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如果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将更加关注其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专利技术宣传推广得越充分,其转化为专利产品、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如果国家增加对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那么将有力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述?
A:有些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后所带来的收益尚不足以支付其宣传推广费用
B:专利技术拥有者越关注宣传推广,其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就可以做得越充分
C:如果国家不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那么将不能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D:如果专利技术拥有者不关注宣传推广工作,那么其专利技术就很难转化为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国家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有力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题干论据:①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专利技术的拥有者更加关注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②专利技术宣传推广充分→转化为专利产品、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大→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A项,指出有些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后的收益不足以支付宣传推广的费用,与题干主要论述的“如果国家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那么将有力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无关,无法支持题干论述。
B项,其推理为:③专利技术拥有者关注宣传推广→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充分,其可以在论据①②之间建立联系,构成连锁推理,即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专利技术的拥有者更加关注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充分→转化为专利产品、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大→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得出“国家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有力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支持了题干论述。
C项,其推理为:国家不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不能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无法说明国家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是否可以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无法支持题干论述。
D项,其推理为:专利技术拥有者不关注宣传推广工作→专利技术很难转化为专利产品,无法说明国家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是否可以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无法支持题干论述。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3题
2、【判断推理】老张为了试验某品牌化肥的效果,把自家的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400公斤。因此,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A:东边地块的土壤肥力原本就比西边地块高
B: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品种的水稻
C:东边地块的水稻遭受过病虫害
D:老张收割西边地块的水稻先于东边地块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试验中由施肥的东边地块产量更高得出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A项,指出东边地块本来就比西边地块肥力高,即产量更高有可能是因为东边地块本来的肥力,不一定是化肥的效果,反驳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品种的水稻,说明对比实验的设置较为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论证,排除。
C项,指出东边地块的水稻遭受过病虫害,但最后东边地块的亩产仍比西边地块高,说明化肥确实起到了增产作用,加强了题干论证,排除。
D项,指出收割西边地块的水稻先于东边地块,与化肥是否能有效增产无关,不能反驳题干论证,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2题
3、【判断推理】耕作是指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耕作的基本目的有三个:(1)改良土壤结构;(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3)清除杂草或其他不需要的植株。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耕作的是:
A:在果园里挖排水沟
B:喷洒除草剂以清除杂草
C:将雨后板结的表土破碎
D:冬季在农田里种植绿肥作物
正确答案:C
解析:按照定义,耕作的目的有三个。A项没有达到耕作目的的任何一个,因此不属于耕作;B项不是机械操作;D项是种植作物,而不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机械操作,因此也不属于耕作。只有C项是为了改良土壤结构而进行的机械操作,属于耕作。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谜语有多种猜法。比较法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谜面:枕头。要求打一成语。谜底:置之脑后
②谜面:桃花潭水深千尺。要求打一成语。谜底:无与伦比
③谜面: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要求打一字。谜底:夕
关于①②③谜语的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溯源法,②比较法,③拟物法
B:①溯源法,②拟物法,③比较法
C:①比较法,②溯源法,③拟物法
D:①拟物法,②溯源法,③比较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比较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定义的关键信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枕头是放在脑袋后面的物体,“置之脑后”指放在脑袋后边去了,放在一边不再想起。属于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符合拟物法的定义。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出自李白的《赠汪伦》,原句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谜底“无与伦比”是通过分析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得出,符合溯源法的定义。
③“加一笔不好”,“夕”加一笔是“歹”,“加一倍不少”,“夕”加一倍是“多”。符合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符合比较法的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14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15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5、【判断推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
A:商务部:信息产业部:部门
B:教务处:财务处:学校
C:村委会:常委会:乡镇
D:委员会:政治部:侨联
正确答案:B
解析:教育部和财政部都是国家的部门,两者是并列关系,均为国家的组成部分。
A项,商务部和信息产业部都属于部门,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教务处和财务处都是学校的部门,两者是并列关系,均为学校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村委会和常委会并非乡镇的部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委员会和政治部并非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4题
6、【判断推理】在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其优劣;但在做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决断后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决断后效应的是:
A: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一番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许多复杂关系,不如重新开创新天地
B: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最后她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
C: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班长建议选B。事后,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因为B最终夺得冠军
D: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最后他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甲大学,从此他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
正确答案:D
解析:决断后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难以决断每个事物的优劣,但是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A项,“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并未体现他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
B项,该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说明她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做出选择后发现所选的手机有色差,这只是对手机客观情况的描述,并未体现该女士对手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
C项,该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后来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B最终取得了冠军,而不是因为自己做出了选择,不符合定义。
D项,该学生“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当他选择甲后,就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即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8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6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7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77题
7、【判断推理】地铁每节车厢门旁边通常会有警告标志:“停车请拉下紧急制动开关,擅动将负法律责任。”
上述警告标志适用的情况是:
Ⅰ.一些乘客会无故使用或误用紧急制动开关
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乘客需要使运行的列车停下
A:只有情况Ⅰ适用
B:只有情况Ⅱ适用
C:情况Ⅰ和Ⅱ都适用
D:情况Ⅰ和Ⅱ都不适用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警告标志“停车请拉下紧急制动开关”,说明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乘客需要使运行的列车停下,那么此时可以拉下紧急制动开关;“擅动将负法律责任”即说明Ⅰ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拉下开关的,但一些乘客可能会无故或误用紧急制动开关,此时将要负法律责任。因此情况Ⅰ和Ⅱ都适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8、【判断推理】调整性行政指导和助成性行政指导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指导形式。调整性行政指导是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时,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为行政相对方出主意以保护和帮助行政相对方利益的行政指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调整性行政指导的是:
A:2003年中东发生严重流血事件之后,美国总统布什派沃尔夫前往中东斡旋,调停巴以冲突
B:甲、乙两家相邻的饭店因为客户停车问题发生了冲突,后来当地商会会长召集两家饭店的经理进行协商,实现了和解
C:某市两家公交公司因为争线路发生冲突,导致停运。后来政府出面,召集两家公司进行协商,重新明确了公交线路之后,两家公司均恢复了运营
D:某市甲、乙两家食品厂因为商标问题发生冲突,工商局经过调查后得出结论认为甲公司拥有该商标所有权,责令乙公司停止使用该商标
正确答案:C
解析:调整性行政指导的定义要点:①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②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
A项,巴以冲突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并非“行政相对方”,不符合要点①。
B项,商会会长并非“行政机关”,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两家公交公司因争线路发生冲突导致停运,属于“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政府出面是“行政机关出面调停”,明确线路后恢复运营体现了“达成妥协”,符合定义。
D项,工商局责令乙公司停止使用该商标,是执法行为,并非“行政指导”,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客观-价值谬误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其前提是一个事实性的描述,而结论所表述的则是一个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而且这种推理没有预设明显的价值判断前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观-价值谬误的是:
A: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将越来越少
B:既然人人都要遵纪守法,那我们就应该对法律多一份尊重,对规则多一份敬畏
C: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因此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
D:这个地区的绿化率在不断提高,其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
正确答案:C
解析:客观-价值谬误的定义要点:①前提是事实性的描述;②结论是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③这种推理没有预设明显的价值判断前提;④是错误的推理。
A项,前提“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不是事实性的描述,不符合要点①;结论“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将越来越少”不是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B项,前提“人人都要遵纪守法”不是事实性的描述,不符合要点①;结论“我们就应该对法律多一份尊重,对规则多一份敬畏”是根据前提推出的合理结论,是正确的推理,不符合要点④,排除。
C项,前提“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是事实性的描述,结论“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是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且这一推理没有预设明显的价值判断前提,是错误的推理,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D项,结论“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不是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且它是根据前提“这个地区的绿化率在不断提高”推出的合理结论,是正确的推理,不符合要点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92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84题
10、【判断推理】股票:证券
A:电脑病毒:程序
B:粮食:谷物
C:操作系统:电脑
D:军人:警察
正确答案:A
解析:股票是证券的一种,电脑病毒是程序的一种。B项顺序颠倒。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