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31

发布时间:2023-08-09 17:3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区域是建构出来的。根据人为的目的划出的区域,已经不是原来在大地中生机勃勃、复杂多样的原本的那个地方了。划定的区域是简单的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一个概括而已,切不可________我们建构的区域,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天经地义的客观真理,不容他人________或者变化一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执 申辩

B:迷信 置喙

C:痴迷 讨论

D:拘泥 质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变通。多形容人的性格,其后不能接宾语,排除A。“痴迷”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此处强调的是对建构出来的区域的错误认识,而非迷恋,排除C。
第二空,“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为固定搭配的成语。“质疑”意为提出疑问以求解答,但不用于否定句式。能与“不容”搭配的是“置疑”,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蓝田玉是近期人们比较追捧的玉种,但资源非常有限。我们理应百倍地珍惜节约使用,不能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滥采滥挖,粗率加工。和田玉经过数千年的采用已近绝迹,而中国人世世代代重玉爱玉的文化情结,还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蓝田玉身负的使命,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们应合理开发利用蓝田玉资源

B:和田玉的地位将被蓝田玉所取代

C:现在蓝田玉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D:蓝田玉承载着传承中国玉文化的重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阐述蓝田玉资源有限、身负传承中国玉文化使命等内容,呼吁人们珍惜蓝田玉资源,应对其合理开发利用。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B、C两项文段未涉及。文段说蓝田玉承载着传承玉文化的使命,是为了呼吁人们珍惜使用蓝田玉,D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3、【言语理解】和没有经验的人相比,有经验的人不太容易犯过于自信的毛病,因为他们更多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在桥牌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只有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叫牌,因为他们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对手出牌的情况;但是比较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常常无法赢得自认为可以赢得的牌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满招损,谦受益

B: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C:事情发展具有多样性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句先提出论点,其后举例论证。桥牌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和缺乏经验的选手的区别是能否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出牌情况。由此可知,有经验的人更多地知道考虑各种情况。C项强调的是事情可能发生的状态,契合文意。
A、B两项均强调做人要谦虚,D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但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对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应放在第一位。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社会公平原则的实现程度

B:公平在任何国家都只能是相对的

C: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应片面追求公平

D:只要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实现社会公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接着阐述了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最后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说明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由此可知,C项为文段的主要观点所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34.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这对于      我国互联网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网络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延伸 优化

B:转移 完善

C:渗透 构建

D:拓展 巩固

正确答案:A

解析:结合句意可知,第一空所填词应与“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相呼应,由此可排除B项。第二空,根据题意和常识可知,我国互联网消费结构已经存在,用“构建”不恰当,可排除C项。D项的“巩固”与“结构”搭配不当,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他的父亲是一名指挥家,或许因为(       ),孩提时的小刘便对乐器演奏显现出很高的天赋。

A:耳闻目睹

B:耳提面命

C:耳熟能详

D:耳濡目染

正确答案:D

解析: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勤恳切。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结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①迄今所有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我们赖以________、繁衍的地球,才是人类最好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她。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中国传统节日________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一个省的文化系统________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________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栖息 反应 蕴藏 假如/就会

B:生存 反应 包含 只要/就能

C:生息 反映 蕴含 如果/就会

D:存在 反映 蕴含 只有/才能

正确答案:C

解析:①题意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且所填词语与“繁衍”构成并列。“栖息”指停留,休息(多指鸟类),不能修饰人类,排除A。“存在”指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有,还没有消失。强调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排除D。“生息”指生活,生存。“生存”指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填入均符合题意。
②题意为“低碳生活”体现出了实质性问题。“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根据词义可知“反映”填入恰当,排除B。
将C项代入③验证,题意为中国传统节日包含着文化内涵。“蕴含”指包含。符合题意。
将C项代入④验证,前后句子是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会”表示假设关系,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8、【言语理解】关注现实应该是为完成      ,我非常愿意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做些事情。这真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义务

B:使命

C:权利

D:必修课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可知,关注现实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互联网深切地变革了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媒体环境呈现“移动化、社交化、视觉化”三大趋势,在这些趋势影响下所诞生的网络媒体是粉丝经济的基础。传播媒介更为迅速便捷,与粉丝的心理距离更为接近,粉丝的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这些都使得粉丝能更为顺利地介入偶像生活,甚至可以改变偶像的生活状态和演艺生涯。在电视剧等文化行业中,粉丝流量经济已是行业主推力:大剧单集售价从240万~500万元涨至400万~1000万元,增长的部分由粉丝来买单,艺人片酬和著作版权费从而暴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粉丝经济基于网络媒体而诞生

B:传播媒介便捷促进粉丝组织化

C:偶像的演艺生涯深受粉丝影响

D:粉丝经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网络媒体是粉丝经济的基础,接着说明诸多条件的具备使粉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以电视剧行业为例,说明粉丝经济已是行业主要推动力量。由此可知,文段的论述重点在于粉丝经济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影响。D项概括恰当。A项介绍的是粉丝经济诞生的基础,属于引出话题的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B、C两项未提及论述对象“粉丝经济”。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1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54题

10、【言语理解】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      、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      ;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正确答案:C

解析:“三个阶段”对应“三个时期”,因此第一空应与“融合”相对应,选“渗透”比较恰当;第二空对应“漠视”,选“轻视”较为适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