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314

发布时间:2023-08-07 4:37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或深山老林,那叫________;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净 丰富多彩

B:本色 情深意长

C:天然 情之所钟

D:原味 生机勃勃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或深山老林是它们原本的状态,“纯净”形容单纯洁净,与句意不符,排除A。“本色”指物品原本的颜色,“天然”指自然存在的,“原味”指事物本来的味道,B、C、D三项填入均符合。
第二空,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可知,文中赋予芦苇和巴茅以人的感情,即流露出的是城市的情意。“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无法与前文的“都市情愫”构成呼应,排除D。“情之所钟”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情深意长”形容感情真挚深切绵长。文段说的是城市充满情意,用“情深意长”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8题

2、【言语理解】此刻,我们经历的时光,将来都会变成从前。时光如落花,盛开时我们忽略它的美,反而在它凋落之时嗅到它的余香。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旧事物,总是被诗化

B:因为失去,所以珍惜

C:逝水流年,拥有不如怀念

D: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以人们总是在花谢后才会嗅到余香为引,阐述人们总是忽略眼前事物,等失去了才会意识到它的美好的心理。末句引出作者观点,“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强调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D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与失去后珍惜和拥有时漠然对应恰当。
A项,未体现失去后的珍惜和拥有时漠然的状态,且“总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强加因果,珍惜并非因为已经失去,排除。C项强调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段强调在拥有时多加珍惜的观点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3、【言语理解】数学是世界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最先发展的精密科学。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同以几何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________,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势均力敌 遥相呼应

B:平分秋色 相映成趣

C:半斤八两 一唱一和

D:各有千秋 交相辉映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可知,此处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数学和古希腊数学各有价值,所填词语应表各有价值之意。“势均力敌”指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文段并未将中国传统数学和古希腊数学进行比较,只是在客观论述两者具有的价值,两词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B。 “半斤八两”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含贬义,不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排除C。“各有千秋”指各自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各有特色,符合文意,且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
验证第二空,“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射照耀,填入形容中国传统数学和古希腊数学像两颗明珠,一颗在东方,一颗在西方,二者在各自的天空相互映照,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倏)忽  (枢)纽  毁家(纾)难  自出机(杼)

B:(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C:(湛)蓝  客(栈)  (战)战兢兢  破(绽)百出

D:(调)函  (粜)米  千里(迢)迢  武装(挑)衅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读音为:倏(shū)忽,枢(shū)纽,毁家纾(shū)难,自出机杼(zhù)。B项读音为:蹊(qī)跷,溪(xī)水,栖(qī)身之所,休戚(qī)与共。C项读音为:湛(zhàn)蓝,客栈(zhàn),战(zhàn)战兢兢,破绽(zhàn)百出。D项读音为:调(diào)函,粜(tiào)米,千里迢(tiáo)迢,武装挑(tiǎo)衅。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为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5、【言语理解】某航天科工集团研制出的民航风切变预警系统,克服了预警难度大、精度低等现实问题,可以为飞机的起飞降落________提供风切变预警信息,还能够提供机场未来48小时的天气预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时

B:及时

C:实时

D:适时

正确答案:C

解析:“即时”指立即。如即时投产。“及时”指不拖延,马上,立刻。如及时解决。“适时”指适合时宜,不太早也不太晚。如适时收割,适时放手。“实时”指与某事发生、发展的实际时间同步(做某事)。如实时报道。句中表达的是新的系统可以为飞机的起飞降落提供当时的风切变预警信息,“实时”填入最能体现信息的同步有效。“即时”“及时”都强调快,未体现精准,排除A、B。“适时”强调择取合适时机,与快速准确提供当下信息的语境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0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3题

6、【言语理解】从陆地到天空,从恐龙到鸟类,生物的生态习性发生了巨大改变,身体结构也有了天壤之别。若非有一系列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物种让人________,即便熟读《物种起源》,笃信达尔文的演化理论,也仍然会对“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置可否 不以为然

B:心服口服 置之不理

C:无可辩驳 充耳不闻

D:眼见为实 将信将疑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即便……也……”的句式可知,如果没有过渡物种,人们就算读了《物种起源》也会怀疑“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所填词语应表怀疑、不彻底认同之意。“置之不理”指放到一边不理睬,强调态度冷淡。“充耳不闻”形容对别人的话或外界事物不予理睬。两者均未体现怀疑之意,排除B、C。再看第一空,句意为一系列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让人相信“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不置可否”指不明确的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A。“眼见为实”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填入形容人们看到过渡物种才相信“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27题

7、【言语理解】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可知,中国古代在评判文学作品时很看重作者的人格。A项“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符合题意。
B项“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即认为文学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C项“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D项“诗以言志”指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三者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6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6题

8、【言语理解】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必然________欧元国家的金融投资,使欧元区的金融机构蒙受重大损失,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逐渐暴露出来,引发一次次的金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击 风暴

B:重创 恐慌

C:影响 危机

D:波及 动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蒙受重大损失”可知,A项的“打击”、C项的“影响”、D项的“波及”语义程度均较轻,不符合语境,B项的“重创”程度适当,填入恰当。第二空填“恐慌”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9、【言语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互联网追新潮的盲从者,他们生怕自己惯用的虚拟身份在某个网络社区被别人抢先占据。这种场面似乎与1999年前后免费电子邮箱热潮有些相似,当时的统计显示,每个互联网用户平均注册了8.6个电子邮箱。可到2005年,这些邮箱只有18%还在使用,每个互联网自然人平均使用的电子邮箱仅为1.73个。同样,只有少数社区注册者将成为存活下来的网络自然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同时在多个网络社区注册是没有必要的

B:盲目追逐新潮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C:网络社区应吸取免费电子邮箱热潮的教训

D:对未来网络社区规模的估计不宜盲目乐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互联网追新潮盲从者”这个群体,接着以免费电子邮箱自1999年到2005年的发展状况为例,指出“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未来网络社区的天花板高度”。其中,“天花板高度”指的就是“未来网络社区”发展的态势、规模。因为受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这一态势和规模不会无限制发展,D项符合文意。
A、B、C三项均可从文段推出,但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

10、【言语理解】新技术发展让阅读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这一方面给“阅读”带来许多新的体验,同时也使得新媒介下的阅读难免沾染上过度娱乐化、碎片化甚至浅薄的弊病。这让新媒体时代阅读的厚度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迥别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如何避免过度碎片化的快餐式阅读,让花费在读书上的精力和时间真正“物有所值”,同时打通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之间的文化隔膜,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存在差异

B:新媒介下怎样构建新的阅读模式

C:如何利用新技术跨越阅读鸿沟

D:新媒体时代阅读面临新的挑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新技术发展对阅读的影响,然后指出如何避免过度碎片化的快餐式阅读,同时打通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之间的文化隔膜,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个问题。D项的“挑战”是对末句“问题”的同义转述。
A项非文段重点,B、C两项的“怎样”“如何”文段均未涉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