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79

发布时间:2023-08-16 16:2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上述语句的语病为:

A:成分残缺

B:表意不明

C:结构混乱

D:搭配不当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所给句子前后陈述对象不一致,句子前半部分的陈述对象为“七彩瀑布群”,后半部分的陈述对象为“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导致结构混乱。该句可改为“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这一旷世奇观是由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2、【言语理解】近年来,各地高考、中考加分收紧,并公开加分考生,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显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令人欣慰。这表明,一方面,以往那种________式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公开、透明、规范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黑箱操作 大势所趋

B:暗箱操作 势在必行

C:私下操作 势成骑虎

D:假公济私 不可阻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对应“公开”“透明”,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公开、不透明之意。“假公济私”指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第二空,此处强调“公开、透明、规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势成骑虎” 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与句意不符,排除C。“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作宾语、分句,用于判断语句。如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作谓语、定语。如改革开放势在必行。此处是作谓语,应选“势在必行”,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3、【言语理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与各种疫病、自然灾害、侵略等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练就了________、众志成城的精神禀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

B:百折不挠

C:坚定不移

D:不卑不亢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众志成城”构成并举关系,体现中华民族在与疫病、自然灾害等的艰苦斗争中练就的坚韧刚毅的意志品质。
“可歌可泣”指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悲壮,感人至深。“坚定不移”指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二者均不能直接搭配“精神”,排除A、C。
“百折不挠”指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填入符合文意。
“不卑不亢”指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题

4、【言语理解】“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发展”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迄今为止敦煌艺术在京城最大规模的(       ),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闻讯而来。

A:活动

B:表演

C:亮相

D:工程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括号处所填词的主语应是“敦煌艺术”,再结合前文的“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可知,此处填“亮相”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许许多多的临床实验都表明抗氧化物质实际上并不能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关于抗氧化物质与癌症关系的数据没那么多,但最近一次大规模的检验维生素E能否抑制癌症的实验中途就被停止了——因为维生素E不仅没有显示出益处,反倒略微增加了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这段文字预设的信息是:

A:心血管系统的改善与抗氧化物质无关

B:人们认为抗氧化物质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

C:目前关于抗氧化物质的研究仍然不足

D:可以通过维生素E治疗前列腺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许多临床实验表明抗氧化物质实际上并不能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接着又以最近一次实验(维生素E能否抑制癌症)的结果来佐证。由此可知,这段文字预设的信息应是“人们认为抗氧化物质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A项是文段得出的结论,并非预设信息。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D项是针对文段中的论据而言的,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6、【言语理解】对于假的东西,只是堵,不讲明必须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例如对于假钞,如果只是没收,不指明它的危害,人们反而会产生疑惑甚至不满。对于假道理,除了触犯法律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取缔禁止外,其他的必须揭露批判它假在哪里,危害在哪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讲道理要以理服人

B:假道理的危害

C:道理也要打假

D:对于假的东西,只是堵,不讲明必须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假的东西只堵不讲明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然后用假钞的例子具体论证。接着进行类比,指出假道理也是如此,必须揭露批判假在哪里,有何危害。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对于假道理应该讲明危害,让人信服。只有A项突出了讲道理,当选。
B项“危害”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没有突出“讲明危害的重要性”。D项针对的假的东西,文段重点论述的是假道理。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7、【言语理解】以“直面医患关系”为宣传卖点的电视剧《心术》在各大卫视播出后,不但收视率不俗,且引起各界热议,主要是因为该剧所选取的题材令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侧目

B:瞩目

C:瞠目

D:刮目

正确答案:B

解析:“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瞠目”指眼直直地瞪着,常与“结舌”构成成语“瞠目结舌”,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刮目”常组成成语“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瞩目”指注目。文段的意思是说《心术》选取的题材让人关注、重视,用“瞩目”最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8、【言语理解】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但并非人人都可做到。平视,需要心的正直与坦荡;平视,需要情的________;平视,需要识的________;平视,需要度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洁与高尚 广博与深邃 准确与合理

B: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C: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D: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分别与“情”“识”“度”构成对应。第一空,“情”即情感。与“情”对应,“准确与合理”“广博与深邃”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二空,“识”即学识、认识的意思。与“识”对应,“广博与深邃”更恰当,排除C。
第三空,“度”即量、程度的意思。与“度”对应,“准确与合理”亦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在生活的河流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卷,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
②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
③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拼搏,在痛苦的时候,要笑着流泪
④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
⑤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是天下人之心愿
⑥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①⑤⑥②③

C:⑤④①⑥②③

D:①⑤⑥④②③

正确答案:B

解析:①的“在生活的河流里,有……也有……”是对④中“生活的河流”的具体阐释,故两句话题紧密相连,顺序为④①,排除A、D。⑤提到“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⑥以“可是”转折说明“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两句构成转折关系,顺序为⑤⑥,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5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0题

10、【言语理解】成语“刻舟求剑”,源自《吕氏春秋》,古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想到的是时间轴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又提示了我们道理与知识是如何“分道扬镳”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而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河底与剑而言的运动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由是而知,_______________,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识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反映

B:要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C:知识道理在时空里是相对的

D:运动和静止是可相互转化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前句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而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河底与剑而言的运动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是对“刻舟求剑”误区的阐释,即“刻舟求剑”的人没有认识到刻了痕的船在动, 仍然用静止的思维来找剑,显然是行不通的。故“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应是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项的“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与此相符。
A项论述意识与物质的反映关系,与运动无关,排除;C项,“道理”应着眼于启发层面,知识道理的相对性不是“刻舟求剑”要传递的道理,排除;D项,“刻舟求剑”强调的是要用运动而非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而非说明二者的相互转化,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60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