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事实上不知道也好,因为他们已经是无可挽救的了。他自己的处境是这样的:他眼看着他们向那个深渊走去,却无法 他们。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想到这里,他自己也变得忧郁了。他似乎走进了一条窄巷,找不到一个 。外面的笑声接连地传到他的耳边,好像在讥笑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援救 出路
B:
援助 路口
C:
援助 出口
D:
援救 出口
正确答案:A
解析:援助:支援;帮助。援救:援助解救,使脱离危难。由“无可挽救”、“深渊”、“痛苦”等字眼可知此处填“援救”合适,“援助”的词义过轻,故可排除B、C。出路:通向外面的道路;前途;发展的方向。出口:通向外面的口、道。“他似乎走进了一条窄巷,找不到一个 。”此处强调的是一种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出路”更能体现这一层含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我们随时都处在各种健康“小贴士”狂轰乱炸的包围中。但其实,并非所有的健康建议都有扎实的科学根据来________。《新科学家》网站近日为我们破除了我们耳熟能详且奉为________的6大健康“迷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检验 信条
B:验证 准则
C:支持 圣旨
D:支撑 圭臬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与“科学根据”搭配,选“支持”或“支撑”恰当,排除A、B。第二空,“圣旨”现多用于口语。“圭臬”指准则或法度。与“耳熟能详”表达的书面语境相对应,“圭臬”更符合,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0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0题
3、【言语理解】金融实证研究基本上无法通过特定的实验来进行,这就决定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依靠现实数据收集和计量分析________。因此,数据采集及其分析对于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性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式 毫无疑问
B:方法 不证自明
C:手段 不言而喻
D:做法 人所共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文段专业性较强,“做法”明显与此风格不符,排除D。“方法”与前文的“研究方法”重复,排除B。
第二空,句中说的是金融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依靠现实数据收集和计量分析,因此,数据采集以及分析对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二空所填词语应含有明显的意思。C项“不言而喻”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0题
4、【言语理解】(1)作为一个企业既要________原有市场,也要不断________新市场。
(2)就像在杯子里只有________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有味一样,你只有________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辟 开拓 沉淀 积淀
B:开拓 开辟 积淀 沉淀
C:开辟 开拓 积淀 沉淀
D:开拓 开辟 沉淀 积淀
正确答案:D
解析:(1)句,“开拓”侧重于“拓”,即拓展;“开辟”侧重于“辟”,即创立。与“原有市场”搭配,应选“开拓”,与“新市场”搭配,应选“开辟”,排除A、C。
(2)句,与“茶叶”搭配,“沉淀”更恰当,“积淀经验”为习惯搭配,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5、【言语理解】民族文化要有根基,精神文明的传承要有载体,而城市正是其集大成者。放眼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从民主城邦雅典到人文之城威尼斯,从时尚之都巴黎到音乐之城维也纳,独特的文化精神令城市历经千年,依然灿烂。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
A: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彰显特色和魅力
B:民族文化是如何传承的
C:各具文化特色的世界名城
D:要用文化精神来涵养和提升城市品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了城市和文化精神的关系:城市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文化精神令城市历经千年,依然灿烂。基于话题一致的考量,下文应继续围绕城市与文化精神展开,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D。
A项没有谈及“文化”。B项属于无关信息。C项文段已经举例,下文不会再进行论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6、【言语理解】
巨大的投资热情和市场需求背后,短视频的发展短板令人担忧:内容创作新意________,同质化严重;平台盈利模式________,只顾短期盈利,长期规划不足;监管机制________,版权保护缺位,低俗内容和创意抄袭大行其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匮乏 缺乏 贫乏
B:
贫乏 缺乏 匮乏
C:
缺乏 匮乏 贫乏
D:
匮乏 贫乏 缺乏
正确答案:D
解析:
“匮乏”“贫乏”分别侧重“匮”“贫”,也就是少;“缺乏”侧重空缺、没有。第一空和第二空不太好辨析,暂不做选择,先看第三空。对应后文的“缺位”,“缺乏”填入此处最恰当,且“监管机制缺乏”也是习惯表述,只有D项符合。
验证前两空,“新意匮乏”“模式贫乏”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2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2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7、【言语理解】简单恢复历史旧貌,绝不可能实现复兴的目标。只有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才能恢复曾经有过的世界一流的兴盛状态。因此,( )。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上述括号内的是:
A:复兴之道,应当是改革创新之道
B:要复兴,就要敞开胸怀学习全世界
C:要复兴,就要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
D:复兴之道,需要敢想、敢干、能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因此”可知,所填入的内容应是对前文“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的总结。B项对应于“今外”,C项对应于“中古”,均不全面,排除。D项不是对前文的总结,排除。A项的“改革创新之道”与文中的“创造一种……新兴文明”意思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①每一类型的法制本身都经历了适应社会发展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
②历史地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因生产力的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
③这种变化或表现为由盛入衰,或表现为弃旧扬新,没有永恒不变的法
④这一阶段的法制在总体上保持旧法体系的同时,不断地“部分质变”,增生着新法的因素,新类型法的因素不断增多
⑤在法的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的“部分质变”贯穿于法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法的前承后继,不断完善
⑥在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的另一种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一个为时漫长的过渡阶段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②⑥④⑤③
D:②⑥①③④⑤
正确答案:B
解析:梳理句子可知,④开头的“这一阶段”指代的应是⑥末尾的“过渡阶段”,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⑥④,排除D。③开头的“这种变化”指的应是①末尾的“动态变化”,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③,排除C。④、⑤都提到“部分质变”,且由⑤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可知,⑤是对④的进一步强调,故两句顺序应为④⑤,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9、【言语理解】所谓类文本,指的是出版物中所有作者文字之外的部分。尽管类文本也是阅读对象,但它们________地成为阅读的主体,甚至造成了对于文本的阅读________,实在有________之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客为主 困难 以一持万
B:主客颠倒 妨碍 舍本逐末
C:太阿倒持 艰难 轻重倒置
D:喧宾夺主 障碍 本末倒置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出版物中作者文字应是主体,类文本应处于次要地位。但在阅读过程中,却将类文本作为主体进行阅读,颠倒了主次。“反客为主”“主客颠倒”“喧宾夺主”都与主次关系相关。“太阿倒持”比喻把权柄给别人,自己反而受到威胁或祸害,不符题意,排除C。
第二空,“造成”为动词,其后应接名词性词语。“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是动词,不能与“造成”搭配,排除B。
第三空,“以一持万” 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者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关注类文本,忽略文本阅读,这显然是混淆了阅读的主次方面,“本末倒置”填入符合句意,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7题
10、【言语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群众办实事既要有诚心,也要讲方法”。脱离实际地“浑沌开窍”、一厢情愿地“帮蝶破茧”、罔顾规律地“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始终考虑政策出台和实施之后的利益影响、舆论影响、社会影响,杜绝“好事蛮办”、摒弃“好事虚办”、防止“好事滥办”,才能真正落实好意、办成好事。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操之过急
B: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只有诚心
C:为群众办实事应该讲究方法
D:为群众办实事要讲求效果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提出为群众办实事要讲方法的观点,然后论述了方法错误对工作的危害,末句进一步强调只有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落实好事,办成好事。“方法”为文段强调的重点,C项与此相符。
A、B、D三项说法无误,但均为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