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39

发布时间:2023-06-13 16:13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苏轼一生树敌甚多,他的政敌不但包括整个新党,也有不少旧党中人。事实上苏轼从未进入过旧党的权力中枢,但是他那名震天下的声望和直言无忌的性格不但使新党将他视同敌方的党魁,而且使旧党中的不端之士将他看成通向宰执宝座的最大障碍,从而不约而同地将他视若仇雠,进行无休无止的诬陷与迫害。如果说从友人的身上可以发现苏轼的某种性格特征,那么在敌人的身上就可以反衬出苏轼的这些特征。忠谠与奸邪、直率与狡诈、坦荡与阴险、善良与凶恶,这些互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往往分属于势不两立的双方。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苏轼的敌人是些什么人

B:党争对苏轼造成的影响

C:天才苏轼为何一生坎坷

D:乐天派苏轼的豁达人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苏轼一生树敌颇多,包括整个新党和不少旧党中人;然后具体说明尽管苏轼从未进入过旧党的权力中枢,但由于他的声望和性格,新党、旧党中的不端之士仍将他视为仇敌;接着通过论述友人性格可以体现苏轼的性格特征引出从敌人的性格也可以反衬出他的性格;最后介绍了一些对立的性格特征。由此可知文段围绕苏轼的敌人展开论述,且尾句提到了一些对立的性格特征,故下文应围绕苏轼的敌人的性格特征来论述,对应A。
B、C、D三项均未涉及苏轼的敌人,脱离了文段的主要话题,接下来不太可能讲述,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当我们认为某种社会行为缺乏理性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背后隐藏的约束条件。如果将这些约束条件考虑在内,许多非理性的行为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这里的约束不仅仅是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且也有背后收益的谋算。
根据上述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缺乏理性的社会行为

B:我们把行为看作非理性往往是由于没有深入分析

C:现实条件和背后利益可以使非理性行为变得理性

D: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存在互相转换的条件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C项“可以使非理性行为变得理性”说法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许多”非理性行为能得到合理的解释。D项,文段未提到理性行为可以转换为非理性行为,“互相转换”表述不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4题

3、【言语理解】所有的作物都是自野生品种演化而来,这意味着,用达尔文主义的说法就是,野生品种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适应能力。然而在驯化与种植中,发生了遗传侵蚀,这种适应能力也遭受损失,甚至其野生祖先也可能灭绝;于是今天的很多作物一旦突然间无人种植,直接就会消亡。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适应能力

B:驯化过程

C:遗传侵蚀

D:野生物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阐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今天的很多作物一旦突然间无人种植,直接就会消亡。为什么它们会丧失生存所需的适应能力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驯化和种植的过程中发生了遗传侵蚀。由此可见,“遗传侵蚀”是文段的关键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

4、【言语理解】文化行业集密集型的人才、技术、知识与资本于一体,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和跨文化特征,还将在未来的个人行为、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以及全球发展和人类事务中扮演着中心角色。199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提出文化是人类生存整体繁荣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可以说,文化的跨界特质及其重要性,对文化人才的高质量和规模化提出了根本的要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化是人类繁荣和发展的最终目标

B:文化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C:文化行业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文化人才要具备高质量和规模化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说,文化行业集人才、技术、知识和资本于一体,具有鲜明的跨界性;接着由1995年的联合国“报告”引出“文化是人类生存整体繁荣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即文化的重要性;最后由“可以说”得出结论:文化的跨界特质及其重要性,对文化人才的高质量和规模化提出了根本的要求。即文段的落脚点在“文化人才”上,只有D项与此相关。A、B、C三项均是文段的论述内容,非文段主旨。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5、【言语理解】①“发思古之幽情”,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还能使人们从中汲取教益,陶冶性情,抒发情怀
②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更增添了古迹的光彩
③古往今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
④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十分巨大的魅力
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赤壁大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击败曹操83万军马,体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赤壁古迹,被世代传下来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②④③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以④或⑤作为首句。④指出历史文化古迹有巨大的魅力,⑤指出赤壁古迹世代传下来,④比⑤更适合放在段首引出话题,排除A、D。分析可知,③是对④中“巨大的魅力”的进一步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④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B: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D:《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古典艺术中有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然后以林徽因的话和《诗经》中有关花草植物的诗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古典艺术中遍布着草木的声息。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文段的关键句,意在说明中国古典艺术中充满花草植物的元素。
A项与首句的“或许”表述不符,且未明确体现“花草植物”这一主题词,排除。
B项是对文段首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C项,“先秦民歌”是文段举例论述中的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诗经》是作为例子来论证观点的,并非文段重点;且该项未提及“花草植物”这一主题词,“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的表述也与文段的“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

7、【言语理解】五子棋在日本叫“连珠棋”。据日本史料记载,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到日本。最初主要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经过不断的改变,主要是规则的变化,连珠五子棋逐渐复杂化、规范化,最终成为今天的职业连珠五子棋,同时也成为一种国际比赛项目。
根据这段文字,五子棋的发展变化主要经过了:

A:由简单到复杂化、规范化

B:

地区和游戏规则的变化 

C:

流行范围的变化 

D:

规则和地位不断的改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第二句“先由……传到……,再由……传到……”描述的是五子棋传播的地区变化。最后一句论述的是五子棋规则的变化。结合起来可得出B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城市规模是________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________城市规模的大小可从人口、占地范围、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多方面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衡量 判断 考察

B:衡量 考察 判断

C:考察 衡量 判断

D:考察 判断 衡量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衡量……指标”为习惯搭配,故排除C、D。
第三空,“考察”指到现场观察了解;深入研究。“判断”指判别断定。句意为对城市规模的大小的确定可从人口等多方面来观察研究,故用“考察”较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

9、【言语理解】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早已和画面构图、色彩、语言一样,成了表达主题、塑造人物、________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灵、影响观众心理方面所能达到的神奇效果,是前人始料所不及的。一部电影如果缺少了________的音乐,就好比一道大餐少了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设立 相辅相成

B:创造 相得益彰

C:生成 引人入胜

D:展现 此呼彼应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意境”搭配。“设立”指成立,建立。其通常与具体的事物搭配,与“意境”搭配不当,排除A。
第二空,由“它在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灵、影响观众心理方面所能达到的神奇效果,是前人始料所不及的”“就好比一道大餐少了盐”可知,电影离不开音乐就像大餐离不开盐一样,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会有更好的效果。“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其填入符合句意。“引人入胜”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此呼彼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两词均无法体现出电影和音乐结合后效果更好之意,排除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古学汇刊》第一集记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据说初时缺《后汉书》两本,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一天傍晚,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之,宋版《后汉书》也。书贾大喜,只是首页已缺,问之主人,知道刚为邻翁裹面以去,结果又把这一页也追了回来。
这段文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初时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对应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之,宋版《后汉书》也”对应的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