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62

发布时间:2023-06-17 6:3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说起社会公正,最多人的答案是要机会平等。说起机会平等,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竞技场上的起跑线。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来的结果无论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问题是: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更进一步,当我们用起跑线这一比喻来思考正义问题时,背后有着怎样的道德想象?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机会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

B: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才能实现机会平等

C:机会平等是努力确保起点公平,容许竞争者自由发挥

D:所谓起点公平是要抹平竞争者的所有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提出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然后以“问题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两个问句的提出表明作者认为机会平等,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A项表述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当选。
B、C项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D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7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7题

2、【言语理解】

我们能够在书中安静下来。当你打开一本书,就好像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一段永垂不朽的长城。你就是这个王国的君主,没有你的允许,旁人无法进入。你打开一本书,又仿佛种下一片桃园、铺上一片青草。你安坐青草之上、花雨之中,平静宁谧,独享清香。你打开一本书,又如同发现了一泓不老清泉、一缕春日晨光,刹那永恒,物我两忘。如此,我们便能直面本心,读出一个自己来。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

阅读者是逍遥自在的


B:

阅读者是回归自然的


C:

阅读中的世界可以由自己主宰


D:

阅读可使人纯净安详,超然物外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我们能够在书中安静下来的观点;然后以“你打开一本书”的排比句式,具体说明书籍能带给我们安静;最后强调我们能在书中直面本心,读出自己。文段意在强调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不被打扰的,是超然物外的,是安静的,能够找到自我的。

A项与文意相符,“逍遥自在”指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可以体现阅读者徜徉阅读世界的感受,排除。

B项与文意相符,由“你打开一本书,又仿佛种下一片桃园、铺上一片青草……平静宁谧,独享清香”可推知,排除。

C项与文意不符,文中“当你打开一本书,就好像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没有你的允许,旁人无法进入”强调的是阅读者在阅读中的自在和安静,而不是阅读者可以“主宰”阅读世界。“主宰”强调支配和统治,背离了阅读者超然物外和安静的特征。当选。

D项与文意相符,由“你打开一本书,又如同发现了一泓不老清泉……物我两忘”可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3、【言语理解】20年前,关于中东地区的高级别外交会议没有美国的参与和领导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在没有华盛顿的情况下展开磋商,而叙利亚反对派前往莫斯科去讨论国家的未来。俄罗斯也加强了与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联系。
上面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在中东问题上,俄罗斯基本上取代了美国处理中东事务

B: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

C:中东开始由美国单一主导走向多极化主导

D:中东的未来掌握在美国或俄罗斯等大国的手里,自己无法主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20年前,没有美国参与关于中东地区的高级别外交会议不可想象;然后以“如今”引出,当下多数关于中东地区的会议已没有美国的参与。文段通过对比“20年前”与“如今”,说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已大不如前,B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俄罗斯基本上取代了”无中生有。C项的“单一主导走向多极化主导”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此地区的控制力下降,且“多极化主导”无中生有。D项“未来掌握在……”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4、【言语理解】在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人们就已留下了早期全球化经贸往来的足迹。在当今信息时代,交通、通信如此发达,经济全球化潮流更是________。然而,面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经济全球化急需新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势不可当 推动力

B:势在必行 保护伞

C:所向披靡 火车头

D:来势汹汹 创造力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意在说明“交通、通信”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使经济全球化的势头更加强劲。A项“势不可当”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符合文意。B项“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不能与“潮流”搭配,排除。C项“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D项“来势汹汹”指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含贬义,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
验证A项第二空,句意表达的是经济全球化急需新的正向的促进力量。“推动全球化”为习惯搭配,“推动力”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5、【言语理解】当家中有人做客时,自己的孩子坐在凳子上,一边看动画片一边乱动,结果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去,然后哇哇大哭。这时,许多父母会斥责孩子:“看个动画片都不老实,自己把自己摔了还有脸哭?”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批评很可能只是父母在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摔倒的孩子正处于伤心中,无法领会父母批评背后的“深意”,只能听到父母的呵斥,因而可能会哭得更厉害。事实上,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众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及发展。一味地打骂、呵斥不仅会使孩子感到在外人面前“丢了人”,还会使孩子形成“某件坏事的出现是自己活该”的消极思维。
对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堂前教子”可能适得其反

B:当众批评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C: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自己内心很愤怒,则教育意义不大

D:家里有客人时,最好不要斥责孩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以家中有客人时孩子从凳子上摔下去大哭,父母呵斥孩子的例子,引出对父母当众批评孩子这一行为危害的探讨。B项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是当众批评孩子危害的一方面表现,概括不全面;C项脱离了当众批评孩子这一话题;D项“家里有客人”只是文段举的“当众批评孩子”的一种情况。A项的“堂前教子”是对“当众批评孩子”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6、【言语理解】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突出问题是:

A:低学历工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B: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

C: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

D:高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持续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辍学者两者失业率的巨大差距,然后又指出经合组织中呈现出对高学历和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的趋势,最后以麦肯锡研究所的预测结尾——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剩余600万人。故文段说明的是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会越来越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7、【言语理解】云南在西、巴蜀在北,贵州有着说不尽的历史。这片西南中国的广袤土地,呈现了华夏山河的________、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云际会、记录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荡。现在,贵州正在以绿色发展谋求生态红利,率先推进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探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晏河清

B:渊渟岳峙

C:钟灵毓秀

D:瑕瑜互见

正确答案:C

解析:“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渊渟岳峙”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钟灵毓秀”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用来修饰“华夏山河”,只有“钟灵毓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2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8、【言语理解】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正常的“社会结构”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与之相反的“反结构”的特点,接着以中国元宵节为例。故文段重点介绍的是“反结构”节庆仪式的优点与意义,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D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
A、B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且B项未提到“反结构”。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只强调“反结构”的作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1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9、【言语理解】3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_____语之,_____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_____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_____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 惟 故而 遂

B:然 又 所以 卒

C:然 惟 所以 卒

D:既 又 故而 遂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林觉民的《与妻书》。然:然而,表转折。卒:副词,终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垒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结果

B:建筑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关注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可知,B项是称建筑为“石头写成的历史”的原因。A项未体现“精神生活”;C项“美学感受”、D项“审美因素”文段未提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