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41

发布时间:2023-08-11 8:37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清末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衰微的现象归咎为传统书法范本面目失真,这是承袭了清代中叶学者对书法范本的认识,与书法史的真实状况并不十分吻合,与书法史发展的实际趋势也多有出入。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则在《论书绝句》提出,这种令人生厌的“馆阁书”与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标举卷面书写“黑大光圆”密不可分。那么,在不能废除“馆阁书”书写要求的前提下,士人即便有条件取法摹刻精良的书法范本,也不能从根本上改掉“馆阁书”的书写习惯,这在康氏写成《广艺舟双楫》之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批评康有为书法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B:探讨晚清书法艺术衰微不振的原因

C:强调科举考试对书法艺术的负面影响

D:分析书写模式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的衰微归咎于传统书法范本的失真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接着指出启功先生认为,晚清书法的衰微与科举考试对书法“黑大光圆”的特别要求密不可分,最后指出启功先生的观点在《广艺舟双楫》写成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作者是在探讨晚清书法衰微的原因,B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A项不是文段重点,C项“科举考试”和“书法艺术”都缺少“晚清”的时间限制,文段仅针对的是晚清书法衰微而言,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就是我的”这种观念也许很难改变,或许本来就是事实。但问题可能出在“富二代”和“贫二代”这两个词本身,人们按先天不同被贴上了标签,就不容易看清楚一些内在的东西。其实可以靠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更有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这一点对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对坚韧和勇气的继承比财富更有价值

B:中国人更关注家庭出身和背景

C: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其实是平等的

D:“富二代”和“贫二代”有本质的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为主旨句,指出我们可以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不仅是出身,还有“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而这一点对于“贫二代”和“富二代”是一样的。可见文段强调的是“坚韧和勇气的继承”,A项与此最相符。C项为迷惑项,文段说的只是在继承父辈的奋斗精神上穷人和富人的孩子是平等的,C项表述不准确。B、D两项非文段重点,且无法得出,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3、【言语理解】(1)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借助于电子技术,人们      了多种“电子蛙眼”。
(2)如能      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3)国外已      一种人造卫星跟踪雷达系统,也是模仿鹰眼视觉原理的。
(4)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      雷达系统中,就可以准确的把预定要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分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制出 投入使用 制成 运用到

B:制成 投入使用 研制出 运用到

C:制成 研制出 投入使用 运用到

D:研制出 运用到 制成 投入使用

正确答案:C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四项均由“制成”“研制出”“投入使用”“运用到”四个词语组成,只是顺序不同。前两句较难排除,可从(3)句入手。“制成”的对象一般为有实体的产品,不能为抽象的“系统”,排除A、D。B、C两项的区别在于(2)(3)句。(2)句,与(1)句的“制成”电子蛙眼呼应,此处应是展望“电子鹰眼”这种新产品,“研制出”更符合此语境 ,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4、【言语理解】“互联网+”下的“荷尔蒙经济”,烧旺了网络直播产业。与土豪粉丝一掷千金、千金买笑相伴的,是丑小鸭变天鹅、一夜暴富的传说,让美女、靓仔、资本都趋之若鹜,但也应该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容许的范围内。度没把握好,问题就来了。网络直播从最初的“主要看气质”到今天的主要拼胆量,以“直播造人”为标志,“无聊经济”“荷尔蒙经济”有低俗化、无耻化风险,受到公众诟病乃至法律惩戒是必然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网络直播面临的困局

B:网络直播盛行的原因

C:网络直播要自律更要他律

D:网络直播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网络直播”的火热现象。接着指出其应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容许的范围内,即“度”的问题。最后反面论证,指出把握不好度,必然会受到公众诟病乃至法律惩戒。
“应该在法律与道德伦理容许的范围内”对应“自律”,“受到公众诟病乃至法律惩戒”对应“他律”,C项概括恰当。
“困局”“原因”“影响”均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A、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5、【言语理解】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对它已是________,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________,没有定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厚非 莫衷一是

B:了然于胸 疑窦重重

C:如数家珍 扑朔迷离

D:妇孺皆知 影影绰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无可厚非”本身可做谓语,不能与“是”连用,排除A。
第二空,句意是说河图的出处是确定的,而洛书的出处则没有定论,题干两空之间语义相对,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两个成语语义相对且代入句中与句意相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

6、【言语理解】技术赋予我们控制死亡的能力越大,它在生与死这样简单的概念问题上,在对一个人是死人还是活人的判断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就越多。当代生命伦理学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临终患者的治疗决策问题和关于死亡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生命是神圣的,但是生命的神圣应该与生命的质量联系在一起。技术造就了一种义务: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而伦理学却问: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做吗

B:凡是我们不能够做到的,我们就不应该做吗

C: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D: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而”字可知,其前后内容构成反义对应。四个选项中,最能与“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构成反义对应的是D。A项与前文观点一致,B、C两项前提与前文无关,均无法构成反义对应,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7、【言语理解】最早对西方的写实油画表示莫名惊叹欣赏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一辈。他们对光影效果、________的视觉幻象,及西洋宗教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都表达了由衷的激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

B:惟妙惟肖

C:光怪陆离

D:栩栩如生

正确答案:D

解析:句中陈述的对象为“写实油画”,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写实”逼真的特点相吻合。“眼花缭乱”侧重多而杂,“光怪陆离”侧重离奇多变,均与此不符,排除A、C。“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都有逼真的意思,区别在于“惟妙惟肖”侧重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侧重神似,意思是刻画、描写、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此处用来形容油画中刻画的视觉幻境,用“栩栩如生”更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21题

8、【言语理解】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根据上文,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

A:成为历史学家

B:博古通今

C:通过历史理解生活

D: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可知,一个有教养的人,可以了解历史,但不一定要成为历史学家,A项错误。
由“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可知,B项错误。
D项内容仅限于文段表面意思,非主旨所在。
由“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可知,文段谈论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所了解,其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了解历史,而是为了从历史中理解生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9、【言语理解】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观点,即短篇小说: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可以证明”、“可以泄露”、“可以暗示”、“可以说明”体现的是“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故本题答案选D。而A项中的“多种描写手法”、B项中的“振奋人心的情节”并不能从文中的比喻推断出来,故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也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夜色朦胧,飘动的白云轻纱般吹过来,带着露水,含着温情,________在你的身边。远处传来牧童________的歌声,时断时续,轻轻袅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弥漫 嘹亮

B:弥漫 悠扬

C:迷漫 嘹亮

D:迷漫 悠扬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结合句中的“飘动的白云”“在你的身边”,可知选“弥漫”更合适。
第二空,对应句中的“远处传来”“时断时续,轻轻袅袅”可知,选“悠扬”比“嘹亮”更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