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事业的成败往往不只取决于人才的________,还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有________的人,而没有无用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寡 失意
B:得失 错位
C:优劣 失败
D:高低 误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存在高低差异的是才学,“人才”与“高低”搭配不当,排除D。
第二空,句子讲的都是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即应当使他们各得其宜,因此填入“失意”“失败”均不恰当,排除A、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9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2、【言语理解】目前,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是先有抑郁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虽然网络世界四通八达,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内心却异常孤独。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大
B:网络世界四通八达,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是异常的孤独
C: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世界
D: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有一个特点,四个选项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实质上这道题是在考查主旨句,在原文中找出概括性最强的、表述最准确的一句就是答案。原文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这句话是主旨句,作者也在论述这个观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我们今天所共同面对的风险挑战: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________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________;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仍然 出现 激浊扬清
B:依旧 显现 拨云见日
C:依然 涌现 沉渣泛起
D:仍旧 浮现 振臂高呼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三空,由前面的“我们今天所共同面对的风险挑战”“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贬义词。“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振臂高呼”指举起双臂高声呼喊,表示奋发或激昂。三个词语均不含贬义色彩,排除A、B、D。“沉渣泛起”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用在此处契合语境。验证第一空、第二空,“依然存在”“不断涌现”亦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7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35题
4、【言语理解】张军在一次羽毛球训练中不慎拉伤了手臂,要是在平常,这样的伤根本不算什么,但________是在就要走上比武场的时候,这样的伤,________让人揪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偏偏 异常
B:恰巧 很是
C:刚好 非常
D:恰逢 有些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要是在平常,这样的伤根本不算什么,但……”可知,比武时受伤不是时候。“偏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恰巧”指恰好、凑巧;“刚好”指恰巧、正巧。“恰逢”只刚好遇到。“偏偏”暗含事情发生的不是时候之意,最符合走上比武场前受伤的语境,排除B、C、D。
第二空,“异常”能够体现比武时受伤让人担心的程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题
5、【言语理解】Argo计划是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十余年来,30多个沿海国家通力合作,在全球各大洋布放近万个Argo浮标,组成了全球海洋监测网,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全球海洋上层温度、盐度和海流的实时观测。通过共享数据,各国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研究海洋气候对极端天气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收获了新的成果。Argo计划改变了人类对海洋内部的监测手段和方式,填补了海洋气象的空白,并为其他全球性科研合作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
根据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沿海国家能从Argo计划中受益
B:1998年前尚无系统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项目
C:大数据技术是全球性科研合作项目的必备技术
D:以往的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对全球海洋的实时观测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只有沿海国家”的说法错误。
B项,文段只是说“Argo计划是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无法推出“1998年前尚无系统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项目”。
C项,“大数据技术”只是Argo计划中的一种技术手段,而非所有全球性科研合作项目的必备技术。
D项可由文段中“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全球海洋上层温度、盐度和海流的实时观测”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摄影中,大气灰雾就像一枚滤镜,降低了场景远处部分的反差,提亮了影调。多雾的景象会看起来更为深远,就是因为强烈的空间透视。在拍摄时远摄更能展现空间透视,这是由于相机与主体间有更少不受灰雾影响的物体。而用通道混合方法将影像转为黑白的时候,调整蓝色通道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明暗的变化表现了空气灰雾效果,给人一种纵深感,在强烈的逆光下,效果最强烈,从而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神秘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在摄影中:
A:利用灰雾可制造空间透视
B:加强空间透视的方法和技巧
C:光线变化对虚实效果的影响
D:通道混合法可制造出灰雾效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摄影中多雾的景象看起来更为深远是因为空间透视的作用;接着介绍在拍摄时,远摄更能展现空间透视;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又介绍利用通道混合的方法也可以展现空间透视,表现空间灰雾的效果。因此文段意在介绍在摄影中使用空间透视的方法和技巧。B项是对主旨的准确表述。由文意可知,使用空间透视可以起到灰雾的效果,并非是利用灰雾可以制造空间透视,排除A。C、D两项均未体现论述主体“空间透视”。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5题
7、【言语理解】①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②在评价标准上 看数字, 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 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也 虽然/但是 但/而
B:即使/也 既/又 不过/也
C:尽管/但 虽然/但是 不过/也
D:尽管/但 既/又 但/而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①句,前面说提出了不少理论,后面说理论都不成熟,二者之间为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表示假设关系的A、B。再看③句,“天生就是一个作家”与“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之间为转折关系,“而”表示转折关系,D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作家只有________公共关怀,个人化的审美追求才不会被个人功利湮没,才不会________谋取私利的工具,时下流行的某些“青春文学”因为缺少批判现实的公共关怀,它们对现实的________其实是对现实的粉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 落入 描画
B:秉持 沦为 描摹
C:兼具 成为 描述
D:坚守 变为 描绘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兼具”指两个同时具备,而此处只提及“公共关怀”一个方面,故其用在此处不当,排除C。
再看第二空,“落入……的工具”搭配不当,排除A。与“变为”相比较,“沦为”更符合此处的贬义色彩,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
9、【言语理解】用“文化大散文”来命名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散文文体和随之而来的一种散文创作现象,其实是缺少学理支撑的,因为这一命名无法解释“文化”与“散文”“散文”与“大散文”的关系。但是,它确实多少揭示了一种散文文体的主要特征,并且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因此,“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而今,当我在行文中对“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怀着理解和尊重时,也不能不指出: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但也纵容了思想的懒惰。
关于“文化大散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改变了人们对散文的看法
B:其命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
C:带来了散文创作的新高潮
D: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可知,“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其他三项在文段中均找不到对应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10、【言语理解】大约六千年前,古巴比伦的人们开始制作黏土代币作为交易的记录。不同形式的黏土代币表示不同的物品。当一次交易需要用到很多代币时,人们就用黏土把它们包裹起来,交易者用削尖的木棍在上面刻上不同的符号,用以表示里面包了些什么。后来一些人想到了更简洁的办法,只需简单地将符号刻在黏土上,就可以表示交易内容,这样就摆脱了烦琐的代币。于是文字被发明了,而这正是文明的开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古巴比伦的货币发展史
B: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C:文字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D:古巴比伦人怎样进行商品交换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介绍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在制作黏土代币中的一些变化引出了文字的产生,即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