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2441

发布时间:2023-08-26 14:25     浏览量:7

1、【判断推理】某企业家说:“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建立用户思维,才能发展壮大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如果该企业家所述为真,则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有用户思维,没有成为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B: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没有用户思维,成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C: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没有用户思维,没有成为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D:某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有用户思维,成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为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关系为: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建立用户思维←发展壮大成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其前件为假、后件为真的情况。
A项,是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并不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命题,排除。
B项,是前件为假、后件为真的情况,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命题,即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C项,是前件为假、后件为假的情况,是与题干等价的命题,排除。
D项,是前件为真、后件为真的情况,并不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命题,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2、【判断推理】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D: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

正确答案:B

解析:诱发运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A项,多张图片相继呈现形成电影,但每张图片本身的内容都是静止的,不符合定义。
B项,由于云的运动造成相邻的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错觉,符合定义。
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是晃动的,并非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D项,先看瀑布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产生树木运动的错觉是因为长时间注视瀑布,与题干所述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8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5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3、【判断推理】铁匠:火炉:镰刀

A:医学家:试管:药剂

B:记者:摄像机:新闻稿

C:科学家:科技文献:新产品

D:网民:互联网:营销

正确答案:A

解析:铁匠用火炉制作镰刀。
A项,医学家用试管制作药剂,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记者并非用摄像机记录新闻稿,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科学家并非用科技文献发明新产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网民并非用互联网进行营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2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7题

4、【判断推理】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用以供奉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考古专家认为,就像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尚未发掘而已,并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珍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A:玄奘所画的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

B:已发掘的其他几座古塔下的地宫里并没有发现宝物

C:考古学家已经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

D:根据史籍记载,玄奘带回的宝物已全部进献到皇宫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结论为大雁塔的地宫可能藏有玄奘带回的珍宝,论据是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
A项,指出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那么大雁塔很可能是没有地宫的,也就不可能藏珍宝,削弱了题干推测。
B项,指出其他古塔地宫没有发现宝物,但不能推出大雁塔地宫没有宝物,并不能削弱题干推测。
C项,指出考古科学家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说明玄奘带回的珍宝很可能在其他地点,而不在大雁塔下,削弱了题干推测。
D项,指出玄奘带回的宝物已进献到皇宫,说明不在大雁塔下,削弱了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

5、【判断推理】

能力陷阱:人们总是喜欢做比较擅长的、能够带来自信心和满足感的事情,是由此而造成某种单一能力强化和其他能力弱化,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对能力的新要求。

下列属于能力陷阱的是:


A:

小李博士毕业后在一所大学任教,不到五年就评上了副教授。近两年来,他的工作越来越忙,成果越来越多,一直没时间考虑成家的事


B:

老张修了多年自行车,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两年,来修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收入大不如前,他几次尝试学习摩托车修理都没学会,现在只能给电动车补胎


C:

林先生整天忙着扩大经营规模,连锁店越开越多,效益越来越好,但他对日常生活琐事既不擅长也不关心,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均由妻子承担


D:

王师傅擅长淮扬菜,在江苏小有名气,到四川后很快就发现没有用武之地了,于是他花了半年时间,终于学会了川菜的做法,虽然不够正宗,他自己却很满意


正确答案:B

解析:

能力陷阱定义的关键信息:某种单一能力强化和其他能力弱化,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对能力的新要求。

A项,小李博士的工作越来越忙,成果越来越多,一直没时间考虑成家的事,没有体现小李某种单一能力强化和其他能力弱化,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对能力的新要求,不符合定义。

B项,老张修了多年自行车,近两年修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而老张并未掌握其他新技能,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对能力的新要求,符合定义。

C项,林先生经营的连锁店效益越来越好,但他对日常生活琐事既不擅长也不关心,没有体现林先生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对能力的新要求,不符合定义。

D项,王师傅到了四川后学会了川菜的做法,适应了社会变化对能力的新要求,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112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105题

6、【判断推理】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钱某准备开车撞死周某,行驶在路上时,钱某想起可能会因此入狱,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掉头回家

B:李某一直猜疑邻居老王和自己媳妇有染,一天晚上他堵在老王平时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准备趁老王路过时将其暴打一顿。然而,当晚老王由于加班没有回家,李某等到凌晨三点便悻悻而归

C:孙某与宿舍同学赵某发生过纠纷,一日趁赵某去上课,孙某在饮水机里投下了剧毒氰化物便离开宿舍,妄图毒死赵某。当日,校园里正在举办普法活动,听了法律宣讲之后,孙某迅速跑回宿舍准备把水倒掉。不料赵某当日因为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到了宿舍,等孙某到宿舍后发现赵某已经中毒死亡

D:张某到一户别墅入室行窃,撬开房门之后,正欲行窃之时,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摊血,晕血的他突然就晕倒在地

正确答案:A

解析:犯罪中止的定义要点:①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②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犯罪未遂的定义要点: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②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A项,钱某在开车撞死周某之前掉头回家,属于在犯罪实行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属于犯罪中止。
B项,李某没有暴打老王的原因是老王加班没有回家,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C项,因为赵某已经中毒身亡,所以孙某已构成犯罪事实,不属于犯罪中止。
D项,张某没有行窃成功的原因是他看到地上的血而晕倒,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

7、【判断推理】某咨询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在某科技园区内的高收入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70%,该咨询机构得出结论,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比较困难。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作为上述结论的前提?

A: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该高科技园区职工总数的比例高达40%

B: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该高科技园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足30%

C:该高科技园区低收入人群中,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40%

D:该高科技园区低收入人群中,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不足30%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比较困难。前提:某科技园区内的高收入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70%。
A项,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总人数中占40%,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却只占30%,前者比例高于后者,说明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确实比较困难,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B项,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总人数占比不足30%,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却占比30%,前者比例低于后者,削弱了题干结论,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C项,低收入人群与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关系属于无关项,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D项,低收入人群与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关系属于无关项,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45题

8、【判断推理】参议员克林顿一直抱怨“男女工资存在差距”,现实情况是男性平均每小时的报酬为1美元,而女性只有78.5美分。有政治家指出男女工资存在差距是由于男权主义造成的。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企业家愿意为男性付出更多的报酬。
以下哪项叙述为真,则最能反驳以上论证?

A:平均工资是以所有具备工作能力的从业和待业人员作为基数算出的,而女性选择专职照顾家庭的人数远远超过男性

B:基于成本考虑,企业家在相同岗位上应该选取岗位报酬更低的女性而不是男性

C: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女性企业家也愿意为男性付出更多的报酬

D:在脑力工作中,男性与女性的工作水平没有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论证主线为:男女工资存在差距是由于男权主义造成的。
A项,男女工资存在差距是计算方法不科学造成的,给出其他原因,可以削弱,保留。
B项,企业家应该选择报酬更低的女性,与女性报酬更低的原因无关,不能削弱,排除。
C项,女性企业家也愿意为男性付出更多报酬,未论及原因,未必是因为男权主义,排除。
D项,男女在脑力劳动中工作能力没有差别,但题干是基于男女平均工资对比得出的结论,脑力劳动中男女工资水平是否存在差距未知,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9、【判断推理】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份的隐匿;二是责任感的模糊化。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情境不属于去个性化的是:

A:网站论坛里面,一些匿名网友随意转发不实信息

B:路上老人跌倒,很多人在旁围观但无人伸出援手

C:足球比赛现场,球迷为裁判是否误判而争执打闹

D:某大型集会时,两小偷趁乱偷走价值连城的古董

正确答案:D

解析:去个性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身份的隐匿和责任感的模糊化是其两个特点。
A项,匿名网友转发不实信息,符合去个性化的特点。
B项,很多人旁观但不伸出援手,责任感丧失,也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C项,球迷争执打闹也是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出现的行为,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D项,小偷偷东西并不是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的结果,也不存在责任感的模糊化,不属于去个性化。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10、【判断推理】有人认为“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必然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世界上预算赤字最大的国家必然会有相应的最大的贸易逆差;但我们知道,世界上预算赤字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而美国的贸易总的来说是顺差而不是逆差(因为尽管其货物贸易亏本,但其技术和服务贸易却赚得非常多)。
由此可以推出:

A: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必然不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

B: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必然不会导致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

C: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可能不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

D: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可能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逻辑关系是: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必然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世界上预算赤字最大的国家必然会有相应的最大的贸易逆差。
题干中以美国为例否定了后件,则推出否定的前件“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不必然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再根据模态命题的推理规则“不必然P=可能不P”,可以推出C项为真。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92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2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9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