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469

发布时间:2023-08-30 17:5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目前,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是先有抑郁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虽然网络世界热闹非凡,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异常孤独。
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研究人员对抑郁症和沉溺网络的关系还没有搞清楚

B:沉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C: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奖励对青少年吸引力很大

D: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后句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释。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D。
A项“关系还没有搞清楚”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不能确定是先有抑郁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B、C两项为具体论述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内容产业包括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智慧。报业更多是生产信息,出版业主要集中生产知识和智慧,生产信息的必然先于生产知识和智慧的受到互联网冲击。其实原先不少报纸有在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但近年来,报纸的这一特色日益褪色。如果报纸不能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只是在海量信息层面做文章,竞争不过新媒体是自然而然的。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报业竞争不过新媒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B:报业相比出版业更早受到互联网的冲击

C: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是其取胜的关键武器

D:今天报业欲生存应多在知识层面生产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报业主要是生产信息故而先于出版业受到互联网冲击;接着指出原先报纸也有在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但近年日益褪色;最后运用假设的方式给出对策,提出如果报纸不能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竞争不过新媒体是难免的。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报纸要多在知识层面生产信息,D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的“毋庸置疑”表述绝对,B、C两项均非文段重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

3、【言语理解】日本《呼声》月刊最新一期刊发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竹村真一撰写的《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一文。文章指出,单纯地将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归咎于中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则可能会让整个世界在将来偿还更大的亏空。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是:

A:世界环境污染不只是由中国造成的

B:此事件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友好

C:单纯将污染环境的原因归罪于中国,世界环境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D:竹村真一认为,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此事件并不能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友好,题干中只是日本教授所做出的客观分析,其他几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地球村内,防疫无国界,需要吸取教训、分享经验、共同御敌。抗击疫情,这是“我们”的战争,在________的全球网络中,置身事外的“我”无法取胜,只有身处命运共同体的“我们”,才能有效________不断发起“军备竞赛”的病菌株。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莫测 抵抗

B:唇齿相依 对抗

C:瞬息万变 抵挡

D:休戚相关 对付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地球村”“命运共同体”等表述可知,填入词语应表达全球网络的联系紧密,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变幻莫测”和“瞬息万变”都强调变化,排除A、C。
第二空,与“病菌株”暗含的疾病意思相搭配,“对抗”填入更恰当。“对付”常与“敌人”“麻烦”搭配,填入搭配不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不要________,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________了你的天赋。正确地________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________会有荆棘,但同样会开出鲜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怨天尤人 荒废 审视 必然

B:

怨天尤人 浪费 看待 即便

C:

怨声载道 荒废 审查 必然

D:

怨声载道 浪费 审视 虽然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声载道”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文段说的是“自己”的问题,故用“怨天尤人”更恰当,排除C、D。
第三空,“审视”指仔细地看,反复分析;“看待”指对待。对应“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选“审视”更恰当,排除B。
第一空和第四空分别填入“荒废”“必然”也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论美国或其他什么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他国人民。

B: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引导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C:我本想这次能在北京与你见面,到京后才知你正忙于创办合资企业,已经到深圳了。

D:经过经理耐心解释,顾客才怒气渐消,带着所购物品离开商场。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有人刻薄地嘲讽你,你马上尖酸地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地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地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忽视,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了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这段文字揭示的道理是:

A:争执会使人迷失本性,要和平相处

B:不要人云亦云,而要坚持自己的主见

C:眦睚必报的人令人讨厌,要放弃仇恨

D:不要因为对手的低劣而把自己也变得低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最后两句揭示了文段的主旨,“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了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告诉我们:不要为了报复对手的低劣而把自己也变成和他一样低劣,D项正确。A项的“争执”对应第一个“有人”,而文段重点不在于“要和平相处”,而是不要把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排除。B项的“坚持主见”、C项的“放弃仇恨”也非文段揭示的道理,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7题

8、【言语理解】全球页岩气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资源日益________、能源需求增长、价格________的大背景下,其作为常规天然气的有益补充,重要性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匮乏 高涨 不可小觑

B:匮乏 高企 不言而喻

C:缺乏 高企 不言而喻

D:缺乏 高涨 不可小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缺乏”指(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没有或不够。“匮乏”指(物资)缺乏,贫乏,如能源匮乏、物质匮乏。“资源匮乏”为习惯搭配,排除C、D。第二空,“高涨”指水位、物价等急剧上升。“高企”指价格、数值等居高不下。两词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第三空,题意为页岩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可小觑”指不可小看,未体现出“显而易见”之意,排除A。“不言而喻”指道理很明显,不用说就明白。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5题

9、【言语理解】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过媒体把关后的媒体事件。随着网络的兴起,媒体事件更是集中地以网络事件的形式表现。在网络事件中,网民是网络舆论和网络监督主体。他们的触角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时时处处监督着政府和官员的一举一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符的是:

A:网络监督呈现出广泛性和普遍性

B:网络对社会舆论有重大影响

C:媒体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

D:网络监督比传统手段更有效率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可得出。
B项,由“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可得出。
C项,由“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可得出。
D项,文段并未将网络监督与传统手段的效率进行对比,故D项与文段表述不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1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0题

10、【言语理解】人生不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极可能近大者大,近小者小。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大人物。有为的青年,首先应该知道你这一行的权威人士是谁,然后想办法“接近”他们。例如,读他们的传记,听他们的演讲,了解他们的成就,使自己襟怀开阔,目标远大。这就像做书法家一样,手上备有若干部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摩,而且任何机会看见好字,决不放过。
最能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一个字是:

A:持

B:恒

C:愿

D:志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引出“近大者大,近小者小”,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接近自己这一行的权威人物,只有接近“大”的,自己才会成为“大”的。“大”强调的是一种远大的志向,故D项最能概括文意。A、B两项的“持”和“恒”强调的是毅力的重要性,未能突出接近“大”这一特征,排除。C项,“愿”体现的是愿望,偏离主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