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482

发布时间:2023-09-01 22:0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她和父亲在武陵山水间________。当我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被大家称为来自小河的人;当我从乌江来到长江边的涪陵区,仍被称为小河的边民。后来我明白,到了沿海,你来自内地;到了海外,你来自大陆,一个人一生就是载着家乡山水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徙 漂泊

B:游走 流浪

C:流连 远足

D:辗转 漂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A项“迁徙”多指动物或人口的大规模迁移。C项“流连”指舍不得离开。由“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可知,文段只是客观事实描述,没有体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也没有体现不舍,“迁徙”“流连”不符合句意,排除A、C。
第二空,由“载着”可知,文段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船,无论这条船漂向何方,都刻着家乡的印记。“流浪”指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描述“船”的随波逐流,用“漂流”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2、【言语理解】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自新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开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指出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是既保持民族特性,又兼收并蓄。第二句进一步指出这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的奥秘。故文段的主旨是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B项表述正确。A、D两项均是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文段论述主体是中华文化并非古巴比伦文化,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9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30题

3、【言语理解】人文关怀是儒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孟子曰“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也”,反映出“仁”的核心意义即自爱、爱人、互爱。儒家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爱互助,而晋商尤其注重行义举、做善事。他们在积累了一定财富之后,往往会以购义田、建学校、办赈灾等形式行义举、做善事,也会在灾荒时平价售粮或捐建粮库,还对当地官学、私学予以慷慨捐赠或不惜巨资办学兴教。从晋商乐善好施的种种行为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们经营理念中“仁”的存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晋商的财富观念秉承了儒学精神

B:仁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C:回馈社会使财富更有意义

D:晋商对当地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关怀。然后指出晋商非常注重儒家思想中的互爱互助,其后具体列举了晋商行义举、做善事的事例。最后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晋商经营理念中“仁”的存在作为结尾,由此可以推出晋商的财富观念秉承了儒学精神的结论,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两项脱离了文段的论述对象“晋商”。D项没有点出晋商与儒家精神的关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

4、【言语理解】近年来,“家委会”这个新名词多次出现在舆论热议中。如今,家委会成了许多学校的标配,发挥着促进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作用。但问题也不少,如家长拼背景、比资源,家委会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照顾”,甚至出现一些违规收费的问题。出现的这些问题,既背离了家委会设置的初衷,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不公。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给家委会正名正当其时

B:须警惕家委会工作套路化

C:家委会应回归角色本位

D:家委会不是学校的标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家委会”发挥着促进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作用;接着指出家委会也存在不少问题,并举例进行说明;最后说明出现的这些问题背离家委会设置的初衷,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家委会应符合设立的初衷,起到促进家长和学校沟通的作用。C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B两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排除。文段提到家委会成了许多学校的标配,D项表述与文意相悖。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4题

5、【言语理解】就像传记文学一样,传记片最见作者________之处,是对人物生平材料的剪裁和取舍。经典传记片《巴顿将军》虽然冠名“巴顿”,却没有像编年史一样横跨几十年地展现这个人物,而仅仅只是截取了“二战”期间巴顿的天才与自傲,一位美国“二战”英雄的________便跃然于银幕之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力 风采

B:能力 风姿

C:实力 风度

D:心力 风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传记片”应该体现的是作者对片子剪裁和取舍的高超技艺及创作水平。“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不能形容作者的创作水平,排除C。“能力”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主观能力,强调胜任工作的能力。“心力”指心思和体力。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D。“功力”指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且“见”常与“功力”搭配使用,符合题意。将A项代入第二空验证,“风采”指风度神采。“英雄风采”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城市行走”作为一种以文化探索为核心的城市旅行方式,________让人们在城市中游走,________让人们在其间走马观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不是 也不是

B:如果要 就

C:是 而不是

D:不但 而且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以文化探索为核心的城市旅行方式”可知,文段对于“走马观花”的方式持否定态度,对于“在城市中游走”的方式是肯定的,故表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C项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MOOC利用使用者的IP地址自动识别地理位置,辨识出不同用户群体,通过________用户学习习惯的更多数据,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路径,实现教学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集 差异化

B:搜集 多样化

C:整理 个性化

D:处理 灵活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路径”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教学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差异化”“个性化”填入恰当,排除B、D。
第一空,“收集”指把零散的东西搜罗、搜集、收拢在一起;“整理”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识别地理位置、辨识不同群体均论述的是信息收集的前期工作,故此处填入“收集”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8、【言语理解】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们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B:诗歌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

C:古诗文默写大有必要

D: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去背高考中占比不多的古诗文入手,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作者的观点,即我们重视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A项的“汲取精神力量”对此概括准确。
C项停留于首句引出的内容;B、D两项均未明确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精神滋养和支撑意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9、【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①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人成功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
②人能否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有效控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情绪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要能够敏锐地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
③一个人情绪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④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决定了他发挥自己智力能力的效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②的错误为两面对一面,即“能否”与“要……”之间构成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删除“否”。③的错误同样为两面对一面,可改为“一个人情绪水平高,主要表现为……”。①④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10、【言语理解】现代欧洲城市与中世纪城市以及当代工业城市模式截然不同。中世纪城市是作为对封建领主权力的制衡力量而崛起并站稳脚跟的,在当时是受保护的自治区域,是庇护所,让商人和工匠的活动不受封建主掠夺。与之相反,现代城市则是放弃了农村传统居所的显贵(如资产阶级地主)所青睐的居住地,是将周边乡村都置于其影响下的新兴权力中心。现代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在城市功能中占压倒性优势,这是以损害生产性活动为代价的,而后者曾是中世纪城市的核心,并在后来的工业化时代重新占据这一地位。
文中“后者”指的是:

A:生产性活动

B:第三产业

C:现代城市

D:资产阶级地主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后者”所指隐含在前一句中,即“现代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在城市功能中占压倒性的优势,这是以损害生产性活动为代价的”。此句中,前者指“第三产业”,后者指“生产性活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