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487

发布时间:2023-09-02 13:4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某名人收到香港某组织的请教问题的信。这位名人一时难以确切答复。过了几天,他弄清了问题原委,即写复信。你认为作为复信的开头,最好的一项是:

A:惠书收到,琐务缠身,迟复为歉。

B:惠函敬悉,未及时奉复,深感不安。

C:惠书已悉,承蒙信赖,迟复为歉。

D:惠书已阅,难题一时不解,迟复为歉。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既含有尊重之意,又表示了歉意,同时还对“迟复”的原因给予了解释,因此是最合适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四句话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

A:在公共汽车上售票

B:在公共汽车上作案

C:在公共汽车上看书

D:在公共汽车上写字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有歧义,“在公共汽车上写字”既可以理解为在公共汽车的车身上写字,也可以理解为乘坐公共汽车时写字。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如果把人的自然生命视为一条某一天开始流淌、某一天必须消失的河流,对于作家、诗人、画家等而言,从这条河流会派生出另外的一条河流来,那就是你活着时创作的作品的生命时间。曹雪芹活了40几岁,而《红楼梦》写就约250年,似乎今天才进入生命盛期。没有人能让曹雪芹重新活过来,也没有人有能力让《红楼梦》悄然死去。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

B:人生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C: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D:创作对于作家等群体而言可以增生自然生命存在的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对于作家等群体而言,创作的作品的生命时间是生命河流中派生出来的另一条河流。接下来列举曹雪芹的例子加以证明。故文段强调的是创作对于作家等群体有派生自然生命的意义,只有D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生命的意义”不是文论述的重点,B项是比喻说明的内容,C项“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4、【言语理解】多年前,中国有位著名的能源技术科学家曾多次为相关领导________地介绍了通过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知识,他所表述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能够让我们有________之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郑重其事 振聋发聩

B:不遗余力 豁然开朗

C:深入浅出 茅塞顿开

D:语重心长 耳目一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作为专业人士的科学家在向相关领导介绍专业知识时,应是尽量使自己的介绍使对方容易理解。“语重心长”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与语境不符,排除D。“郑重其事”和“不遗余力”侧重于态度的认真和努力,“深入浅出”侧重于有技巧,“深入浅出”更符合句意。
第二空,“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填入句中形容该能源技术科学家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亦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面对共享单车炙手可热的投资风口,投资者、商家________,大肆在各大城市投放共享单车,不少城市都已________,居民生活都受到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哄而上 捉襟见肘

B:跃跃欲试 束手无策

C:蜂拥而至 不堪重负

D:争先恐后 应接不暇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A项“一哄而上”指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C项“蜂拥而至”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D项“争先恐后”形容抢着向前、唯恐落后。这三项都可以形容投资者和商家纷纷涌入共享单车领域的情形。而“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由“大肆在各大城市投放共享单车”可知,投资者、商家已经付诸行动,而不仅是心情急切想要试试,排除B。
第二空,句意为共享单车的大肆无序投放已经成为城市的负担,甚至影响到居民生活。“捉襟见肘”侧重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二者均体现不出共享单车泛滥给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排除A、D。“不堪重负”指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

6、【言语理解】一部本来颇有可能写成论文状的著作,读来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反而________,实在________。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本________的书往往会被放在桌子上做临时杯垫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趣横生 难能可贵 令人费解

B:引人入胜 匠心独具 高深莫测

C:深入浅出 叹为观止 曲高和寡

D:平易近人 不可多得 枯燥无味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反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艰涩之感”形成反义对应关系。“引人入胜”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偏重于文学作品情节的设置,与强调深奥晦涩的“艰涩”无法形成反义对应关系,排除B。“平易近人”指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亲近,多形容人,修饰“著作”不恰当,排除D。“妙趣横生”指美妙的意趣接连不断地表露出来,多用于对文章、艺术作品、讲话的赞美。“深入浅出”指道理深刻而表达得浅显易懂。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题干着重突出这本著作难得的优点,但上升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则程度过重,由此排除C。
将A项代入第三空验证,由“做临时杯垫用”可知,所填词语应与“艰涩之感”同义,“令人费解”恰好呼应了深奥晦涩难懂的词义,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7、【言语理解】植物或许被低估了。它们不仅记得何时被人触碰过,而且有研究表明,它们不必借助大脑或复杂的神经系统,就能进行复杂程度与人类不相上下的风险决策。面对两个花盆——其中一个营养含量恒定,另一个营养含量变化不定——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也许,这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为什么在寒冷夜晚里,鸟儿即便不知能找到什么也要四处觅食,而不是守着数量确定却不够吃的食物。
以上文字意在说明:

A: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希冀求得生机或许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选择

B:植物能进行任何复杂程度与人类不相上下的风险决策

C:植物懂得在危机中铤而走险,竭力求生

D:放弃已知的、确定的,选择未知的、神秘莫测的,是有机体的普遍选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植物在进行风险决策方面的选择——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然后引出人和鸟类似的选择——“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寒冷夜晚里,鸟儿即便不知能找到什么也要四处觅食”。综合植物、人类和鸟的例子可知,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希冀求得生机或许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选择,A项正确。
B、C两项仅涉及“植物”,而由末句的“赌博输钱的人”和“鸟儿”的例子可知,文段是由植物引出一切有机体存在的这种普遍情况,且B项的“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表述错误,文段提到“如果营养条件足够差,植物会偏好神秘莫测的那个花盆”“赌博输钱的人会继续赌下去”“寒冷夜晚里……不是守着数量确定却不够吃的食物”,即有机体选择未知的、神秘莫测的前提是“恶劣条件下放手一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51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8、【言语理解】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比大学更美。在这里,憎恨无知的人奋力求知,________真理的人传授真理,在青年们长知识的年华里,大学给予他们远大目标和共同生活的规范,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亲密友情,让青年人永无止境地对永恒的主题________。没有这些,青春便只是耗费时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晓 言无不尽

B:谙悉 各抒己见

C:敬畏 上下求索

D:掌握 高谈阔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只有洞悉真理的人才能传授真理,“敬畏”明显不恰当,排除C。
第二空,“高谈论阔”多含贬义,与此处的感情色彩不相符,排除D。“言无不尽”指一点也不保留地把要说的话说完;“各抒己见”指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根据词义,与“青年人对永恒的主题”相搭配,用“各抒己见”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9、【言语理解】MOOC利用使用者的IP地址自动识别地理位置,辨识出不同用户群体,通过________用户学习习惯的更多数据,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路径,实现教学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集 差异化

B:搜集 多样化

C:整理 个性化

D:处理 灵活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路径”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教学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差异化”“个性化”填入恰当,排除B、D。
第一空,“收集”指把零散的东西搜罗、搜集、收拢在一起;“整理”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识别地理位置、辨识不同群体均论述的是信息收集的前期工作,故此处填入“收集”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10、【言语理解】城市的生活资源有限,在数千个城市里,数百个城市供水或供电等已然________,而且越是密集拥挤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力度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难,人口越发失控。当人口承载量日趋饱和,对环境本来是正常的利用,也渐渐变成了不计后果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捉襟见肘 索取

B:寥寥无几 掠夺

C:不堪重负 破坏

D:人满为患 占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供水供电不足。“寥寥无几”指数量非常少,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紧张,排除B。“人满为患”指人多造成困难,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随着人口增多,人们对环境的正常利用变成了过度利用。“破坏”不能体现过度利用之意,排除C。“索取”侧重主动地、超出正常范围地索要,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