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近日在地下通道启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此拉开高速粒子对撞系列实验、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然而,从实验一开始,外界便遍布各种危言耸听的“世界末日论”,有的说实验可能产生黑洞,顷刻间吞噬地球,还有的说实验将诱发奇异粒子,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反应。实际上,在其他几个粒子物理实验启动,甚至是第一次核武器实验之前,世界上也充斥着类似的末日预言,而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预测世界末日会到来,可是,这些预言一个接一个地被证实是谎言。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粒子物理实验的启动,以及每一次核武器实验都具有毁灭世界的风险
B: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实验拉开了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
C:事实证明,每一次粒子物理学实验启动之前的世界末日预言都是不成立的
D:在每一次物理学实验启动之前,世界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世界末日预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高速粒子对撞实验启动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世界末日的论调,继而以之前的相关物理实验启动时也曾引发过类似的预言为例,说明这些当时危言耸听的预言最终都变成了谎言。C项恰当地概括了文意,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代入感是作品引发受众认同的机制,故事人物的某些方面召唤读者将自己替换为主人公,从而________,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代入感是长篇网络小说________的属性,由于网络小说连载时间长,读者容易中途放弃。因此,作品绑定读者,将单纯浏览转变为情感认同便十分重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同身受 不可或缺
B:惺惺相惜 独一无二
C:身临其境 与生俱来
D:触景生情 与众不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读者将自己替换为主人公”“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亲身经历的感觉。“惺惺相惜”指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触景生情”指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二者均不能体现亲身经历的感觉,排除B、D。
第二空,后文介绍了由于网络小说连载时间长,读者容易中途放弃,故情感认同很重要,这里强调了“代入感”的必要性。“与生俱来”指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未体现必要性,不符合句意,排除C。“不可或缺”指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填入此处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31题
3、【言语理解】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一方面忙着为老师开发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忙着为师生采购图书、获取学术期刊的访问权。但是,对于那些不离开书桌便能在线浏览科学文献的学者而言,图书馆的这些变化并不明显,对许多人来说,图书馆似乎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始变成历史的纪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学图书馆在21世纪发生的新变化
B:数字化趋势给图书馆造成的生存困境
C:大学图书馆在服务职能方面做出的调整
D:大学图书馆的改进与学者需求之间的错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是转折结构,先指出为适应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并从两方面具体说明了其重塑自身的措施;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大学图书馆的这些改进并不能满足一些学者的需求。
A、C两项非文段主旨所在,是转折前的信息,首先排除。B、D两项较难排除。B项“生存困境”在文段中没有明显体现,更与文段首句所说各大学图书馆为适应时代知识变化正在重塑自身的意思不够一致,而D项“图书馆的改进”“学者需求”更能与文段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6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
4、【言语理解】在学习压倒一切的评价体系下,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专家表示,现实给不了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轻松获得,因而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便会被其深深地吸引。如果缺乏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可能沉迷进去而无法自拔。
文中“现实给不了的东西”指的是:
A:自我认可
B:学习压力下的放松
C: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
D:伙伴关系和游戏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接着引出了“现实给不了的东西”,根据就近原则并结合文意可知,“现实给不了的东西”指的应是前文提到的“伙伴关系和游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5、【言语理解】研究历史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同警察破案,必须掌握足够的证据,使各种证据之间形成________的逻辑关系。因为是凭证据说话,因此,研究历史依靠的是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和论证证据关系的能力,而不是看你能提出怎样________的观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实 尖锐
B:合理 新鲜
C:准确 独特
D:严密 超前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真实”“准确”均与“逻辑关系”搭配不当,排除A、C。“合理”“严密”填入均可。第二空,研究历史不存在“超前的观点”的说法,排除D。“新鲜”填入句中表示研究历史不在于提出多么新奇、引人注目的观点,契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6、【言语理解】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价格低廉,以同等发热量计算,目前石油价格是煤炭的5倍,天然气价格是煤炭的3倍,所以,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必然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涨船高
B:相形见绌
C:如影随形
D:随波逐流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说的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而走高。结合选项,“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切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只是语体的不同,但它们使用的象形表意的方块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其中________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血脉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蕴含 贯通
B:沉积 相通
C:呈现 流通
D:体现 连通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沉淀在方块字这一文化形式之中的,“呈现”“体现”均表示显现在外面,填入不合语境,排除C、D。
第二空,“贯通”的“贯”体现出了方向性,恰与文段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时间性相对应,“相通”不含有这层意思,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
8、【言语理解】《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________和深度发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________,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阐述 脱胎换骨
B:认识 发扬光大
C:诠释 古为今用
D:观照 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表达的是《经典咏流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重新进行解读,所填词语应体现解读之意。“认识”指通过实践了解、掌握客观事物。“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两者均不能体现解读之意,排除B、D。“阐述”指论述。“诠释”指说明;解释。两者填入均符合对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重新解读的语境,保留。
第二空,“脱胎换骨”比喻重新做人或彻底改变立场观点。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经过重新解读并不可能与过去的完全不一样,词义程度过重,排除A。“古为今用”指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与“精神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相呼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3题
9、【言语理解】在过去20年间,世界经济经历了重大变化:新兴市场愈发________,许多发展中国家增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重若轻
B:举足轻重
C:举步维艰
D:举棋不定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许多发展中国家增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是对“新兴市场”地位的肯定。“举步维艰”比喻事情很难办,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举棋不定”比喻做事有所顾忌,犹豫不决。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举重若轻”形容担当重任或处理难题不费力气,轻松自如。强调能力强,与题意无关,排除A。“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用来形容“新兴市场”地位的重要性,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10、【言语理解】要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作用, 是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要
B:重点
C:关键
D:首要
正确答案:C
解析:浏览题干,空缺处词语应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性。所填词语应能作为句子的主语,“主要”和“首要”均为形容词,填入语法错误,排除A、D。“关键”指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多用于形容抽象事物;“重点”指同类事物中较为重要的或主要的部分,多用于形容具体事物。修饰句中“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等抽象的工作指导思想,用“关键”更恰当,且“关键”填入更能体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