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92

发布时间:2023-08-04 0:0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人类的未知领域并非一个闭合的圆圈,而可能是在许多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更深邃处延伸的过程。无论对人类全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意味着所知更多、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
这段话主要想说明的是:

A:人类永远面临知识贫乏的困境

B:人类应该努力丰富知识宝库

C:人类永远面对探索未知的挑战

D:人类应该更加敬畏未知领域

正确答案:C

解析:本文主要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没有尽头,并没有论述人类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因此排除B、D。另外,文中论述的对象是未知领域而非知识贫乏,所以A项也不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乡村的美丽在于历史记忆。千百年来(       )的村落空间、建筑风格,镌刻着一圈圈生命的年轮。

A:养成

B:形成

C:造成

D:变成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搭配。四个选项中能与“空间”、“风格”搭配的只有“形成”。且“形成”强调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契合“千百年来”的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城市减灾没有终止点,恰恰是减灾驱策着一座城市不断夯实功能,深挖基础。即使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一场风暴、一场大雪、一次大雨使城市困扰或瘫痪也是不时发生的。人们交口称赞的巴黎“地下宫殿”,在近日法国遭遇的强降雨天气中,也显现出疲惫,包括巴黎在内的中央大区和大巴黎地区等19个省发生了洪水灾害。由此可见,“下水道良心”如巴黎,同样面临自身的问题,自然灾害面前,城市建设有与时俱进的课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城市发展是漫长的建设过程

B:发展仍是城市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

C:城市减灾是长久课题

D:城市减灾的疑难杂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可视为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观点,城市减灾没有终止点;接着进一步论述,即使在发达国家,灾害致城市瘫痪也有发生,并举巴黎“地下宫殿”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以“由此可见”再次总结提出观点:自然灾害面前,城市建设有与时俱进的课题。C项的“长久课题”是对“没有终止点”“与时俱进的课题”的同义转述。A、B两项未提到“城市减灾”这一话题,排除;D项强调城市减灾的困难,而文段强调的是城市减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5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南京某幼儿园是否给孩子“喂药”的问题,园方负责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B: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个形式新颖、制作精良的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C:李敏镐的到场令在场的无数观众尖叫不已,找他签名合照的观众将他围堵了20多分钟

D: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或低俗倾向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前半句是“幼儿园是否给孩子‘喂药’”,所以后半句“予以否认”的究竟是“是”,还是“否”,存在歧义;B项“选秀节目”一般选的是人,而《中国好歌曲》指的是歌曲,故这个节目究竟是选人还是选歌曲存在歧义;D项中“新闻类节目”与“部分类型节目”有交叉,故对播出实施调控的对象包括不包括“新闻类节目”不明确。C项无歧义,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5题

5、【言语理解】糖皮质激素是由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生成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对炎症反应起调控作用,因而常被用作抗炎药物治疗免疫系统过激反应导致的疾病,例如过敏、哮喘和类风湿关节炎。糖皮质激素还常用于对抗癌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在细胞内,糖皮质激素需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来发挥其生理功能。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糖皮质激素的定义

B:糖皮质激素的功用

C:糖皮质激素的特征

D:糖皮质激素的性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然后引出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反应起调控作用;最后指出糖皮质激素发挥生理功能的方式。归纳文段内容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糖皮质激素的功能、作用。
A项的“定义”只能对应文段开头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的“功用”是对文段的准确概括。
C项的“特征”、D项的“性质”均非文段主要介绍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

6、【言语理解】①也许,除了反思民众的文化素质,不妨再问问,是什么绊住了百姓走向正规医院的脚步?是什么促使百姓寄希望于那些“神医”?
②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防止“神医现象”再现的关键所在
③可是怎样既在社会制度层面、民生层面,又在精神领域顺利完成这种“现代性转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④实际上,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国,出现张悟本、李一等“神医现象”也算是一种“必然”
⑤除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我们对病患及其家属的精神关怀是否充分?有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④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①⑤②

正确答案:D

解析:由①中的“那些‘神医’”中的“那些”可知,①前应出现了关于神医的描述,故④应排在①的前面。由此可排除A、B。由②中的“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这些”可知,②前应出现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具体描述,故①和⑤句应排在②的前面,由此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7、【言语理解】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乐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前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讲的是:画家有着一双画眼,能捕捉到许多美的画面,并沉醉在享受美感的快乐之中。这些快乐感慢慢地在心中积淀,并逐渐形成了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画面,而这种在画家心底里形成的新的画才是真正的画。可见文段意在说明艺术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形象,是虚构的,用心看到的形象。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生物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或核酸药物)的分子量非常大,很难进入细胞里面发挥作用。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病毒尺寸远远大于蛋白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细胞内,它是利用什么“秘密武器”呢?科学家在研究HIV时,发现病毒表面有一段氨基酸序列在入侵细胞时起着关键作用,于是他们把这段有用的序列克隆出来,发现只要连接上这段多肽序列,无论是生物大分子还是几百纳米大小的颗粒,都能畅通无阻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于是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多肽称为穿膜肽。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

穿膜肽技术的特征

B:

穿膜肽技术的概念

C:

穿膜肽的具体应用

D:

穿膜肽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病毒尺寸远远大于蛋白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细胞内,它是利用什么‘秘密武器’呢”之问,后文给出答案——利用神奇的穿膜肽。依照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话题,具体论述穿膜肽应用中的神奇之处,C项的“具体应用”与此相符。

A、B两项在文段末句有提及,属于本文内容,排除。

D项,按照正常的叙述逻辑,应先介绍优点再说明缺陷,其应在C项之后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

9、【言语理解】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B: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C: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D: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因此”后为文段中心,即个税不仅要提高起征点,还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与此相符的为D。
A项为文段部分内容。B项与文意相悖。C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10、【言语理解】在对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3种媒体的近90万个文本的7亿字次进行统计后发现这7亿字次是由8225个汉字所组成,在前2500个高频字中,有357字是1988年制定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一级常用字(2500字)中所没有的;在前3500个高频字中,有398字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3500字)中所没有的;在前7000字中,有615字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1988年制定发布,7000字)中所没有的。统计结果表明,《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中也有244字未在本次8225个统计用字中出现。
以上文字说明了:

A:《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现在汉语通用汉字表》亟需修订

B:现代媒体用字与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现代媒体用字新增比例迅速加大

D:时代发展,新增字和废止字的存在是正常现象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讲了对媒体用字进行的最新统计与1988年统计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有许多不同。C、D两项文中均未提及,排除。《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并不是文段要说明的主要对象,而只是作为20年前常用字的一个参照对象,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