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某航天科工集团研制出的民航风切变预警系统,克服了预警难度大、精度低等现实问题,可以为飞机的起飞降落________提供风切变预警信息,还能够提供机场未来48小时的天气预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时
B:及时
C:实时
D:适时
正确答案:C
解析:“即时”指立即。如即时投产。“及时”指不拖延,马上,立刻。如及时解决。“适时”指适合时宜,不太早也不太晚。如适时收割,适时放手。“实时”指与某事发生、发展的实际时间同步(做某事)。如实时报道。句中表达的是新的系统可以为飞机的起飞降落提供当时的风切变预警信息,“实时”填入最能体现信息的同步有效。“即时”“及时”都强调快,未体现精准,排除A、B。“适时”强调择取合适时机,与快速准确提供当下信息的语境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0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3题
2、【言语理解】有句鸡汤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这句话的目的虽然是鼓励人勤奋,但它包含的隐秘信息——________________,或者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健康的视角。聪明的人比你勤奋,对你来说,是福音,而不是“可怕的事”。比如,乔布斯比你勤奋,但他的勤奋用在什么方面?是用在为你服务上。正是因为他勤奋,你才有更好的手机用——即便你用的不是苹果手机,你也从乔布斯推动的手机进步中受益。手机帮助你提高了效率,因而乔布斯其实在帮助你成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为天赋是成败的关键
B:否定他人对社会的贡献
C:把竞争看成零和游戏
D:暗示笨鸟就必须先飞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破折号可知,横线部分所填的内容是“它包含的隐秘信息”,即“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这句话所包含的隐秘信息。下文论述了聪明人努力给你带来的好处,即强调了他们努力并不可怕。
B项与文意明显完全无关,可首先排除。由“并不是健康的视角”可知D项不合文意,排除。A项的“天赋”在后文没有相关内容,排除。C项,“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与后文的“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失败”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娃哈哈AD钙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B: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电影呢?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宾语残缺,“不稳定”后应加“的问题”;B句“保管”这一词语的含义不同造成表意不明,可理解为“这批进口种子的保管没问题”或者“这批进口的种子保证没问题”;D句表意不明,是由“和”的词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若“和”为介词,丢下的是哥哥一个人;若“和”为连词,则丢下的是哥哥和弟弟两个人。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穷则思变。这里的“穷”,就是人民生活饥寒交迫,艰难困苦,就是民生问题没有保障,没有改善。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民群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奋争的结果。90多年来,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还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都是我们党紧密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的,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相信只有跟党走才能够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才支持我们党的。因此,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B: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加强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党高度重视民生的充分体现
D: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前进的重要法宝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都是我们党紧密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的,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相信只有跟着党走才能够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才支持我们党的”可知,这一结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二是使群众生活得更好。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包含了这两层意思且能与前文一一对应。
A、C两项只涉及使群众生活得更好,D项只涉及联系群众。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5、【言语理解】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员,刘洋当然有报道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具有新闻价值,无限挖掘刘洋背后的“故事”,首先折射出的是一种舆论导向的迷失和新闻价值观的病态。典型人物的报道固然可以写得更有趣、更人性化一点,但不能为了刺激眼球把它当成娱乐八卦。
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的是:
A:对刘洋的新闻报道娱乐化是病态新闻价值观的表现
B:无限挖掘刘洋背后的“故事”是新闻报道娱乐化的表现
C:刘洋背后的某些“故事”不具有新闻价值
D:所有娱乐八卦的报道都偏离了正确的娱乐轨道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具有新闻价值,无限挖掘刘洋背后的“故事”,首先折射出的是一种舆论导向的迷失和新闻价值观的病态”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文段只是说无限挖掘刘洋背后的“故事”,把它当做娱乐八卦报道偏离了正确的轨道,D项“所有娱乐八卦的报道都偏离了……”说法过于绝对,与文意不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6题
6、【言语理解】中华文化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无疑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虽然儒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倚重与褒扬,并成为两千年来的显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先秦诸子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历朝历代卓有成就的学者也大都精通诸子百家。时至今日,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却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要代表
B:重构中华文化应注重传承百家之学
C:中华文化重构是民族传统的自觉传承
D:结构多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然后指出儒家虽然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最后指出,现在我们不能仅仅弘扬儒学,还要弘扬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传承百家之学对于文化重构的重要性,只有B项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7、【言语理解】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文艺创作时,为了使人物表现得更为________,可以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适当”创作,但是大的历史事实、人物命运、主要矛盾、重要事件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层面”进行________和歪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整 杜撰
B:真实 虚构
C:形象 改编
D:丰满 臆造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适当”创作是指发挥合理的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饱满。此处填入“完整”“真实”不合句意,排除A、B。
第二空,由“和”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歪曲”并列。“歪曲”本身是一个带贬义色彩的词语,因此“臆造”比“改编”更契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
8、【言语理解】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是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B: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本
C: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D: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不同历史时期”文段没有谈及,排除。
B项,由“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可推知。
C项,“相互促进”无法从文段得出。
D项,“儒家倡导道德至上”与文意相悖。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9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9、【言语理解】黄河凌汛是发生在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因冰坝阻塞水流甚至带来洪灾的一种特有的水文现象。纬度差异是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秋末冬初,北部河流首先封冻,南来的未结冰的水流受阻排泄不畅,于是抬高水位,引起凌汛。冬末,南部的河水先解冻,而北部河面依然冰层很厚,上游大量的水流夹带冰凌一起下泄,不仅无法破坏下游的冰层,甚至浮冰还会增进冰层的加厚,极易形成冰坝或冰桥,阻塞水流、抬高水位,发生凌汛。如果凌汛与黄河春季的洪汛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大危害。因此要兴建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黄河凌汛产生的原因
B:黄河凌汛是一种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
C:防止黄河凌汛泛滥成灾的必要性
D:黄河凌汛产生的危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论述对象“黄河凌汛”;然后介绍了其产生的原因——纬度差异;接着具体论述了黄河凌汛发生的过程及其危害;最后由“因此”得出结论,要兴建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因此”之后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即强调要防止凌汛,只有C项表意与此相符,当选。A、B、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10、【言语理解】古车上的篷盖有的用席篷,有的用麻布之类制作,顶上比较陡,到篷边上挑起而成为曲线。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不挡住乘车人的视线,二是可以使顶篷上的雨水排得更远。.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古车篷盖的材料及特点
B:介绍古车篷盖的形状与功效
C:说明古车篷盖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实用性
D:说明古车篷盖在设计上兼顾实用与审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中主要意思是对篷盖形状(A项排除)以及功能做出介绍,并没有做出任何说明性的结论,所以C、D两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