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如果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那么今年的农作物就会减产,并且农民的收入会降低。但是,多项证据表明,今年农民的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
据此,可以推出:
A: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
B: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或人们抗旱不力
C: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人们抗旱有力
D: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且人们抗旱有力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本题中前件是“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后件是“农作物减产且农民收入降低”。由“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即否定了后件,则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者人们抗旱有力”,即C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专项整治,是指政府出于整治某种突出市场行为、某个行业或者社会问题的需要,由主管部门或多个部门,集中人力、设备、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重、从快地进行声势浩大的行政检查、执法处罚行动。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专项整治的是:
A:北京交管局在奥运测试赛期间对特定路段进行交通管制
B:公安部门联合相关单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扫黄打非行动
C: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对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下的煤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安全排查
D:国家工商总局在3·15期间开展打假专项行动
正确答案:A
解析:专项整治的定义要点:①政府;②整治某种突出市场行为、某个行业或社会问题;③在较短时间内从重、从快地;④行政检查、执法处罚行动。
A项,交通管制并不是行政检查,不符合定义。
B、C、D三项都属于专项整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以构成诈骗罪的是:
A:甲假装在商场购买西装,售货员乙让其试穿,甲穿上西装后声称去照镜子,趁乙接待其他顾客之际偷偷窜走
B:某加油站负责人通过在计价器上动手脚,使得实际加油量少于机器显示数量,据此获取大笔收益
C:某甲在低价出售其别墅时隐藏其中曾发生凶杀案的事实,致某乙因不知情而购买
D:某售楼小姐甲向客户乙推销地铁口的楼盘,称楼盘的升值空间很大。乙购房后两个月,房价大跌,致乙遭受惨重损失
正确答案:B
解析:诈骗罪的定义要点: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②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③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A项,是偷窃行为,并没有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不符合要点②。
B项,在计价器上动手脚使实际加油量少于机器显示数量,据此获取大笔收益,是用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符合定义。
C项,只是隐瞒了真相,其目的并不是非法占有,也没有骗取财物,不符合要点①③。
D项,是买卖房屋的合法交易,并非诈骗,不符合要点①②③。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5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
4、【判断推理】近视的原因是什么?某国的研究者跟踪了500多名8-9岁视力正常的儿童,五年后发现,唯一和患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是儿童在户外的时间。而且,孩子的近视确实和在户外的时长有关,无论孩子们在户外是在锻炼、野餐,还是只是在海滩上读书。由此研究者认为,导致近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眼睛是否处在明亮光线下,光照可以保护眼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以上观点?
A:那些在户外待得更久的孩子并没有减少看书本、看屏幕或进行近距离学习的时间,有些孩子在户外看书和电子屏的时间非常长
B:与在一般室内光照环境下生长的鸡相比,处于与户外光照相当的高光照水平下的鸡,实验诱发的近视发生减缓约60%,恒河猴中也发现了类似效应
C:视网膜按照昼夜节律产生多巴胺,使得眼球可以从夜间视觉切换到白昼视觉。白天室内昏暗的光照下,视网膜的周期会被扰乱,影响到眼球发育
D:某学校要求孩子们每天共80分钟的课间时间全到户外去,不许留在室内。一年后,8%的孩子被诊断为近视,而附近一所学校同龄孩子的近视率是18%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为:导致近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眼睛是否处在明亮光线下,光照可以保护眼睛。
A项,排除了看书、看屏幕和近距离学习等其他可能导致近视的原因,但排除他因不一定肯定此因,只是“可能”,支持力度较弱。
B项,以其他动物做类比,但人和其他动物差异性较大,支持力度较弱。
C项,从本质上说明了为什么光线是否明亮会影响眼球的发育,即影响是否会近视,从理论上支持了题干观点。
D项,并未说明另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属于不确定项,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5、【判断推理】裂变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受已知的或现成的方式、规则和范畴的约束,从一个问题的中心点向外辐射发散,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体现了裂变思维的是:
A:某公司研究人员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功能文具盒,里面装有学生平时所用的大部分文具
B:某屠宰场将牛肉分为肥肉和瘦肉,并分为牛腩、牛腱子、牛百叶、牛舌等出售
C:沙蚤在涨潮时,从沙滩里钻出来,在海水中觅食,落潮时就钻入沙滩里。某人在落潮时模仿海水涨潮的声音,捕捉到大量沙蚤
D:潮汐时间每天向后推迟48分钟,雀鲷鹭则每天推迟约50分钟到海边觅食,因此它们总是海滩上的第一批食客
正确答案:C
解析:裂变思维的定义要点:①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受已知或现成的方式、规则等约束;②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
A项,文具盒依旧只有装文具一种功能,未体现要点①②。
B项,只是常规的分割方式,不符合裂变思维的定义。
C项,某人没有根据一般的方式去海水里捕捉,而是采取新方法创造机会,符合定义。
D项,是根据常规的思维安排时间,也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6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1题
6、【判断推理】隐私权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为了保护个人的名誉和形象,个人对其个人行为和个人材料保密,不让他人非法获知的权利。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属于隐私权的是:
A:某明星拒绝向司法机关透露和某涉嫌贪污犯之间交往细节的权利
B: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机关保守自己在案发时间的行为秘密的权利
C:某涉嫌贪污犯向媒体保守自己收入来源秘密的权利
D:某已婚官员对新闻媒体不承认和某女之间存在婚外恋的权利
正确答案:D
解析:隐私权的定义要点:①不违反法律;②保护个人名誉和形象。
A项,某明星拒绝交代和某涉嫌贪污犯交往的细节,违反了法律,不符合要点①。
B项,嫌疑人保守自己在案发时间的行为不是为保护个人名誉和形象,不符合要点②。
C项,涉嫌贪污犯不透漏收入来源也不是为了保护个人名誉和形象,不符合要点②。
D项,已婚官员不承认婚外恋既不违反法律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一个外地品牌为进入本地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用电视广告宣传时,当地每百人有15人知晓该品牌,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对其有印象。据此,为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公司决定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公司决定的是:
A:电视是当地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B:报纸广告容易给观众留下“产品过于廉价”的负面印象
C:若不采用报纸广告而继续采用电视广告宣传,相同时间后,每百人有45人知晓该品牌
D:通过电视知晓该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购买意愿,而通过报纸广告知晓者,仅两成有此意愿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以“电视广告宣传有15人知晓,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有26人知晓”为依据作出“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的决定。
A项,说明电视广告的宣传效果不一定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公司的决定,保留。
B项,题干论述的是报纸广告的宣传效果,即能否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项与宣传效果无关,不能削弱该公司的决定。
C项,说明电视广告的宣传效果实际上要比报纸广告更好,即电视广告更有助于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因此该公司将全部资金投入报纸广告的决定是错误的,有力地削弱了该公司的决定,且力度比A项更强。
D项,题干论述的是报纸广告的宣传效果,即能否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项与宣传效果无关,不能削弱该公司的决定。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
8、【判断推理】在人们的印象中,生物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而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的这一传统印象。研究人员发现,生物燃料可能因其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进而污染空气,这种污染会导致M国每年有1400人早亡。因此,有M国医疗机构人员认为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会最有力地质疑医疗机构人员的观点?
A:现阶段M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使生物燃料充分燃烧的新技术
B:目前M国正在使用的其他燃料的污染每年会导致超过3000人早亡
C:石油等传统燃料已经得到技术改善,由燃烧所带来的污染大幅降低
D:科学家预计,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5年后新型生物燃料将不会再产生乙醛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生物燃料可能因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污染空气,进而导致M国人口早亡,推出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
A项,指出科学家已研制出使生物燃料充分燃烧的新技术,说明无须暂缓推广生物燃料,也不用限制其使用,质疑了题干观点,保留。
B项,指出其他燃料的污染每年会导致超过3000人早亡,即如果限制生物燃料的推广而使用其他燃料,则造成的危害要比生物燃料还大,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题干观点。但与A项比较,A项直接说明了生物燃料不存在污染问题,因此该项的质疑力度不如A项,排除。
C项,指出石油等传统燃料的污染大幅降低,但不能说明现阶段是否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不能质疑题干观点,排除。
D项,指出5年后新型生物燃料将不会再产生乙醛,说明目前生物燃料产生乙醛的问题尚无法解决,则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限制其使用,支持了题干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9、【判断推理】一项研究显示,先让受试者参加消除某项偏见的学习,并给受试者播放与消除该偏见学习相关联的声音。之后,让受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同时重复播放那些相关联的声音,以重新激活消除该偏见的学习。结果发现,该偏见比睡眠前大大减少,且睡眠质量越高,偏见减少得越多,研究人员由此推测,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普通民众难以得到消除偏见学习的睡眠干预
B:睡眠充足、睡眠质量高的人比其他人更不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C:有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的人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明显降低
D:在接受睡眠干预的受试者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存在明显的偏见或歧视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实验得出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A项,普通民众能不能得到睡眠干预,属于无关项。
B项,本身不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属于无关项。
C项,通过举例说明有身高、相貌歧视的人在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明显降低,说明睡眠干预确实可以减少社会歧视,有力地支持了论证。
D项,题干说的是减少的量,原有的程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101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88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7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2题
10、【判断推理】下列哪两个能与W同一组?
A:R和Y
B:S和U
C:S和V
D:U和V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②可知W不能与R一组,排除;B项,由③可知,如果S和U同在一组,则另一人必须是X,排除;C项,符合题意;D项,由①可知,同性别的成年人不能在一组,U和V都是成年男性,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