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76

发布时间:2023-08-16 2:4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都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只是后来,在我们经历了许多物事之后,我们的种种体验就像一张柔韧而尖锐的犁铧一样,将我们的生命一点一点地开垦出来。被开垦的土地从此便不再是一片不毛之地,我们所有的体验都会在不同的时间里,将根须扎进我们生命的深处疯狂地生长,这些生长的植物中有清丽高贵也有瑕疵世俗。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验依附并丰富着生命

B:人生应该努力获取多种体验

C:人生经历种种滋味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D:生命底色纯洁无瑕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我们的种种体验……将我们的生命一点一点地开垦出来……我们所有的体验都会……将根须扎进我们生命的深处疯狂地生长”可知A项正确。B项“努力获取”无中生有。由“这些生长的植物中有清丽高贵也有瑕疵世俗”可知C项正确。由“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都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虽然我们不能左右火山的喷发带来的扬尘,但是我们可以绿色出行,减少用电,这样就可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颗粒物。另外我们可以多植树、多种花,这样不但可以吸收PM2.5等颗粒物,还能美化环境。PM2.5没有那么恐怖,我相信只要每人都努力为环境做点贡献,摘掉口罩,呼吸清新空气绝不是幻想!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只要每人都努力为环境做点贡献,PM2.5没有那么恐怖

B:防止PM2.5的污染要用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C:从源头上降低PM2.5的来源才是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D:防止PM2.5的污染一定要标本兼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我们绿色出行、减少用电可以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颗粒物;接着以“另外”指出我们可以多植树、多种花来吸收PM2.5等颗粒物,并美化环境;最后总结说明只要每人都努力为环境做点贡献,其实PM2.5没有那么恐怖。A项为文段主旨。
文段并未讲述PM2.5的具体防治手段,B、C两项中的“最根本的防治手段”、D项中的“标本兼治”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3、【言语理解】虽然有人担心去年经济复苏是建立在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基建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具有较强的________,并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战略性

B:可行性

C:前瞻性

D:导向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前瞻性”指超前性,预见性,指某种策略在制定的时候就预计到了它将产生的影响。句中的“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说的是中国基建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故填“前瞻性”契合句意。
“战略性”强调决定全局的策略;“可行性”强调可以实行;“导向性”强调对方向的引导。三者均不体现政策对未来的影响,排除A、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
下列评价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精辟地指出了人类思维惰性的三个心理因素

B:文段引用名人事例,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C: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大胆进行创新思维

D:思维惰性是因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二是迷信权威,三是怕犯错误,故D项把思维惰性的形成仅仅归结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说法错误,由此也可知A项正确。文段引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三个心理因素,可知B项正确。第二、三因素表明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第一因素表明作者提倡创新,C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0题

5、【言语理解】美国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学中心主任斯蒂芬·森德洛夫说:“我们从奶制品中检测出的三聚氰胺含量极低,从公众健康或婴儿健康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微量三聚氰胺完全没问题。如果父母先前给婴儿食用某种产品,那么应该继续这样做。这样对婴儿最为有利。”
这段话中,斯蒂芬主要想告诉大家:

A: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极低

B:婴儿应该继续食用奶制品

C:微量三聚氰胺对人体没有危害

D:维持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婴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讲微量三聚氰胺对公众健康和婴儿健康没有危害。A项是斯蒂芬所说的话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内容,他主要强调的是微量的三聚氰胺对人体没有危害。B项原文只是说“如果父母先前给婴儿食用某种产品,那么应该继续这样做”,而不是说婴儿应该继续食用奶制品。原文并没有涉及到“良好的饮食习惯”问题,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纠风工作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抓好抓实,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纠建并举的预防机制、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着眼治本的创新机制,不断铲除源头上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是:

A:纠风工作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B:纠风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

C:纠风工作要依靠广大群众参与监督

D:纠风工作要从源头治理,做到长治久安

正确答案:A

解析:复述题要概括得精炼全面,前面的“构建各种机制”对应“多管齐下”,“铲除源头上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对应“标本兼治”。只有A是最精炼全面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如果能够做好南极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评估,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南极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与南极大陆极为广袤的地域相比,游客活动的地域仅为总面积的3%左右。而如何管理好长期设在南极的科考站,才是更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被废弃的科考站,已对南极生态环境造成了新的威胁。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南极生态环境评估的意义

B:南极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C: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D:南极科考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如果措施到位,南极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然后以“而”进行转折强调,南极生态环境更为棘手的问题在于科考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新威胁。由此可知,文段是针对危害南极生态环境的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是旅游可控,科考站比较麻烦。故文段意在强调要重视科考站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威胁。D项为文段强调内容的正确表述。A项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发展前景”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机制”范围太大,且没有体现文段强调的重点——科考站,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1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1题

8、【言语理解】人们头脑中的偏见,往往是来自________,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愚昧

B:无知

C:傲慢

D:歧视

正确答案:B

解析:横线后“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说明,由此可知造成“偏见”这一单纯判断的根源应是知道得少,即“无知”。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8题

9、【言语理解】国家终于出台政策,强调要保护文物,这是好事。中国的文物,经过革命和建设两大冲击之后,残存的已经不多了。从地表上看,中国已经变得比美国还要年轻,城市有一个算一个,比纽约还要纽约,建筑都是新的,钢筋水泥加大玻璃,广场街道,霓虹灯,每个城市都一个样。文物有吗?有,都在几个中心城市的博物馆里,在私人收藏家手里。然而,那里的东西,已经不是文物,只是脱离了文化背景的商品,就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一样,只有观赏和拍卖的价值。
这段文字最想说明的是:

A:文物被收藏便不是文物是古玩

B:文物的文化价值才是永恒的

C: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相克相生

D:文物流失是中国文物保护之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国家出台保护文物的政策出发,引出对中国文物现状的描述。“然而”后的内容为作者强调的重点,即脱离了文化背景的文物已经不再是文物,只有观赏和拍卖的价值了。B项强调文物文化价值的重要,是对此的同义转述。A、C、D三项均未提到保护文物的文化背景问题,均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2题

10、【言语理解】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特别需要讲道理、讲清道理的时代。没有以理服人的态度和论述,人们凭什么来接受你的结论;_______我不反对你的结论,_______我要求,迫切地要求,请说清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其实哪怕论点相左,_______你的论题重要,论据扎实,论述充分,我们都会认真阅读,_______ 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用来修改自己既定的想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 但是 所以 因此

B:甚至 但是 只要 以至

C:因此 但是 如果 以至

D:因为 可是 只要 以致

正确答案:B

解析:结合句意,第一空所在句子没有因果关系,首先排除“因此”和“因为”。由“哪怕……我们都会认真阅读”可推断,第三空所在句子为下文的必要条件,显然填入“只要”比较合适。代入B项验证,“但是”表转折,“以至”引出认真阅读后的结果,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