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73

发布时间:2023-08-15 20:0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其实大部分游客都认为,通过开发古村落能够实现其保护、旅游、教育、扶贫四大功能,完全可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共赢。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古村落的开发,大都没有系统的保护规划、村民缺少保护和传承意识、古村落所在地经济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保护资金不足,再加上古村落内外交通不够便利、旅游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古村落的体验活动不能够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精神享受程度不够高,这一切都给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主客观的原因使古村落很难实现双赢

B:要保护与开发古村落的想法不切实际

C:解决古村落目前面临的问题迫在眉睫

D:目前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任重而道远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多数游客认为古村落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现状,古村落由于诸多原因并没有实现双赢。可见,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任重而道远。D项与此相符。A项是迷惑项,未提到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且“主客观的原因”在文段中并没有明确分类,排除。文段意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存在问题,并非不切实际,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迫在眉睫”无法从文段推出,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2、【言语理解】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它注定不是________的市井常识,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老生常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精益求精

B:拾人牙慧 融会贯通

C:司空见惯 兼收并蓄

D: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是……不是……”的句式以及“先知先觉”与“老生常谈”的反义对应关系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独见独闻”表达的意思相反,表示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妇孺皆知”指某件事众所周知。“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题意无关,排除A、C。
第二空,“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推陈出新”特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由横线前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推出哲学的进步在于创新。“推陈出新”填入更符合题意,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0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3、【言语理解】全所职工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克隆出一头牛。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动

B:鼓励

C:激励

D:激发

正确答案:C

解析:“鼓舞”是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鼓动”是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唆使。“鼓励”是指激发勉励,一般为人的口头行为。而题干中提到的是航天精神,因此“鼓动”、“鼓励”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A、B两项。“激发”是指刺激使奋发,一般用法为“……受到激发”、“激发斗志/士气/……”,而没有“在……激发下”的用法,排除D项。“激励”指激发鼓励。它的主语可以是人的言语或行动,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可以替换句中的“鼓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在日本经济雄视天下的时候,很多企业家涌入艺术品市场,大肆搜罗西方印象派的作品。后来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日本艺术品购买力一落千丈,那些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恰似万顷波涛上的巨轮,尚能岿然不动;那些平凡之作却是小舢板,在风雨飘摇中不堪一击,其所有者难免遭受灭顶之灾。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购买艺术品时不能盲目跟风

B:艺术品市场受经济形势影响

C: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能保值

D:艺术品价格取决于作品成就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讲的是日本经济兴盛时,很多企业家蜂拥而上,大肆搜罗艺术品,后来随着经济泡沫破裂,那些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尚能岿然不动,但那些平凡之作的拥有者却遭受了灭顶之灾。由此可见,作者意在强调的是收藏艺术品须仔细甄别,万不可盲从。故本题选A。
由文段可知,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没有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B项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艺术品价格”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2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1题

5、【言语理解】心理问题是亚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处理不当会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且心理问题又是诱发亚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心理调节对于解决亚健康问题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接下来有可能要论述的是:

A:心理调节的性质 

B:

心理对亚健康的影响 

C:

亚健康中的心理问题 

D:

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心理问题是亚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接着由此得出心理调节对于解决亚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作者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文学只不过是文学,并不等同于文化,也不约等于。但文学是其他各艺术门类的酵母,“文艺”二字________了此种关系。若将文艺从文化中________出来,文化便很容易成为________的学问,结果对于最广大的人民失去了感染力,用时下流行的说法那就是“不接地气”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解释 分离 阳春白雪

B:注脚 分解 曲高和寡

C:阐释 拆解 高高在上

D:注释 剥离 束之高阁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一空,分析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动词,“注脚”是一个名词,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再看第三空,句意为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后,文化失去了感染力。“阳春白雪”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其本就有文学艺术的含义,与横线后面的“学问”语义重复,排除A。“高高在上”形容身处高位,不了解下情,脱离实际,主语多为人,排除C。“束之高阁”指弃置不用或置之不理。形容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后,文化失去了对人民的感染力后,人民对其的态度,恰当。验证第二空,此处句意为将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剥离”填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7、【言语理解】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      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正确答案:A

解析:“砍综述、删注释”对应“削足”,“版面限制”对应“适履”,A项最为恰当。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一个世界级的伟大作家当然先要有作品的________,这一点,莫言毋庸置疑:近30年出版了1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塑造出了________的人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度 形态各异

B:深度 栩栩如生

C:厚度 无与伦比

D:高度 千奇百怪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冒号后内容是对填入词语的解释。“近30年出版了1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塑造出了________的人物”说的是莫言作品之多,“广度”与此最相符。
第二空,“形态各异”也能表达出莫言文学造诣之高。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9、【言语理解】中国人对于外来文化,不但要求变压,还有强烈的选择性。二道手的佛教传播很广。本来没有什么特殊了不起的阿弥陀佛,只是众佛之一,在中国________,名声竟在创教的释迦牟尼佛之上。观世音菩萨也是到中国化为女性后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 大显神通

B:人人皆知 名声大噪

C:声名鹊起 赫赫有名

D:众所周知 声名显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观世音菩萨”为佛教众多菩萨之一,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四个选项中,B、C、D三项都强调有名,A项的“大显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大显神通”与“观世音菩萨”的身份最为符合。
第一空,“家喻户晓”填入也与“名声竟在创教的释迦牟尼佛之上”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2题

10、【言语理解】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平台来开展。人际传播是指举办论坛、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实现人和人之间的传播。新媒体集合了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两者的优点,兼具广泛性和精准性,既可以同时面对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受众,也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一对一的交流。受众既是传播的目标对象,也是传播的主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再传播。
根据上述文字,对“新媒体”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是建立在大众传媒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之上的

B:新媒体的受众已从传播的目标对象转变为传播的主体

C:新媒体有助于我们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再传播

D: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体现了它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优势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新媒体集合了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两者的优点”可知A项正确。由“受众既是传播的目标对象,也是传播的主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再传播”可知C、D两项正确,B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