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403

发布时间:2023-08-20 14:5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步伐从未停止,她们总会寻找各种途径,与________的性别歧视进行抗争。如抗议企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________国民教育为女性提供更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 呼吁

B:形形色色 倡议

C:司空见惯 要求

D:习以为常 迫使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步伐从未停止,她们总会寻找各种途径……进行抗争”可知,性别歧视的观念一直存在,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所填词语应具有这层意思。“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填入符合性别歧视的观念由来已久的句意。“形形色色”强调的是种类多样;“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就很平常了。三个词语均不符合句意,排除B、C、D。
第二空,“呼吁”提出愿望或主张,符合广大女性不断争取平等的诉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2、【言语理解】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的积雪正在快速融化,20年后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的积雪可能消失殆尽。自2000年以来,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的积雪减少了26%,2007年时,山峰积雪覆盖的面积比1912年时缩小了85%。造成山峰积雪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候变暖,而云的变化和降雪量的变化则是次要因素。
最能反映这段文字原意的是:

A:2007年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的积雪覆盖面积是1912年的15%

B:进入21世纪,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的融化速度越来越快

C:如果不能改变气候变暖的趋势,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可能在20年后消失殆尽

D:进入20世纪,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开始融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发现: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正在快速融化,20年后可能消失殆尽。然后用具体的数据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形势的严峻性。最后指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由此看出,文段主要想表达的是气候变暖对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的影响。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是举例内容,用来论证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的积雪融化的严峻性,非文段重点。B项,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的融化速度非文段重点。D项,“进入20世纪,乞力马扎罗山山峰积雪开始融化”文段未提及,且不符合常识,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硼酸盐生物玻璃是以硼元素为玻璃网络基体、能够实现特定生理功能的玻璃,具有良好的可掺杂性和可降解性,在皮肤组织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玻璃发挥生理功能的机制是组分中的硼、钙等元素,经过新陈代谢会被释放到体液中,刺激血管生成进而促进伤口愈合。然而,硼酸盐生物玻璃会释放大量碱性离子,离子爆发性释放会改变玻璃材料周围组织的酸碱环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另外,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在伤口处与组织接触的有效表面积小,且玻璃表面离子不利于胶原蛋白的沉积,从而愈合后的伤口处容易形成疤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新型微米级硼酸盐生物性玻璃可有效加速伤口愈合

B: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能够改变周围组织酸碱环境

C:玻璃表面的碱性离子可促进伤口处胶原蛋白的沉积

D: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修复损伤皮肤效果并不理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在皮肤组织修复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并具体介绍其修复皮肤组织的原理;然后由“然而”转折说明硼酸盐生物玻璃存在的问题,指出硼酸盐生物玻璃中释放的大量碱性离子,会破坏周围组织的酸碱环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最后从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在伤口处与组织接触的有效表面积方面,说明了其不利于胶原蛋白的沉积,导致伤口愈合后容易形成疤痕。文段为转折结构,转折后为文段的重点,意在说明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对于愈合损伤皮肤的效果并不佳,D项是对转折后内容的准确概括。
A项,“加速伤口愈合”为文段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改变周围组织酸碱环境”为修复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可促进”说法错误,文段说的是“玻璃表面离子不利于胶原蛋白的沉积”,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的深圳是个小渔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全国(       )地区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A:曾经 其他

B:曾经 任何

C:从前 其他

D:过去 到处

正确答案:C

解析:从前:往昔,先前。曾经: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所以第一个空填“从前”。根据句意第二个空填“其他”,故正确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对真正了解音乐、懂得思考的演奏家来说,练习只是确保舞台上的演出水平,并非练出一个不可改变的诠释。技巧越是铜墙铁壁、________,演奏家也越能在表演时驰骋想象,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同理,越是体察作曲家意念,越是深入解析作品之和声理路,思考也就越能________,表现只会越灵活越丰富,而非________、动辄得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若金汤 触类旁通 投鼠忌器

B:坚如磐石 删繁就简 循规蹈矩

C:积重难返 出神入化 墨守成规

D:根深蒂固 举一反三 进退维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积重难返”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含贬义,而文段并无此感情色彩,排除C。
第二空,由“表现只会越灵活越丰富”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思考涉及面广了,“删繁就简”则强调变少,排除B。
第三空,“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分析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构成“动辄得咎”并列关系。“动辄得咎”指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根据词义,可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说明信史和史传文学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会给读者带来困惑,由此引出对“文”“史”关系的论述,由“‘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9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7题

7、【言语理解】在中国,从来没有一条河被寄托了这么多的感情,黄河在被尊为“母亲”时,也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米宽收缩为50余米,《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的      跃然纸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任务 现象 

B:

使命 形象 

C:

责任 特点 

D:

使命 景象

正确答案:B

解析:“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将壶口瀑布的特征形容得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此处填“形象”最为恰当。“赋予使命”也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面对大众文化扑面而来,我国主流文化大有力不从心,步步退缩的趋势,而面对西方强大的文化热潮,主流文化大有与“狼”共枕之感。主流文化,只有经过与狼“共枕”的温存和与狼“共舞”的较量,才能获得健康的传承基因和生命活力。
此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主流文化备受各方的威胁,已经面临绝境

B:任何事物只有竞争才能生存

C:面对大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主流文化危在旦夕

D:主流文化必须要经过与其他文化斗争才能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短文中两句话,第一句中两个“面对……”说明主流文化的危险处境。第二句话是关键,“只有……才”体现了作者观点,“共枕”和“共舞”两词的使用说明主流文化的生存要经过斗争才能发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回望一些官员的成长史,他们可以从农村子弟里脱颖而出,________不能保持赤子之心,归根结底是在权力欲前飘飘然了,忘了自己的出身和初心。要真正为人民服务,就需要把人民放在心中,________口头上用“农民的儿子”标榜自己,________如法炮制来博取同情,毫无疑问,都只是把他们自己放在心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却 凡是 或是

B:但 如果 就

C:却 因为 所以

D:但 即使 但是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但”“却”都表转折,较难辨析,继续看第二空。
后两空,根据文段尾句“都只是把他们自己放在心中”可知,“口头上用‘农民的儿子’标榜自己”和“如法炮制来博取同情”是两种情况,二者为并列关系,只有A项符合。
B项“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C项“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D项“即使”与“也”为常见搭配,表示假设,与“但是”不搭配。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37题

10、【言语理解】毋庸(       ),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A:置疑

B:怀疑

C:多疑

D:质疑

正确答案:A

解析:质疑:动词,请人解答疑难。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毋庸置疑:不容置疑,无可置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