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某体育代表队在一次比赛中共获A、B、C、D等4个项目的奖牌若干枚。其中,A项目奖牌数大于C、D两项目奖牌数之和,C项目奖牌数大于D项目奖牌数,并且,在D项目上至少获得两枚奖牌,在B项目上至少获得一枚奖牌。
据此,可以推出该队在此次比赛中共获奖牌数至少是:
A:10
B:11
C:12
D:13
正确答案:C
解析:要使奖牌数最少,则根据题干内容,B项目获得1枚奖牌,D项目获得2枚奖牌,由于C项目大于D项目的奖牌数,则可获得3枚奖牌;而A项目的奖牌数大于C、D项目的奖牌数之和,则A项目获得6枚奖牌。因此奖牌总数至少为1+2+3+6=12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的是:
A:政府规定每公顷草场放牧的牧畜数量
B:某地政府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并规定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禁止通行
C:为防止外人随意游牧,政府将草场划分给牧民个人并在边界安装围栏
D:某风景区旅游区规定,每天进入景区的旅游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要点:①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②生态系统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
A项,是为了保护草场,防止草场退化,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排除。
B项,禁止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通行是为了保护道路,与环境承载力无关,当选。
C项,是为了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超载放养造成草场退化,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排除。
D项,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
3、【判断推理】俄罗斯某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处理乌克兰危机过程中,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稳步上升,并且在三月中旬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时达到普京执政以来的新高。
以下哪一项陈述最准确地解释了上述现象?
A:在国内民众中支持普京以强硬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人多于不支持的人
B:在普京以强硬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后,先前不支持他的人现在转而支持他
C:在乌克兰发生危机之前,支持普京的人现在仍然陆续支持他
D:普京以强硬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是其支持率飙升的唯一原因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说普京在乌克兰事件后的支持率达到新高,则必须有原来不支持普京的民众转而支持普京,且比在此事件后由本来支持转为不支持普京的民众更多,即必然有先前不支持普京的人转而支持普京,B项最能解释;A、C、D三项均不能解释题干现象。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4、【判断推理】一次面试,某组一个考生回答第一题时引用古诗道:“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此时大多数考官微微颔首,表示赞扬。接着第二个考生回答同一问题时,也说:“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考官开始疑惑。一天面试下来,该组20名考生,有11名考生回答第一题开篇都是这句古诗,不仅如此,回答的其他很多内容,用语及动作都非常相似,甚至相同。经调查,这11名考生参加了同一个面试培训班,11名考生都觉得不错,可是最后得分却并不理想。
最能对上述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一项是:
A:主考官对面试培训班的考生没有好感
B:考官面对的是20名考生,而考生仅对自己的回答情况进行判断
C:考官普遍认为引用古诗或者名言的考生夸夸其谈,所说并非所想,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D:参加面试培训班很可能无助于提高面试成绩,甚至可能影响考生正常发挥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点在于:考生自我感觉不错,而最后得分并不理想。
A项,题干中考官只是很疑惑11个考生在面试过程中有很多雷同之处,并不知道他们是否参加过培训班,对面试培训班的考生没有好感的说法错误。
B项,考生没有看到其他考生和自己雷同的表现,所以判断失误,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的矛盾点。
C项,考官认为考生夸夸其谈属于主观臆断,不能解释矛盾。
D项,参加面试培训班是否有作用与题干矛盾点无关。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5、【判断推理】中性犯罪动机,是指对社会不具有卑鄙、下流等道德沦丧性质的个人犯罪动机。如因怜悯、同情亲友或因被害人的不正当行为而感到屈辱、羞耻,以及因迷恋某物品或某种活动而导致犯罪。这类犯罪既不同于卑鄙犯罪动机,也不同于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动机。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属于中性犯罪动机的是:
A:齐某因不堪忍受父母经常吵架而对生活绝望,遂产生弑杀父母的想法,趁父母熟睡之机杀害了父母
B:张某因迷恋女性内衣,偷偷潜入内衣店,盗走价值5000元的名牌内衣
C:宋某因女友与自己分手,另结新欢,而砍伤女友
D:犯罪嫌疑人龚某持刀抢劫一辆“黑车”后自首,而其犯罪动机令人瞠目结舌,竟是想进监狱戒掉赌瘾
正确答案:B
解析:中性犯罪动机的定义要点:①不具有道德沦丧性质;②不同于卑鄙犯罪动机,也不同于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动机。
A项,杀害父母是具有道德沦丧性质的犯罪动机,不符合要点①。
B项,因迷恋女性内衣而盗走名牌内衣,是因迷恋某物品而导致犯罪,为题干列举的情况之一,属于中性犯罪动机。
C项,因女友与自己分手而砍伤女友,是具有道德沦丧性质的犯罪动机,不符合要点①。
D项,想进监狱戒掉赌瘾而犯罪,属于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动机,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鲁迅:《呐喊》的作者
A:医生:大夫
B:番茄:西红柿
C:土豆:马铃薯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
正确答案:C
解析:鲁迅是《呐喊》的作者,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立者。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
科学预测:基于已掌握的规律,通过科学分析和预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出允许质疑及检测的推测。
下列属于科学预测的是:
A:
旅行团导游提醒大巴司机:明天是周末,出城的车子太多,路上很可能出现严重的拥堵现象,要想按时到达目的地,至少得提前半小时出发
B:
某地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警察迅速对犯罪现场进行仔细勘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很快确定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仅用了3小时就破了案
C:
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播报员都会例行性地对未来十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简要预报,有时还会请气象专家对天气变化原因做出分析
D:
老胡刚拿到体检报告,发现有几个指标不正常,极为紧张,忙去找医生,医生看过体检报告后告诉他:“超标情况不严重,注意休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正确答案:C
解析:
科学预测的定义要点:①基于已掌握的规律;②通过科学分析和预测;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出允许质疑及检测的推测。
A项,路上很可能出现严重的拥堵现象,是导游的经验,并未经过科学分析和预测,不符合要点②。
B项,警察仅用3小时就破了案,并未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出推测,不符合要点③。
C项,对未来十天的天气变化进行预报,是根据已掌握的规律,通过科学分析和预测而做出的推测,符合定义。
D项,“超标情况不严重,注意休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是医生对老胡的体检报告的分析,并不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出推测,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108题
8、【判断推理】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
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①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A项,肯定①的后件不能肯定①的前件,无法推出。
B项,否定②的前件不能否定②的后件,无法推出。
C项,否定①的后件就能否定①的前件,可以推出。
D项,否定①的前件不能否定①的后件,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
9、【判断推理】实数:木耳
A:长江:河流
B:硕士:法官
C:黄山:牛顿
D:燕雀:鸿鹄
正确答案:C
解析:实数和木耳分别指不同的事物。
A项,长江是河流的一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硕士和法官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黄山和牛顿分别指不同的事物,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燕雀和鸿鹄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
10、【判断推理】供认是指在司法人员进行讯问时,罪犯或嫌疑人承认自己犯了罪,并供述有关犯罪的事实真相。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供认的是:
A:这个狡猾的犯人只承认了自己作案,但对其他同案犯的情况避而不谈
B:在司法人员列举他的犯罪事实时,他只是大喊冤枉
C:他受收买,承认自己是凶手,但证据表明凶手另有其人
D:审讯人员尚未开口,案犯已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正确答案:D
解析:供认的定义要点是:①承认自己犯罪;②供述有关犯罪的事实真相。A、C两项都不符合②,B项不符合①,只有D项符合定义。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