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72

发布时间:2023-08-15 18:0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其实大部分游客都认为,通过开发古村落能够实现其保护、旅游、教育、扶贫四大功能,完全可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共赢。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古村落的开发,大都没有系统的保护规划、村民缺少保护和传承意识、古村落所在地经济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保护资金不足,再加上古村落内外交通不够便利、旅游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古村落的体验活动不能够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精神享受程度不够高,这一切都给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主客观的原因使古村落很难实现双赢

B:要保护与开发古村落的想法不切实际

C:解决古村落目前面临的问题迫在眉睫

D:目前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任重而道远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多数游客认为古村落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现状,古村落由于诸多原因并没有实现双赢。可见,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任重而道远。D项与此相符。A项是迷惑项,未提到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且“主客观的原因”在文段中并没有明确分类,排除。文段意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存在问题,并非不切实际,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迫在眉睫”无法从文段推出,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2、【言语理解】中国稀土产业正面临内外夹击困局:国内,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绝,大量稀土被变相出口和走私;国外,美国、欧盟、日本在稀土出口问题上不断对我国施压。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已使我国的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部分专家指出,以人均资源量相比,目前我国已经是稀土匮乏国家,然而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未来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稀土。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A:超强度开采使我国稀土资源匮乏,人均资源量低

B:我国已经为稀土的开采付出了沉重的环保代价

C:国内外因素造成稀土行业的开发无序等多重困境

D:需要统筹管理稀土开发、生产和出口,突破困局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介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内外困局:国内过度开发,非法开采;国外面临出口压力。然后指出我国现在已是稀土匮乏国家,并且未来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稀土。言外之意是,我国需要解决稀土的开采和出口问题,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D项表述与此一致。A、C两项分别对应前两句内容,为论述问题的表述,B项的“环保代价”非文段重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shitibianma:gd13043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43题

3、【言语理解】处理入侵物种的方法必然是将其清除。可是,如果某些濒危物种已经对入侵物种产生了________,那么就面临“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的困境。如何在这两种保护需求间________,成为一个难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托 进退维谷

B:依存 顾此失彼

C:依赖 平衡协调

D:依附 博弈调整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产生依托”搭配不当,排除A。“依赖”意为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存”指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依附而存在。“依附”意为依靠、附属。相比较,“依附”程度较轻,由文段中“除则损濒危”可知,此处填入词语程度较重,排除D。
第二空,填入词语应能破除“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这一困境,“进退维谷”“顾此失彼”都是失败的结果,排除B。“平衡协调”填入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4、【言语理解】每一页书中也许蕴含着各种心境情绪,让你时而唏嘘不已、痛哭流涕,时而又情不自禁、破涕为笑。你打开一本书,又好似开启了一条可以随意穿梭的时空隧道,瞬间拥有了一双可以御风的翅膀,每一页书中还可能隐含着一场涤荡一切的头脑风暴、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打开它你可能坚定如往昔,也可能瞬间大彻大悟。在书中,百年乃至千年前的先贤、天才与你同在。在书中,你可以与古人窃窃私语,也可以与他们唇枪舌剑。而每当你合上书页,你都不再是打开它时的自己——人不能两次打开同一本书
下列说法与文中画线部分意思最接近的是:

A:每读一本书读者就可能穿越一次历史和现实

B:两次读同一本书时往往身处不同的时间空间

C:读书的感悟会随着心境和情绪的不同而变化

D:同一本书中包含的内容有时候给人印象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每一页书都蕴含着自己不同的心境与情绪,然后对此展开具体的论述,描写了读书带来的各种感受。最后由破折号可知,“你都不再是打开它时的自己”是对画线内容的同义表述,即人在阅读同一本书时,心境和情绪与之前不同从而使读书感受发生了变化,对应C。
A、B两项均是为了论证读书给人带来的不同感悟而具体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强调书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给人的印象,而画线句子强调的是读书后人的心境和情绪的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

5、【言语理解】天花作为一种恶性传染病,是最早被人类________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曾留下了天花流行的________。在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考古学家在其脸部找到了有天花的________,通过考古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证明了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一个天花病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识 迹象 痕迹

B:认知 印迹 印证

C:记载 痕迹 印记

D:记录 传说 印迹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属于心理学用语,不符合题干语境,排除B。
第二空,分析可知,考古学和病理学对天花的研究证明可知3000多年前古埃及天花的流行不仅仅是“传说”,排除D。“迹象”指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未来的痕迹和现象,与“留下”搭配不当,排除A。
第三宫,“找到印记”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1题

6、【言语理解】“新鲜”与“创新”,二者有一字之别却________。当今,一些篆刻家努力创作出某些颇为“新鲜”的作品,它们也许是“创新”的前奏,却缺乏艺术土壤的滋养,必会________而凋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去甚远 昙花一现

B:毫无二致 烜赫一时

C:大相径庭 电光石火

D:各有千秋 稍纵即逝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却”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一字之别”构成反义关系。“一字之别”表示差距小,故所填词语应表示差别很大。“毫无二致”表示完全相同,与文意相悖,排除B。“各有千秋”指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侧重各有各的价值。其不能与“一字之别”构成反义关系,排除D。
第二空,句意是,一些“新鲜”的作品缺乏艺术土壤的滋养,生命很短暂,所填词语应表达短暂出现之意。“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可以作为动词使用,符合文意;且“昙花”能够与后文表示花落的“凋谢”相对应,填入恰当。“电光石火”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出现一瞬间,多用于形容短暂、迅速,如“电光石火之间”,填入此处词义程度过重,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

7、【言语理解】当前,由于全球贸易“蛋糕”的缩小,部分经济实体借“反倾销”“特别保护税”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近年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欧盟、美国等经济实体对华贸易一直存在巨额逆差,他们对此选择了日益强硬的态度,相关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着重讲述:

A:全球贸易“蛋糕”如何缩小

B: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C:部分经济实体的贸易情况

D:中国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贸易摩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全球贸易收缩的背景下,部分经济实体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而中国由于一直以来的贸易顺差地位,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文段最后抛出了贸易摩擦日见增多这一问题,按照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写作逻辑,下文应围绕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展开,与此相符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8、【言语理解】曾为法王路易九世作传的勒高夫认为,传记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故“与小说家所采用的手段比较接近”。史家“凭借其对于资料和传主所生活的时代的熟悉”对史料进行“剪接”,实即“剥掉这些文献的外壳,让带动历史现实的理念显露出来”,从而展现“真实”。而且,文笔的感人,往往以生活为基础,并因经历的可分享而使读者生“同情”。历史叙述的生动,或即以史学的思想逻辑为后盾,通过表述的严谨而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历史比文学更加真实

B:历史对于文学的重要

C: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D:文学比历史更加生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而且”之前说的是文学也具有真实性,传记文学甚至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而且”之后说的是历史叙述也具有生动性,只不过文学是因经历的可分享而产生,历史叙述是以表述的严谨而展现。总结可知,二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密不可分。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传记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相悖;B项文段未涉及;D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文物保护有时与大众的想法因出发点不同而会产生分歧,比如出于保护的考虑,很多墓葬遗址能不发掘就不发掘,________知道里面可能有价值连城的文物,________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但

B:不但 而且

C:即使 但

D:既 又

正确答案:C

解析:句意是即便知道墓葬遗址里面可能有价值连城的文物,也不会挖掘,因为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加重要。第一空应填入表示让步假设的关联词;“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重要”与前文假设的条件构成了转折,第二空应填入转折连词。C项,“即使”表假设关系;“但”表转折关系,填入符合题意。
A项“因为”表因果关系,填入第一空不合适,排除;B项表递进关系,D项表并列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31题

10、【言语理解】文艺复兴一般被视为一场源自14世纪意大利而后蔓延到整个欧洲的思想与艺术运动,而殖民主义则往往同15世纪末以来欧洲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以至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奴役、经济剥削、军事占领等历史发展相联系。过去,两者的研究相隔甚远,但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实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

B:殖民主义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C:殖民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深远影响

D:文艺复兴如何引发欧洲思想艺术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与艺术运动,然后说明殖民主义同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相联系,最后指出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之间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提出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学者最新的发现。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围绕该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即介绍二者之间的叠合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A项,“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体现了两者的叠合关系,与上文衔接恰当,当选。
其余三项均只涉及“文艺复兴”或“殖民主义”一方面内容,未体现两者的叠合关系,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