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30

发布时间:2023-08-09 15:0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区域是建构出来的。根据人为的目的划出的区域,已经不是原来在大地中生机勃勃、复杂多样的原本的那个地方了。划定的区域是简单的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一个概括而已,切不可________我们建构的区域,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天经地义的客观真理,不容他人________或者变化一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执 申辩

B:迷信 置喙

C:痴迷 讨论

D:拘泥 质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变通。多形容人的性格,其后不能接宾语,排除A。“痴迷”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此处强调的是对建构出来的区域的错误认识,而非迷恋,排除C。
第二空,“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为固定搭配的成语。“质疑”意为提出疑问以求解答,但不用于否定句式。能与“不容”搭配的是“置疑”,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将要________被海水淹没地区的人口,特别是长江下游河段,或者建造大坝保护地处低洼地区的沿海城市,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花费。中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________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最坏结果的发生,这在未来20年里更加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移 阻止

B:控制 避免

C:延缓 减少

D:安置 改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控制”“延缓”与“人口”搭配不当,排除B、C。
第二空,分析可知,文段说的是未发生的事情,用“改变”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3、【言语理解】打动我们的,除了信中流淌的那些________而充满情怀的表达,还有写信这种方式。说它________,是因它在社交媒介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迅捷的时代显得格外传统。说它________,是因它需要坐下来细细体味、静静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走近人的心灵深处去对话交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实 老旧 死板

B:真诚 老旧 死板

C:真实 古老 笨拙

D:真诚 古老 笨拙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与“充满情怀”并列,此处强调的是信中的表达是出自本心,是心灵之间的诚恳交流。“真实”与虚假相对,强调与客观事实相符;“真诚”与虚伪相对,强调坦诚,诚恳。“真诚”填入更恰当,排除A、C。第三空,由“细细体味、静静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可知,此处说的是写信这种方式需要下慢功夫,没有捷径可走。“死板”与活泼、生动相对,“笨拙”与聪明、灵巧相对。“笨拙”更能体现出写信的特点,排除B。验证第二空,“古老”填入也能与“传统”呼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题

4、【言语理解】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其以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________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在中国音乐史中具有________的特殊地位,极具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价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贯通 独一无二

B:承载 举足轻重

C:延续 不可替代

D:沿袭 出类拔萃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此处是说南音在中国音乐史的独特地位,所填词语搭配“地位”。“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其填入语义程度过重,且与“特殊”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A。“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与“地位”搭配不恰当,排除D。“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全局。其强调的是重要,不能体现“特殊”之意,排除B。“不可替代”指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搭配恰当,且与“特殊”呼应。
验证第一空,“延续……血脉”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

5、【言语理解】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不是“达成共识”的目标,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才是目标,排除A。由后文的“经济手段”可知此处填入“手段”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由“良性发展状态”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表示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关系和谐的词语,“制约”明显不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6、【言语理解】随着全球进入到“后抗生素时代”,微生物的耐药问题日渐严重。虽然无药可用的日子还未到来,但如果各国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紧筛选和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制定新型抗菌策略,将有助于我们控制微生物的耐药问题,并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将会日渐严重

B:“后抗生素时代”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C:“后抗生素时代”给各国带来健康威胁

D:解决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已迫在眉睫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后抗生素时代”微生物的耐药问题日渐严重;接着说明,虽然无药可用的日子还未到来,但各国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并采用相关防控对策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解决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只有D项涉及这一点。
A项的“将会日渐严重”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C两项脱离主题。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7、【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也有人说,中国的珠算也当是一大发明。为什么呢?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
③蕴含了坐标几何原理
④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⑤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⑥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A:②④⑤③⑥①

B:②③⑤④①⑥

C:⑥①②⑤④③

D:⑥②④⑤③①

正确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均以②或⑥作为首句,②说的是算盘的结构,⑥说的是珠算的运算效果。按照一般逻辑,应先介绍事物的结构再论述其效果,由此排除C、D。③说的是算盘结构的内涵,是承接②论述的,②③应紧密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8、【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美国人称得上爱书,但是他们的藏书观却跟我们大相径庭。

B:大约6岁左右的那一年,外祖父从天而降,于是凭空多出一个爱我的外祖父,宛如神迹。

C:我外祖父也在大西北度过了诗意的30年光阴。

D:当然,这部小说已经尽力呈现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挟持之下如飘蓬般转徙。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大约”与“左右”均为表约数的词语,同时用在句中语义重复,删掉其一即可;C项,“诗意的30年光阴”语序不当,应改为“30年诗意的光阴”;D项,成分残缺,应在“转徙”之后加“的命运”。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9、【言语理解】事实上,尺度如果把握不好,正面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可能转化为不良的新闻审判,为此,我们有必要________新闻媒体的职业与定位,避免新闻对司法活动的过度________,从而形成正常的新闻舆论氛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厘清 干涉

B:厘清 干预

C:理清 干涉

D:理清 干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厘清”指整理清楚,常与“关系”“原则”“任务”等搭配。“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如“理清头绪”“理清思路”等。根据句意,此处应填“厘清”,排除C、D。
第二空,“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的硬管。“干预”指过问(别人的事)。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可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但无“干涉”权力,应选“干预”。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10、【言语理解】“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的确,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还包括西亚、地中海地区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贸易物品也不仅仅有丝绸,还有各种手工制品、植物、动物、美术品等。“丝绸之路”正如同延伸开来的丝绸一样,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广阔的大网,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B:考古新发现拓宽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C:“丝绸之路”密切了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D:“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命名“丝绸之路”的德国地理学家对其的界定,然后以“但是”转折,说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都扩大了,并以“的确”引导例证,对其扩大的范围进行了说明。故转折后的句子是文段的观点句,D项正确。A、C两项论述丝绸之路的作用,未体现出丝绸之路含义和范围的变化。B项片面,未提到含义的扩大,且学术研究的深入也是“丝绸之路”范围扩大的原因之一。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