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2301

发布时间:2023-08-05 7:07     浏览量:16

1、【判断推理】内隐学习是指一种无需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在于人们潜意识地获得某种知识,而且无需意志努力就可以将这些知识提取出来,并应用于特定任务的操作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内隐学习的是:

A:生长在京剧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小就会唱京剧

B:小张在高考前做了大量数学习题,因此在数学考试中获得高分

C:小李经常看别人下象棋,时间一长,他也掌握了下象棋的方法

D: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不知不觉地就会说母语

正确答案:B

解析:内隐学习的定义要点:无需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
A项,耳濡目染符合内隐学习的定义,属于内隐学习。
B项,考前做了大量数学习题,是有意志的努力,不符合内隐学习的定义要点。
C项,通过长时间地看而掌握了方法,符合内隐学习的定义,属于内隐学习。
D项,不知不觉地就会说母语是在无意志努力的潜意识学习,属于内隐学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经济学中,系统内部个别效率较高的组织的出现,会对其他效率较低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构成破坏或抑制,人们把这种作用称为“顶尖效应”。由于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顶尖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有助于避免“顶尖效应”的是:

A:发达国家甲与经济落后国家乙之间的贸易交易费用下降,导致乙国的资金外流

B:某地制定新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对垄断行业进行调控,限制规模

C:某粮食生产企业一直不景气,在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销售份额开始提升

D:某地规定,对于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可参照其学历或专业水平直接授予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受任职年限等限制

正确答案:B

解析:顶尖效应的关键信息:由于发展不平衡,效率较高的组织对效率较低的组织构成破坏或抑制。
A项,效率较高的国家甲对效率较低的国家乙构成破坏或抑制,该项体现了顶尖效应,但不能避免顶尖效应,排除。
B项,为了防止效率较高的垄断企业对效率较低的中小企业构成破坏或抑制,从而造成顶尖效应,采取了扶持中小企业、调控垄断企业的措施,有助于避免顶尖效应,当选。
C项,只体现了一个企业,不涉及效率高的组织对效率低的组织构成破坏或抑制,排除。
D项,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的相关政策,不涉及效率高的组织对效率低的组织构成破坏或抑制,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最新公布的S省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该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335.7克,属于平衡膳食推荐量250克至400克的范围之内;食用菠菜和水果296克和132克,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要求每日300至500克下限,与10年前相比,摄入量大为下降,而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食用鱼虾类水产品16.4克,大大低于平衡膳食推荐量的50至100克的标准;豆制品和奶制品摄入量分别为16.9克和73.6克,比推荐量低50%和70%左右。
由此可以推出:

A:S省居民最喜爱食用的是谷类薯类及杂豆

B:S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菠菜和谷类薯类及杂豆量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推荐量的标准

C:在S省居民过去三年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每日食用鱼虾类水产品的数量是最少的

D:S省居民对菠菜的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细节信息:①该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335.7克,在平衡膳食推荐量范围之内;②食用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要求每日下限,与10年前相比,摄入量大为下降;③食用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④食用鱼虾类水产品低于推荐量标准;⑤豆制品和奶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量标准。
A项,题干只涉及食物食用量的多少,未涉及居民最喜爱食用哪种食物,无法推出。
B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食用量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推荐量的标准,可以推出。
C项,由于无法得知题干中所列举的膳食种类是否涵盖了全部食品,无法推出。
D项,题干只给出过去三年的调查总数据,无法得出“逐年”的变化,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刀:屠夫:肉

A:相机:记者:摄影

B:剪刀:裁缝:布料

C:粉笔:老师:黑板

D:法律:法官:犯人

正确答案:B

解析:屠夫用刀切肉。
A项,记者用相机摄影,但摄影是动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裁缝用剪刀剪布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法官用法律审判犯人,法律不是实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5、【判断推理】某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计划于4月份把方便面价格提高一至两成,这将是该国方便面价格自2006年度以来又一次大幅上涨,逼近历史最高价。该企业表示,之所以要提高方便面价格,主要是为了应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A:面对国际市场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甲国政府出台政策,禁止国内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粮食产品价格,以防止甲国人民生活成本增加,负担加重

B:乙国国内粮食等原料供应充足,但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因而造成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价格上涨

C:丙国国内粮食等原料供应一直非常充足,近来又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该国的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价格平稳

D:丁国粮食加工企业工人举行大罢工,导致该国粮食加工企业瘫痪,国内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供应不足,丁国不得不依赖进口粮食产品

正确答案:A

解析:加强型题目。题干观点是“之所以提高方便面价格,主要是为了应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A项说明国际市场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确实上涨,且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粮食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持了题干论断。B、D两项都说明方便面价格的上涨可能“另有他因”,削弱了结论;C项也说明粮食等原料价格与方便面的价格有关系,但并没有明确指出价格上涨的问题,支持力度不如A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绿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近来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发现,茶多酚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消亡的作用。但是,有些专家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研究,并未发现饮茶越多癌症发病率就越低这一现象。据此,他们并不认为经常饮茶能够防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是上述专家做出结论最合理的假设?

A:如果茶叶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受到重金属、农药等致癌物的污染,则饮茶越多就越增加患癌风险

B:如果人们长期饮茶但又奉行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则很难看出经常饮茶能带来防癌作用

C:只有假定品种不同但分量相同的茶叶含有的茶多酚基本相同,才能得出经常饮茶能够防癌这一结论

D:只有在大量人群中发现饮茶越多癌症发病率就越低这一现象,才能得出经常饮茶能够防癌这一结论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论点:他们并不认为经常饮茶能够防癌。论据:专家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研究并未发现饮茶越多癌症发病率就越低这一现象。
A项,如果茶叶受到致癌物的污染,则饮茶越多越增加患癌风险,该项讨论的是受到致癌物污染的茶叶是否会增加风险,而论点讨论的是茶叶本身是否能够防癌,属于无关项。
B项,人们长期饮茶并且还奉行一些不良的习惯,就很难看出经常饮茶带来的防癌作用,肯定了饮茶能够防癌,削弱了题干论点。
C项,选项表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得出茶叶防癌这一功效,而论点是在讨论茶叶是否能够防癌,二者话题不一致。
D项,在题干专家研究的现象和结论之间建立了联系,即如果不能发现大量人群中饮茶越多癌症发病率越低,就不能得出经常饮茶能防癌的结论,是题干得出结论最合理的假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7题

7、【判断推理】甲、乙、丙、丁四人的籍贯各不相同,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甲说:“我是北京人。”乙说:“我是上海人。”丙说:“我是天津人。”丁说:“我不是天津人。”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是假的。
以下选项成立的是:

A:无论谁说假话,都能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B:丙的话假,可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C:丁的话假,可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D:乙的话假,可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不涉及矛盾关系,可利用其他技巧解题。由于丙和丁的话都涉及天津人,可先假设丙的话为假,根据“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是假的”,则甲、乙、丁的话为真,推出丙和丁都不是天津人,则没有人的籍贯是天津,不符合题意。假设丁的话为假,则甲、乙、丙的话为真,推出丙和丁都是天津人,不符合题意。假设乙的话为假,则甲、丙、丁的话为真,推出甲是北京人,丙是天津人,丁是上海人,乙是重庆人,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7题

8、【判断推理】把戏:伎俩:手段

A:嘲笑:讥笑:笑容

B:爱护:爱戴:爱惜

C:牟取:骗取:谋取

D:边疆:边境:边界

正确答案:C

解析:把戏、伎俩、手段是近义词。   
A项,笑容和嘲笑、讥笑不是近义词。   
B项,爱戴和爱护、爱惜词义不同。   
C项,牟取、骗取、谋取是近义词。   
D项,边界是指界线,与边疆和边境词义不同。   
故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近视:远视

A:雨水:冰雹

B:瘦弱:肥胖

C:前进:后退

D:收缩:松弛

正确答案:B

解析:近视和远视是人的眼球形变的两种相对的变化。
A项,雨水和冰雹都是天气情况,两者是并列关系,并非相对的状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瘦弱和肥胖是人的体型改变的两种相对的方向,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前进和后退是相对的,但不是形容人的两种改变方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收缩和松弛是相对的,但不是形容人的两种改变方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47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6题

10、【判断推理】有了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人们是否就可以不用再学如何开车了?恐怕还没那么简单。尽管现在的汽车在纯自动驾驶系统控制下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已经只有人工驾驶的百分之一,但A国相关部门依然否决了纯自动驾驶汽车上市的申请。
以下哪项最不可能是A国相关部门做出否决的原因?

A:纯自动驾驶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的主体责任难以认定

B:再高明的计算机系统也无法代替人进行伦理判断,而交通环境中却有可能面临是撞人还是撞车这样的选择困境

C:提高汽车驾驶技术考核要求,并加强宣传良好驾驶习惯,也能够降低交通意外事故概率

D:纯自动驾驶汽车上市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巨大,会影响本国汽车产业链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矛盾:在纯自动驾驶系统控制下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已经只有人工驾驶的百分之一,但A国相关部门依然否决了纯自动驾驶汽车上市的申请。
A项,主体责任难以认定,体现了纯自动驾驶系统可能导致的问题,可以解释。
B项,无法代替人进行伦理判断,体现了纯自动驾驶系统自身的不足,可以解释。
C项,提高要求和加强宣传可以降低交通意外事故概率,但这并不能否认纯自动驾驶汽车的优势,无法解释。
D项,影响本国汽车产业链,体现了纯自动驾驶系统对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解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