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80

发布时间:2023-06-19 22:3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________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________的高低,与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能力

B:润物无声 水平

C:循序渐进 素质

D:潜移默化 修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耳濡目染”和“循序渐进”都不能用来修饰“作用”,排除A、C。
第二空,“水平”侧重于能力层面,“修养”侧重于素质层面,对应于“文明程度”,选“修养”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3题

2、【言语理解】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人发呆的时候,脑子里没有思绪,是一种活在当下、沉浸在现实中的感受。而思绪关注的则是过去和未来。思绪太多,人就会逐渐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陷入各种情绪中。这时候,需要适时地断一断电,关掉思绪,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重新和这个真实世界建立联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思绪是胡思乱想,发呆才是关注当下

B:思绪太多有风险,必须时不时发发呆

C:发呆能有效对抗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D:发呆即活在当下,它具有现实的意义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提出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并具体说明了二者的不同;接着指出思绪太多,人会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最后以“需要”引出文段观点,即思绪太多时,需要适时关掉思绪,通过“发呆”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B项是对此观点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文段介绍发呆和思绪的不同是为了引出下文,非文段主旨,排除。C项,文段没有提及“能有效对抗……”,排除。D项只提到了发呆,未提到“思绪”,且“现实的意义”表述模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3、【言语理解】古典音乐里有很多“炫技”的曲目,在历史发展中,有推动“炫技”的多重力量存在。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出于旋律或和声的考虑,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无法贴切地从演奏的角度理性思考,于是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要求演奏过去没法表现的音乐,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
关于音乐“炫技”的推动力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曲家出于实验考量创作了很难演奏的乐段

B:演奏者迫于乐曲要求不得不进行极限性演奏

C:作曲家因考虑不周全创作了极难演奏的曲目

D:演奏者为凸显自己个性主动进行突破性演奏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可知,A项与文意相符。
B项的内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与文意不符,当选。
由“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可知,C项与文意相符。
由“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可知,D项与文意相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

4、【言语理解】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告见自行车陷入电车轨道内,虽采取紧急措施,但为时已晚。事出突然,被告无责任

B:由于郭××罪行,致使部分群众不敢乘地铁列车,引起他们的不安全感

C:根据原告阐述的事实,本庭认为,被告应负法律责任

D:根据我国《刑法》,应判处被告有期徒刑3~5年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语序颠倒,应该是先引起不安全感,才“致使部分群众不敢乘地铁列车”。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爱的匮乏限制了我们对人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常说,因为我们缺爱,所以没有安全感。也许是我们________了,是因为我们拿不出爱,我们才会有庞大的不安全感。你自己不愿意先拿出来,对世界的________才是无爱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舍本逐末 回应

B:舍近求远 映射

C:吹毛求疵 认识

D:本末倒置 投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不是因为缺爱才没有安全感,而是因为拿不出爱,所以才会感觉世界没有安全感,强调的是我们将缺乏安全感的原因颠倒了。“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舍近求远”形容做事走弯路。“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本质与非本质的位置弄颠倒了。“本末倒置”最合语境,排除A、B、C。验证第二空,“投射”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4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7题

6、【言语理解】“协调发展”被树立为发展新理念,本身就是为了消弭差距,实现均衡。“协调”与“均衡”是一个微妙状态,它们既需要把差距变小,又不可能“走齐步”“均贫富”。将各方面、各环节调适到最佳位置,相互协同有机推进,才算是高明的状态。这就需要发展过程中时时抱有一种协调意识,不仅看得到差异和问题,更要拿捏得当统筹解决。不然,“协调”很容易变成“同质”,“均衡”也容易变成“均一”。那样的结果,将完全背离“协调发展”的本意。
下列说法与上文意思不符的是:

A:完全均衡是很难做到的

B:协调发展是为了消灭差距,但又允许差距存在

C: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区域发展

D:协调发展,不能“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协调’与‘均衡’是一个微妙状态,它们既需要把差距变小,又不可能‘走齐步’‘均贫富’”可知,A、B两项正确。
C项把“协调发展”完全等同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了协调发展的内涵,事实上协调发展除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外,还包括领域之间的协调,C项错误。
D项,由“‘协调’很容易变成‘同质’,‘均衡’也容易变成‘均一’。那样的结果,将完全背离‘协调发展’的本意”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5题

7、【言语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经济”有着________的地理属性,没有什么经济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相反,经济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真实世界中的过程,是一组伴随着地理空间,并在地理空间的影响下________变化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 显明

B:天然 显明

C:自然 显著

D:天然 显著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是对事物属性的常见划分方法。对应句中的“地理属性”“在地理空间的影响下……的社会关系”可知,此处填“自然”更恰当。
第二空,“显著变化”为常见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8、【言语理解】最近几年,人们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趣不断增长,对“新”物理学的报道不断涌现。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有数亿的星系,每一个星系又含有数亿的星体。我们知道世界可以通过亚核粒子来理解,其中的多数只存活几亿分之一秒。是的,近代物理的世界真是千奇百怪。带有希腊字母名称的粒子随着量子的音乐狂舞,毫不遵守经典物理的决定论。但最终读者会带着失望的心情走开,虽然这些事实确实很新奇,但它们也确实枯燥烦人。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会:

A:强调科学工作的艰难

B:介绍一部生动的科普著作

C:澄清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

D:展示新奇的物理成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近几年对“新”物理学的报道很多,人们也由此了解了很多物理学中的知识,然后举例说明近代物理的世界确实千奇百怪,但也枯燥烦人,读者最终会失望地走开。文段尾句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科普读物枯燥不能吸引读者,针对这一问题,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给出对策,即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科学工作”过于宽泛,没有涉及尾句的“读者”,排除。C项“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文段没有涉及,排除。D项“新奇的物理成果”对应文段第1句提到的“新”的物理学报道,它们虽然新奇展示出来可能也是“枯燥烦人”的,是文段已经论述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9、【言语理解】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隘得芥蒂难容。
这句话的意思是:

A:记忆的作用巨大,无所不包

B:记忆可让人宽容,也可让人妒忌

C:记忆的作用无法把握,可大可小

D:记忆把握人们做事不可太死板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到记忆可以让人敞开胸怀,也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隘,B项是对原文的概括总结。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有媒体报道称:从明年开始,ACT考试像托福考试一样可以接受社会报名,在大陆考试。此消息立即      各界震动。然而,国家教育部却在次日发出      声明,称此报道不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起 严正

B:造成 严正

C:引起 严重

D:造成 严重

正确答案:A

解析:“引起”与“造成”相比较,前者一般接现象,后者一般接后果。题中并没有强调“各界震动”是好还是不好,说的只是一种现象,用“引起”比较合适。“严正”与“严重”相比较,前者强调的是郑重、严肃,后者强调的是程度深、不容易解决、很重要等。题中的“声明”是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强调的是权威性,故“严正”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