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将以下事件按行政处罚程序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②行政执法机关予以立案
③行政执法机关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④行政执法人员全面调查收集证据
⑤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⑥行政执法人员接到举报赴现场检查
A:④②⑥③⑤①
B:⑥②④⑤③①
C:⑥③②④⑤①
D:⑥④③②⑤①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五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该法第四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执法人员接到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举报后,应当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检查,如果符合行政处罚的情形,应予以立案,并全面进行调查,搜集证据。只有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行政执法机关才能对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由此可以判断,⑥应该排第一位,其次是②和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四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由此可知,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要先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因此,④之后依次是⑤③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8题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不宜穿深色的衣服
B:玻璃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酒精,可使其清洁效果更好
C: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正确答案:A
解析:深色比浅色更易吸收辐射热,因此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A选项说法正确。玻璃水的主要成分为水、酒精、乙二醇和缓蚀剂,酒精能有效地降低其冰点,使防冻效果更好,但起不到更好的清洁效果。由于酒精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在玻璃水里额外加入酒精非常危险,一旦酒精挥发到一定的浓度,遇到发动机散发的热量或者因短路产生的火花,就会起火燃烧,给车辆造成火灾损失,B选项说法错误。“纯净水”几乎全部由水分子组成,并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C选项说法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进而引起甲状腺肿大,D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这首诗中包含着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这个节令是:
A:元宵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春节
正确答案:C
解析:诗句出自明代王灿的《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根据诗中“登高”可判断出这个传统节令是重阳,因为我国从古至今,素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杜牧《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地区可能处于春季
B:作者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C:“画屏”上可能出现唐伯虎的题词
D:“流萤”因体内含有荧光素而发光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题干“银烛秋光冷画屏”中的“秋光”点明诗人创作时为秋天,而诗人创作地点位于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可见此时南半球可能为春季。
B项说法正确。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都主张实践,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因为盛唐时期的李白和杜甫被并称为“李杜”,后人便将李商隐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C项说法错误。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杜牧为唐代诗人,其所作诗歌中的“画屏”显然不可能出现明代画家唐伯虎的题词。
D项说法正确。“萤”即萤火虫。“流萤”是指到处乱飞的萤火虫。萤火虫生来带有发光细胞,其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两者能够相互作用形成萤火虫自身的发光器。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
5、【常识判断】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宋代的是:
A:农户张三用铁犁耕地
B:士兵李四用火药攻城
C:商人王五用交子订货
D:厨师赵六用番茄制酱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不当选。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B项不当选。火药是指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剧烈燃烧的药剂。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在春秋时代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约在唐朝末年,火药已开始用于战争。
C项不当选。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D项当选。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明朝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我国关于西红柿的记载(当时还叫番茄),最早出现于明万历年间赵函的《植品》中。早期番茄又名六月柿,仅供观赏用。直到晚晴时期,人们才开始食用。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雾霾天气有时会使建筑物呈现“蜃景”。以下关于“蜃景”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将“蜃景”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形成,因而得名
B:“蜃景”是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C:“蜃景”只会出现在平静的海面、江面,雪原、沙漠和戈壁等地方不会出现“蜃景”
D:我国广东澳角、山东蓬莱、浙江普陀海面上经常出现这种幻景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蜃景即海市蜃楼。古人误认是蜃吐气所形成的景象。蜃景,是指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时传说这种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气而成的。
B项说法正确。我国几大著名的海市蜃楼的观景点为广东澳角、山东蓬莱、浙江普陀等地。
C项说法错误。“蜃景”不仅会出现在平静的海面、江面,也会出现在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
D项说法正确。“蜃景”是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
下列与鸟类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鸟类均有羽毛,是恒温脊椎动物
B: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C:
“鹊巢鸠占”中的“鸠”指的是鹰
D:
大部分乌鸦是不随季节迁徙的留鸟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说法正确。鸟类属于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群,体温恒定,卵生,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
B项说法正确。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体羽主要为白色,喉、颊、颈部为暗褐色,尾短,喙、颈和跗跖较长,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飞羽呈黑色,鸣声响亮,飞行能力强,主要见于中国黑龙江等地。
C项说法错误。“鹊巢鸠占”出自《诗经·召南·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鹊”指喜鹊,是鸟类中的筑巢高手;“鸠”一般认为是大杜鹃(布谷鸟),古称鸤鸠。
D项说法正确。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统称为留鸟。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大多为留鸟,不随季节迁徙。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题
8、【常识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好友魏源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C: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莫言、路遥、巴金等人都获得过此奖项
D:话剧《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正式成熟,其作者是曹禺
正确答案:C
解析:“茅盾文学奖”是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设立的文学奖项。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C项前半句正确。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开始每三年评选一次,后改为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巴金并未获得茅盾文学奖,C项后半句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下列战争及战争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签订《尼布楚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
C:甲午战争——圆明园被焚毁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庚子赔款
正确答案:D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签署的有《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等,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不属于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A错误。香港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割让的,B错误。圆明园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后被烧毁的,而并非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被焚毁,C错误。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甲、乙两个地区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40%,这可能表明:
A:甲地居民比乙地居民富裕
B:乙地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大
C:甲地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大
D:乙地居民比甲地居民富裕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D项错误。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高,对于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对于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对于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对于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B、C两项错误。选项中涉及的贫富差距是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的。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到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