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415

发布时间:2023-08-22 6:5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农村文化是一套处境化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系,它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无论如何“先进的”文化从外面输入到这样的社会也是脱离实际的。
对这段话中“处境化”含义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A:与农村各地生产、生活经验相适应的

B:适应农村实际发展变化的

C:与当地农村社会实际相联系、相融合的

D:与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处境化”位于文段第一句,分析可知第二分句是对第一分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此可知,“处境化”指的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四个选项中,A项与之最相符,其他三项均未说明生产和生活条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________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________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_____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________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 但是 一旦 就

B:尽管 哪怕 因为 所以

C:但是 哪怕 即便 也

D:但是 因为 只要 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遇到矛盾和问题”与“充满信心”之间为转折关系,故应填“但是”,排除A、B。第二空,“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充满信心”原因的阐释,故应填“因为”,排除C。将D项后两空的“只要……就……”代入验证,逻辑通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失去的应该争取,得到的要(       )珍惜,失去和获得只是暂时,只有拼搏进取才是(       )。

A:备加 永恒

B:倍加 永久

C:倍加 永恒

D:备加 永久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第一空需要填一个含有“更加”含义的词语,“倍加”的“倍”指加倍,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备加”的“备”是表示完全。故应选“倍加”,排除A、D两项。根据句意,第二空应填与“暂时”相反的词语,“永恒”与“永久”相比多了一层不变的意思,与“暂时”更相对应。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空气污染阻断了植物与昆虫间的正常交流,这一点对于像蜜蜂之类的传粉昆虫来说影响更大。虽然,单就蜜蜂种群数量因此而受到的破坏程度,现阶段还没有谁能够拿出一个完整的监测数据,但研究发现,常见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月桂烯极易被柴油机废气所破坏,而且月桂烯的缺失会让蜜蜂在寻找蜜源的途中迷失方向。研究人员在将花香中的月桂烯移除后,只有37%的蜜蜂还能识别出蜜源在哪。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严重损害蜜蜂生存

B:空气污染严重影响蜜蜂采蜜

C:空气污染让蜜蜂找不到蜜源

D:空气污染严重破坏蜜源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单就蜜蜂种群数量因此而受到的破坏程度,现阶段还没有谁能够拿出一个完整的监测数据”可知,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由“研究人员在将花香中的月桂烯移除后,只有37%的蜜蜂还能识别出蜜源在哪”可知,C项“找不到”过于绝对,B项“严重影响”说法正确。由“月桂烯的缺失会让蜜蜂在寻找蜜源的途中迷失方向”可知,空气污染影响的是蜜蜂寻找蜜源,而不是破坏蜜源,D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5、【言语理解】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但并非人人都可做到。平视,需要心的正直与坦荡;平视,需要情的________;平视,需要识的________;平视,需要度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洁与高尚 广博与深邃 准确与合理

B: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C: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D: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分别与“情”“识”“度”构成对应。第一空,“情”即情感。与“情”对应,“准确与合理”“广博与深邃”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二空,“识”即学识、认识的意思。与“识”对应,“广博与深邃”更恰当,排除C。
第三空,“度”即量、程度的意思。与“度”对应,“准确与合理”亦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内滋生了“流量至上”甚至“流量造假”等现象,亟待规范和引导
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粉丝经济”兴起的深厚土壤
③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
④对商家来说,粉丝们带来的“流量”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
⑤而粉丝群体中存在的“刷单”“刷票房”“刷好评”等不良行为,也会为自身带来负面评价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④①⑤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读题干并观察选项,发现首句在②③之间选择。②介绍粉丝经济兴起的背景,③论述如何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按照行文逻辑,应先介绍该事物的兴起,再介绍其他,所以②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A、B。
①⑤两句指出“粉丝经济”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③论述如何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即如何解决“粉丝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逻辑,③应置于①⑤之后,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7、【言语理解】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申遗无疑意义重大。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申遗只能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名分,要想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文章要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这样才能唤起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人们参与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要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参与度

B: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C:要给传统文化资源申请文化遗产保护,使其发扬光大

D: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激发国人的民族认同感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传统文化申遗”意义重大。然后指出,申遗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手段,要想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做的还很多。接着给出对策,“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B项表述与此一致,为正确答案。
A、C、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8、【言语理解】在学习压倒一切的评价体系下,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专家表示,现实给不了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轻松获得,因而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便会被其深深地吸引。如果缺乏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可能沉迷进去而无法自拔。
文中“现实给不了的东西”指的是:

A:自我认可

B:学习压力下的放松

C: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

D:伙伴关系和游戏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接着引出了“现实给不了的东西”,根据就近原则并结合文意可知,“现实给不了的东西”指的应是前文提到的“伙伴关系和游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9、【言语理解】区域是建构出来的。根据人为的目的划出的区域,已经不是原来在大地中生机勃勃、复杂多样的原本的那个地方了。划定的区域是简单的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一个概括而已,切不可________我们建构的区域,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天经地义的客观真理,不容他人________或者变化一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执 申辩

B:迷信 置喙

C:痴迷 讨论

D:拘泥 质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变通。多形容人的性格,其后不能接宾语,排除A。“痴迷”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此处强调的是对建构出来的区域的错误认识,而非迷恋,排除C。
第二空,“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为固定搭配的成语。“质疑”意为提出疑问以求解答,但不用于否定句式。能与“不容”搭配的是“置疑”,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现在很多人对于甜味和吃糖感到排斥和恐惧,因为他们很惧怕发胖,仿佛吃一小块糖果就会胖一圈似的。其实,真正使人发胖的并不是那一小块糖果,而是每天吃的食物所包含的能量超出了消耗的能量。馒头、面条、米饭或者玉米面窝头中都有淀粉,即不甜的糖。淀粉在人体内氧化所放出的热量与蔗糖基本上没有差别。要控制发胖,主要在于控制摄入的总热量,而不在于食物的口味是不是甜的。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吃糖与发胖

B:淀粉与发胖

C:发胖的“真凶”

D:不发胖的“秘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个观点,即很多人惧怕甜味和吃糖是因为他们担心吃了糖就发胖;接着以“其实”转折说明,真正使人发胖的并不是那一小块糖,而是每天吃的能量超出了消耗的能量,而面食、米饭中含有的淀粉的热量与糖没差别;最后给出建议,要控制发胖,主要是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可见文段意在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必要对吃糖避之唯恐不及,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才是发胖的真正原因。C项的表述与此最契合。A项,文段并未论述吃糖到底会不会发胖,排除。B项没有体现文段的重点,也排除。D项有一定迷惑性,文段没有讨论不发胖的“秘诀”,仅在最后一句提到了要如何控制发胖,D项作为标题推断过度。且与D项相比,C项的“真凶”暗指人们所惧怕的“糖”并非发胖的真正原因,更贴合文意、抓人眼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