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83

发布时间:2023-08-17 8:03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平时我们请人帮个小忙,习惯说劳驾、借光,帮忙和借光有什么关系?其实“借光”一词的来历就说明了求助也就意味着互利。据说,古代有个勤劳的女子,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灯油,夜晚无法纺线。村里有个大房子里有灯光,那里有许多妇女纺线,她便去请求帮助,借点光亮,为了让人家欢迎她去,她说,你们给我方便,我也要给大家做点好事,每天晚上我来打扫房间,于是,她就这样每天晚上和大家一起纺线了。
这段文字旨在表达的意思是:

A:解释了“借光”一词的来历

B:人们习惯说劳驾、借光是有缘由的

C:人际交往要注意互利原则

D:平时请人帮忙应该学会感恩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借光”一词的来历说明了“求助也就意味着互利”的道理。四个选项中只有C体现了这个道理,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句子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外部资源,尤其是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上海垒石造峰的“他山之石”。

B:方案清晰具体了,就比较可行,如果模糊笼统,实施起来就会缺少可操作性。

C: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经过十年科技攻关,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一样,是我国探索深海科学奥秘的利器。

D:改革的智慧,说到底,仍然是洞悉规律,把握规律。

正确答案:B

解析:A、C、D三项的句子都是主谓宾结构的单句,而B项的句子是复句。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3、【言语理解】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不同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记录是一种拼图式记录,它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短视频与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B:短视频和纪录片都具有记录功能

C:短视频记录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D:短视频记录的是碎片化内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与纪录片功能类似,然后说明从微观视角看,短视频记录的是碎片化内容,接着由“但是”转折强调从宏观视角上看,短视频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最后进一步通过与纪录片对比,说明短视频是通过拼图式记录时代整体风貌的。故短视频记录时代整体风貌的特点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对应C。文段主体是短视频,排除强调与纪录片对比的A、B。D项是转折前的内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在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________中,在融合各地域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地传播和________,使得客家文化________、源远流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 扩充 波澜壮阔

B:演化 扩张 不绝如缕

C:演绎 扩大 流光溢彩

D:演进 扩散 生生不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演化”“演绎”用来形容“客家”文化的历史发展不恰当,排除B、C。
第三空,“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与后文的“源远流长”并列,“生生不息”更恰当,排除A。
且“扩散”填入第二空亦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

5、【言语理解】对互联网企业来讲,从用户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包括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企业可以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去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更________的价值,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________的服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市场化 独创性

B:多元化 针对性

C:智能化 实用性

D:规模化 多样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通过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服务,“针对性”与此相符。
第一空,对应“进一步”表达的更深层之意,大数据应该能够发掘出用户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价值,“多元化”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1题

6、【言语理解】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      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而成的新学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除 水到渠成

B:消除 脱颖而出

C:避免 浮出水面

D:避免 应运而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灾害性空间天气带来的损失只能在事前“避免”,而无法在事后“消除”,故排除A、B两项;“浮出水面”是指从事物中显露出来,“应运而生”主要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结合句意可知“应运而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所谓的“现代化”,是用高新科技去保存一个民族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适得其反地将过去连根拔起,慌忙移植一个外国的东西。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A: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重塑

B:运用高新科技保存民族文化的意义

C:保存文化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

D:民族文化应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现代化”的内涵是用高新科技去保存一个民族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接着阐述了对文化的保存不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由此可知,该文段意在强调“保存文化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即C项。A、D两项均不能从文段中得到,B项强调“高新科技”,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相对于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这两种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即只有当乘客流量相当大时才会实现盈亏平衡,所以适宜在已经成熟的社区建设,但这样一来,就不能起到为土地开发导向的作用。如果想用轨道交通导向,就要忍受较长时间的亏损,并且冒较大投资风险,且难以融资。
这段文字不支持的观点是:

A: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投资风险比轨道交通小

B:轨道交通需要规模经营

C:轨道交通想要收回投资成本,就要在客流量很大的地方建设

D:轨道交通只要忍受较长时间的亏损,就一定能扭亏为盈

正确答案:D

解析:A、B两项,由“相对于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这两种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可得出。
C项,由“只有当乘客流量相当大时才会实现盈亏平衡,所以适宜在已经成熟的社区建设”可得出。
D项,将“忍受较长时间的亏损”作为“轨道交通扭亏为盈”的充分条件,不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②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③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独处不仅是忙碌之间的停顿,更像是一次身心调整、精神蓄力。④所谓“静一分,慧一分”,养一团清静之气,擎一片悠然心光,映照自己同万物的关系,正是独处的本意。
苏轼有句名言:“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这句话在原文中的恰当位置是:

A:③

B:②

C:①

D:④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苏轼的话说的是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也就是强调要劳逸结合。①处后的“忙碌周期和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是对苏轼名言的进一步阐述。故这句话置于①处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2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2题

10、【言语理解】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说明信史和史传文学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会给读者带来困惑,由此引出对“文”“史”关系的论述,由“‘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9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