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08

发布时间:2023-06-24 3:5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市政市容委上半年就曾对全市报刊亭开展过整治,包括对破旧报亭进行维修、粉饰;重点治理亭外占道经营行为,拆除私自搭建的各类棚架等。若这类治理还止于“________”的话,那动不动就把报亭拆除,只会是________,制造更多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 适得其反

B:公事公办 画蛇添足

C:墨守成规 事倍功半

D:就事论事 过犹不及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纸上谈兵”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公事公办”指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就事论事”指根据事情本身情况来评论是非得失。此处是拿上半年对报亭的治理与动不动拆报亭的做法进行对比,并不是批判之前的治理未落到实处,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制造更多问题”对应,表达对动不动就拆报亭做法的不认同。“画蛇添足”强调多此一举,“事倍功半”强调效率低下。二者均不会制造更多问题,排除B、C。“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与“动不动”“制造更多问题”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2、【言语理解】筷子古名曰“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 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

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

B:名词“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

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

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用词为“似可”,由此不能推出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A项错误。由文段只能推出明代的《菽园杂记》有关于名词“筷”的记录,而不能得出名词“筷”是在明代出现的,B项错误。C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涉及筷子如何普及的相关内容。由“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筷’字乃成”可推出“筷”发源于吴中,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很多疾病的患病风险,除了自身基因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单由基因来决定疾病的风险也是不负责任的。综合这些原因,美国FDA叫停了这类疾病风险分析服务。作为个人,如何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有些人希望了解,从而提前预防,有些人觉得哪怕知道了风险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美国FDA叫停根据基因做疾病风险分析服务的主要原因是:

A:很多疾病患病风险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B:根据基因分析患病风险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C:某种疾病的产生并非单纯由基因决定的

D:有人并不希望提前知道自己有患病风险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综合这些原因,美国FDA叫停了这类疾病风险分析服务”可知,叫停此项服务的原因应该为前句的“很多疾病的患病风险,除了自身基因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单由基因来决定疾病的风险也是不负责任的”。C项表述与此相符。 文段说的是很多疾病的患病风险不仅受基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A项否定了基因的作用,排除。B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单由基因来决定疾病的风险”是不负责任的。D项与此无关,可首先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0题

4、【言语理解】黄河下游原来是绕山东丘陵之南注入黄海的。后来,由于中游的黄土高原不断________,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黄土不断受到侵蚀,________泥沙滚滚流入黄河。到了下游,水中的泥沙逐渐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遇到汛期,便会漫溢泛滥,出现改道的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低 含有

B:抬升 挟带

C:下降 大量

D:升高 掺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沉降”意思相反,据此排除A、C。“抬升”与“升高”相比,前者与“沉降”结构一致,填入第一空更恰当。
第二空,“挟带”指夹杂,带有,填入也符合黄土和泥沙一起被卷着流入黄河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5、【言语理解】这篇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非议

B:无懈可击

C:回味无穷

D:不可思议

正确答案:B

解析:“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懈可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对应文中“构思既精巧又严密”,“无懈可击”填入最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题

6、【言语理解】如今的辽河老街,新老建筑________,自然环境舒适宜人,戏院、茶馆、客栈、咖啡馆、古玩店应有尽有,成了营口对外展示形象的最亮丽的名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相辅相成

C:相伴而生

D:相差无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展示形象的最亮丽的名片”可知,空缺处词语应含褒义,体现出新老建筑和谐并立给老街增色的意思。“相伴而生”强调同时产生,“相差无几”强调相似性,均与句意不符,排除C、D。“相得益彰”侧重于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侧重于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表达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程度过重,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7、【言语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要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________是要坚定广大干部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首当其冲

B:重中之重

C:千方百计

D:归根结底

正确答案:D

解析:“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与题意不符,排除A。“坚定广大干部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是提高干部党性修养的本质和落脚点。“重中之重”指非常重要。“千方百计”形容用尽各种方法和计策。两者均未体现“本质”之意,排除B、C。“归根结底”指事物的根本。契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有人比喻,城市规划如一部交响乐,倘若指挥不当,“独奏”互相掣肘,就会引发混乱。一旦缺乏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失去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整合,城市就会失去秩序。不同城市之间的规划,如果跳不出一亩三分地,区域就难以优势互补,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不同的城市规划需要突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优势

B:城市规划必须科学统筹

C:城市的秩序建立在合理的规划之上

D:城市之间需要资源整合、产业统筹与优势互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城市规划”的话题,并以交响乐类比,强调城市规划必须科学合理;然后分别从城市内部的规划和不同城市间的规划两个层面论述了“统筹”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B项正确。A、C两项未提到“统筹”;D项未提到“城市规划”,均不如B项切中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在关于灵活就业的讨论中,还有一种论调认为,灵活就业门槛过低、技能要求不高,年轻人投身其中是短视行为,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积累。这种忧虑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事实上,灵活就业进入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要留存的门槛却并不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并非所有灵活就业都是低门槛

B:应摒弃对灵活就业形式的偏见

C:灵活就业在职越久越要技能傍身

D:年轻人对灵活就业无须过度忧虑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关于灵活就业的一种论调——认为灵活就业门槛过低、技能要求不高,年轻人灵活就业是短视行为,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积累;接着通过“但事实上”进行转折,强调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文段是转折结构,重点是反驳有些人的论调,认为这种对灵活就业的偏见是错误的,对应B项。
A项,由“灵活就业进入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要留存的门槛却并不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可知,文段并未否认灵活就业门槛不高的事实,只是认为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排除。C项,“在职越久越要技能傍身”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年轻人对灵活就业的态度”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地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根据这段文字,“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的含义是:

A: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B:

内心积存的绘画所需的美感 

C:

画眼所见大千世界各种形象

D:

痴醉于画眼所见的美妙感受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所在的原句是“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可见此处的画并非实际的画,而是“画者心中的画”,即文中所描述的“在看过大千世界各种形象,日积月累后的美感”。故答案选B。A项“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D项“痴醉于画眼所见的美妙感受”都只是画者在心中形成真正的画所经历的环节或步骤,并非最后形成的真正的画。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