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64

发布时间:2023-06-17 14:1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说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现实,人们自然而然将问题引向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一指向当然是正确的,政府也沿着这些方向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类治理方案的一个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作者引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短时期之内无法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C: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极大

D: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所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应是针对“这类治理方案”的缺陷而言,而“这类治理方案”指的则是前文的“这一指向”“这些方向”,即“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B。且“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表达的短期效果不明显的意思也与“远水解不了近渴”强调的慢的办法救不了急的意思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3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2、【言语理解】北宋工笔院体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挺拔的勾线功夫。工整而不板滞,劲健而有弹性,特别是对线条头尾部分的转折交代和呼应,更是此前的工笔画所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其项背

B:望尘莫及

C:可望而不可即

D:鞭长莫及

正确答案:B

解析:通读文段,文段的意思是说北宋工笔院体画水平很高,此前的工笔画水平与此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排除A。“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与文意相符,B项正确。“可望而不可即”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情。用在这里表示水平差距大,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鞭长莫及”侧重说距离远而无力相助,与文意所说的水平相差甚远不符,故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和西方的《荷马史诗》《圣经》一样,中国历史上早期的一些典籍获得了备受________的地位。当然,这些典籍之后无一例外地经受了历史时代的文本筛选、价值________的复杂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尊崇 阐释

B:膜拜 诠释

C:拥戴 注释

D:青睐 解释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以西方的《荷马史诗》《圣经》类比中国早期的一些典籍在中国的地位。“膜拜”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多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不能描述对“典籍”的态度,且与“备受”搭配不当,排除B。“青睐”意为喜爱,程度过轻,且不能描述“地位”,排除D。
第二空,“阐释”意为解释说明,“注释”多指对文本的解释,对“价值”的阐发说明,选“阐释”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4、【言语理解】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漂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②⑤③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⑥末尾的“扶桑国”与②的“扶桑国”相对应,由此可知②是对⑥“‘扶桑国’说”的解释,②应紧接⑥后,据此可排除A、C。通过分析可知,④中的“这些说法”指代应是“扶桑国”说、“殷人东渡”说等,它比⑤更适合做总结句。因此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5、【言语理解】随着各种侦察手段的不断演进,可视侦察、红外侦察、雷达侦察等“________”,现代坦克在战场上越来越难以藏身。对此,现代坦克当然不会“________”。在讲求“发现即摧毁”的现代战场上,坦克必须实现对侦察手段的“免疫”,见招拆招,________,让对手对自己庞大的身躯“视若无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头并进 束手就擒 对症下药

B:大显身手 自暴自弃 见机行事

C:虎视眈眈 坐以待毙 有的放矢

D:明察秋毫 知难而退 多管齐下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现代坦克在战场上越来越难以藏身”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各种侦察手段侦察能力强,所填词语应能体现此意。“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文段说的是侦察手段侦察能力强,让现代坦克无处藏身,而不是说多种侦察方式同时运用才导致了现代坦克的窘境。“齐头并进”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A。“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很清楚。其填入与文意不符,排除D。
第二空,“自暴自弃”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坐以待毙”比喻面临险境,不积极采取措施,而听任事态发展,等待失败。对应后文的“见招拆招”,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坦克并没有放弃抵抗,等待失败,而是积极采取了措施,“坐以待毙”填入更恰当。文段不是在强调坦克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填入此处不符合语境,排除B。
验证第三空,“有的放矢”填入此处与“见招拆招”相对应,表示坦克有针对性地应对各种侦察手段,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40题

6、【言语理解】美丽而又神秘的长白山令我________,它曾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清新纯净的空气、浓密的原始森林使我________,真怕住久了就不愿再回到喧嚣的都市;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真让我怀疑山里人是不是生活在自己________的神话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往 迷惑 编织

B:向往 迷失 编造

C:神往 迷惑 编造

D:神往 迷失 编织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向往”与“神往”相比,后者程度更重,与“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的语境对应更好,排除A、B。
第三空,“编造”与“编织”都有虚构的意思,“编织”的对象多具有梦幻色彩,更富于美感,与“神话”搭配,“编织”更恰当。
第二空填入“迷失”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7、【言语理解】18.政府要改变陈旧的行事模式,除了自我改革的意识,还需要社会的(       )与(       ),而这种社会性制衡最重要的表征,便是全社会的“法行动”。

A:监督 参与

B:变革 创新

C:协调 制衡

D:监督 制衡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这种社会性制衡”可知,第二空,选“制衡”合适,排除A、B。政府改革,需要的是社会的“监督”,而不是“协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

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

D:主持人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特殊性,然后指出正是因为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C项准确地表述了这层意思。
A项是文段为部分内容。B项表述过于笼统,“社会作用”不能体现出他们的“社会责任”。D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5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5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5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5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5题

9、【言语理解】影响电子书走向大众的,还是在于传统阅读习惯。手指翻过书页,会有自由的感受,电子书则是冰冷之物。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是不可能________的。不过,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难陷入长久阅读,多是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电子书倒能填补这种零碎的时间,在________中打发时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模仿 轻描淡写

B:移植 浮光掠影

C:复制 删繁就简

D:效法 浅尝辄止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删繁就简”指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与“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相对应,A、C两项明显不符合,排除。
第一空,“效法”指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与“体验”不搭配,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10、【言语理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三农”领域的政策由过去的“只取不予”完全变成了“只予不取”,对广大农民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在“只予不取”的视野下,________________。措施得当,“四两拨千斤”,花少钱也能办大事;措施欠妥,花再多钱也有可能把好事办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农村治理必须突出基层群众的自主性、自治性

B:有必要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C:农村治理依然存在讲求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的问题

D:只有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才能有所成效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句指出国家“三农”领域的政策发生了变化,然后引出“只予不取”这个具体政策;第三句说明措施得当与否,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由此可知,空缺句应与下文的措施相关,即在“只予不取”的视野下,也需要考虑“予”的方式。C项从农村治理讲求的方式方法来说,与下文衔接紧密。A、B、D三项均与“方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