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2601亿美元,出口仅为669亿美元。为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必须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欠缺的难关,尤其是产业链中的设计环节。无锡作为曾经的国家微电子产业南方基地,2017年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仅为79.2亿元,占总产值比例不足10%,而最合理的结构应该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分别占比30%、40%和30%。如果把设计、制造、封测比作写书、印书和订书,书的质量关键还靠写书,但是整个行业都缺“写书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赖状况严重
B: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存在失衡现象
C:设计人才匮乏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D: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设计环节薄弱,接着以无锡的电子产业为例进行说明,最后用“如果……但……”的类比,再次强调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缺少设计人才。因此,文段意在强调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受制于设计人才缺乏,C项表述正确。A项“对外依赖”是背景介绍,不是文段重点,排除。B项,“结构失衡”表述不明确,文段着重强调的是设计环节薄弱,设计人才匮乏,排除。D项偏离文段的中心话题——缺乏设计人才,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
2、【言语理解】“梨花节”“牡丹节”……各地主办的各种各样的“节”频频亮相,热闹非凡。这些名目繁多的活动大多________,耗资不菲。各地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方特色或特产举办活动,打响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________。但一些地方不顾实际,办节中讲排场、比阔气,形成公费办节的攀比之风。少数地方搞“拉郎配”,只要与本地沾点边,哪怕是传说、神话,都抬出来热炒一番。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兴师动众 无可非议
B:劳民伤财 无可厚非
C:繁文缛节 无可争议
D:大动干戈 无可讳言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劳民伤财”已含有耗资巨大的意思,与横线后的“耗资不菲”重复,排除B。“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为名词性成语,只能用作主语、宾语,不能用作谓语,排除C。第二空,“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讳言”指没有什么不可直说的,用于不回避问题。此处强调的是各地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方特色或特产举办活动这一行为本身的合理性,应选“无可非议”,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
3、【言语理解】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
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
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
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翻译最无奈的事情是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的人看不到语言鸿沟的存在和翻译的努力。然后进一步说明,人们没有意识到不同语言有时是无法对应翻译的。故文段说明的是翻译的鸿沟——翻译有时不能完全对应。
由“不是……而是……”的句式可知,A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说的是人们没有看到翻译的努力,并非“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不认同翻译工作”,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
4、【言语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稀土全球年消费量从3.3万吨增加到10多万吨。稀土不仅是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传统产业的重要原料,而且在光电信息、催化等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几乎每隔3~5年就会发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每四项新技术就有一项与稀土有关。中国是稀土最大的资源国,保护稀土资源刻不容缓。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稀土的特性和价值正逐步被人类了解
B: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C:国际社会已将稀土视为一种战略资源
D:稀土的开发利用制约着高新技术应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稀土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用途,后指出中国是稀土最大的资源国,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C、D三项均只涉及稀土的重要性,没有提及我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优势,均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5、【言语理解】一座城市,究竟该有怎样的形象?宽广的道路,直达云霄的高楼,整齐划一的环境,当然都是目之所及的形象。但这些恐怕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个由“目之所及”向“心之所及”的扩展。比如城市成员的精神面貌,城市对外来人的包容之心,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的繁荣,民生的保障……如果说“目之所及”是外在的,“心之所及”就是内在的;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更应注重内在形象的塑造
B:城市发展应遵循由内向外的路线
C:形象是城市对外交流发展的名片
D:民众是城市形象展现的重要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城市的外在形象引出城市的内在形象,并指出“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城市的内在形象,A项与此相符。B、C、D三项在文段中均未体现,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需求还在持续迸发,人民的旅游诉求也在不断升级。仅靠评级就想________的想法已经过时,口碑立身、品质说话才是景区吸引客源的正道。希望景区能摒弃________的心理,为游客营造更加舒心和放心的环境,为旅游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正能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本万利 浑水摸鱼
B:一步到位 好高骛远
C:一劳永逸 急功近利
D:一鸣惊人 投机取巧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持续迸发”“不断升级”“________的想法已经过时,口碑立身、品质说话才是景区吸引客源的正道”可知,此处表达的是旅游需求在不断扩大,景区不能因为评了级就不再有所作为。所填词语应体现一下子完成,不再努力之意。“一本万利”指本钱小,利润大,不符合文意,排除A。“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不符合文意,排除D。“一步到位”指一次就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填入可表示景区一下子达到目标,不再努力之意,保留。“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文意为口碑立身、品质说话,景区为游客营造舒心和放心的环境才能为旅游行业带来持久的利益收入,再结合前文提到的过时想法,此处表达的是景区不应该只追求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考虑。“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不符合文意,且文段未体现不切实际之意,排除B。“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6题
7、【言语理解】微软前技术总监纳森·梅尔沃德2001年组建“智力风险”公司,雇用一群最聪明的人________生产技术专利,迄今已申请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专利,这证明“想法”并不________,到处都是,我们以为发明所必须具备的天才、专心、灵感和机缘巧合并不是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集体 虚幻 千载难逢
B:合作 遥远 遥不可及
C:批量 稀罕 必不可少
D:专门 离奇 不可替代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由“到处都是”可知,句意为想法很多,因此此处应填一个表示少见的词语。“虚幻”“遥远”“离奇”都没有少的意思,“稀罕”填入最恰当。
第三空,填入“必不可少”也与句中的“必须具备”相对应。
第一空,填“批量”与“价值8000万美元”的大数据也相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2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2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8、【言语理解】蝴蝶不是生下来就那么美丽的,只有经过不断的蠕行,日晒雨淋,它才能由一条奇丑无比的虫子,一点儿一点儿地蜕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
A:美丽的事物都不是天生的
B: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貌取人
C: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成长需要经过苦难的磨砺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以蝴蝶“只有经过不断的蠕行,日晒雨淋”才能由丑陋的虫子蜕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为寓,强调了苦难、磨砺对人蜕变、成长的重要性。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C三项作为答案太表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9、【言语理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________,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屡见不鲜
B:自以为是 数不胜数
C:各行其是 不一而足
D:积非成是 层出不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行无依归”是并举关系,所填词语应包含价值观不统一之意。“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积非成是”指长期沿袭下来的谬误,会被认为是正确的。两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D。“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强调“行动”,而文意强调的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排除C。“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二空,句意为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在现在都是常见的。“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10、【言语理解】①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
②这不符合常理
③早在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
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
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
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⑥①⑤④
B:③①⑤④②⑥
C:⑥②③①⑤④
D:⑥②③⑤④①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可先判断首句,C、D两项均以⑥②开头,而⑥中的“高山雪线通常应该”和②中的“这不符合常理”相矛盾,故②不能紧接在⑥之后,由此排除C、D。⑤④解释青藏高原雪线高的原因,②接其后不合逻辑,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