范所承担的不良后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负性制裁的是:
A:甲因入室行凶抢劫,被判处死刑
B:乙因不孝顺父母,受到邻里谴责
C:丙因不当行为,被单位警告处分
D:丁因严重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
正确答案:B
解析:负性制裁的定义要点:具有强迫性,迫使社会成员认识到所承担的不良后果。
A项,甲被判处死刑,符合负性制裁的定义要点,属于负性制裁。
B项,乙受到邻里谴责并没有受到强迫性的惩治,不符合定义,不属于负性制裁。
C项,丙被单位警告处分,受到强制性惩治,并承担了不良后果,符合定义要点。
D项,丁被开除学籍,也受到强制性惩治,并承担了不良后果,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6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3题
9、【判断推理】投票:抽签
A:联系:沟通
B:管理:服务
C:劝说:争辩
D:推荐:号召
正确答案:D
解析:投票是有目标的行为,抽签是随机行为。
A项,联系和沟通都是有目标的行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管理和服务都是有目标的行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劝说和争辩都是有目标的行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推荐是有目标的行为,号召是随机行为,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10、【判断推理】根据行为人是否进行意思表示,可以将民法上的行为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行为;非表意行为是指当事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主要包括事实行为、违法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后果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A:张三和李四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B:李大爷感觉自己时日不多,立下遗嘱
C:王教授撰写了一篇论文,获得该论文的著作权
D:赵老板把自己的财产赠与伺候自己多年的保姆
正确答案:C
解析:事实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后果的行为。
A项,张三和李四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主观上具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不符合定义。
B项,李大爷立下遗嘱,主观上具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不符合定义。
C项,王教授撰写论文后,获得该论文的著作权,王教授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获得著作权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果的行为,符合定义。
D项,赵老板把财产赠与保姆,主观上具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