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45

发布时间:2023-06-14 14:5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________的有趣关系。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提升

B:水乳交融 闻名

C:如影随形 升华

D:同舟共济 流传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相辅相成”指相互配合并促成。“水乳交融”指比喻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得非常紧密。“如影随形”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文意是说苏东坡与黄州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成全”的“成”字很明显地提示了答案,故A项当选。
第二空,“提升”与“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18世纪20年代发明的摄影机,112年之后才成为工业产品;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无线电,花了35年时间,到20世纪初才付诸使用;而20世纪发明的电视只经过12年就被应用了;原子弹从设计到应用只花了6年时间;晶体管的发明到工业生产只有3年时间;激光器发明到应用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科技发明:

A:成果越来越多

B:应用越来越快

C:周期越来越短

D:水平越来越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对比了三个阶段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差,由“112年”“35年”“12年”“6年”“1年”的递减趋势可看出,科技发明应用越来越快。选项中只有B项提到“应用”二字。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3、【言语理解】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的推销方式有点儿与众不同,他会做一些在别人看来费力不讨好的事。例如,他的1万多名顾客每个月都会收到他寄来的问候卡片,上面永远只有这样一句话:“我喜欢你。”除此之外,别无他语,也别无他物。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方法帮助乔平均每天卖出5辆车,创造出连续12年销售第一的奇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
乔·吉拉德运用的最独特销售“秘诀”是:

A:细节决定成败

B:莫以善小而不为

C:喜欢可以引起喜欢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除此之外,别无他语,也别无他物”可知,乔·吉拉德最独特的销售“秘诀”就在于卡片上唯一的那句话——我喜欢你。而这正体现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人际吸引的相悦定律,即人与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欢,可以强化人际间的相互吸引。更简单地说,就是喜欢引起喜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没有精神内核的娱乐,即便一时热闹,________流于空虚。网民需要文化产品、需要轻松娱乐,但不需要无下限、无道德的“秀”。应该肯定的是,依法净网,不只是约谈平台、关停账号,而是持续发力、________治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终 固定化

B:难免 长效化

C:终归 常态化

D:终将 平常化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提示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持续发力”并列,意思相近,表达“连续不断”的意思。“固定化”“平常化”均无此含义,排除A、D。第一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一时”相对应,表达这样的热闹最终将流于空虚之意。“难免”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终归”指最后将要,与“一时”对应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8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6题

5、【言语理解】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中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B: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丧失

C:两宋之际,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部沿海

D:中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知C项中的“南部沿海”说法不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今天的青年,有着同先辈们一样的“处处为国家着想”的赤子之心,一样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凛然担当。他们享受生活,但同时也勇于担当职责;他们关注个人权益,但同时也懂得尊重集体和他人福祉;他们主张自主选择,但也并不缺乏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一样是雷锋精神的坚定拥趸和积极行动者。

本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今天的青年同样具有雷锋精神


B:

新时代雷锋精神具有新的阐释


C:

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未发生改变


D:

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到生活之中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今天的青年有着同先辈们一样的赤子之心和凛然担当;接着用三个排比句强调了今天的青年依然勇于担当职责,尊重集体和他人福祉,具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一样是雷锋精神的拥护者和践行者。由此可知,文段的论述重点是今天的青年仍然具备雷锋精神。A项表述与此相符,正确。

B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今天的青年”,且文段未论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新的阐释,“享受生活”“关注个人利益”“主张自主选择”是当今青年的特质,是为了说明今天的青年虽关注个人但仍具有雷锋精神,而非雷锋精神“新的阐释”,排除。

C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今天的青年”,且“在本质上未发生改变”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今天的青年”,且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今天的青年仍然具备雷锋精神,“融入到生活之中”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

7、【言语理解】《经典咏流传》打造的“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的音乐盛宴”,使得________的诗词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让观众________更多的“诗”与“远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孤芳自赏 追求

B:阳春白雪 邂逅

C:古色古香 欣赏

D:束之高阁 发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由小众走向大众”可知,此处意为“诗词文化”是高雅的、小众的。“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用来形容高雅小众的诗词文化最恰当。“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多形容人,不能形容“诗词文化”,排除A。“古色古香”形容富有古雅的色彩或情调,未表达“小众”之意,排除C。“束之高阁”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与“小众”的句意相悖,排除D。
验证第二空,“邂逅”指不期而遇。用于描述拉近诗词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使二者有一个美丽的相遇的语境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1题

8、【言语理解】对真正了解音乐、懂得思考的演奏家来说,练习只是确保舞台上的演出水平,并非练出一个不可改变的诠释。技巧越是铜墙铁壁、________,演奏家也越能在表演时驰骋想象,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同理,越是体察作曲家意念,越是深入解析作品之和声理路,思考也就越能________,表现只会越灵活越丰富,而非________、动辄得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若金汤 触类旁通 投鼠忌器

B:坚如磐石 删繁就简 循规蹈矩

C:积重难返 出神入化 墨守成规

D:根深蒂固 举一反三 进退维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积重难返”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含贬义,而文段并无此感情色彩,排除C。
第二空,由“表现只会越灵活越丰富”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思考涉及面广了,“删繁就简”则强调变少,排除B。
第三空,“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分析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构成“动辄得咎”并列关系。“动辄得咎”指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根据词义,可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未来三天,东北地区仍将持续多雨天气,吉林和辽宁的东部将有大到暴雨

B:国人在国外的一些举动,往往会被放大,极易引来全社会的严厉声讨,而最多的声讨理由就是“丢了中国的脸”

C:有网友调侃:“当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现在中国人只是在卢浮宫洗个脚而已,为什么不可以?”

D: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传出一些重大政策信息

正确答案:A

解析:“吉林与辽宁的东部”既可理解为两省的东部,也可理解为辽宁一个省的东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5题

10、【言语理解】某名人收到香港某组织的请教问题的信。这位名人一时难以确切答复。过了几天,他弄清了问题原委,即写复信。你认为作为复信的开头,最好的一项是:

A:惠书收到,琐务缠身,迟复为歉。

B:惠函敬悉,未及时奉复,深感不安。

C:惠书已悉,承蒙信赖,迟复为歉。

D:惠书已阅,难题一时不解,迟复为歉。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既含有尊重之意,又表示了歉意,同时还对“迟复”的原因给予了解释,因此是最合适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