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88

发布时间:2023-08-03 5:5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人类火星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欧洲的火星探测器ExoMars已于2016年3月14日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寻找火星过去或现在的生命迹象。中国也有望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成为火星探索队伍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对于这个神秘且遥远的星球,人类的求知欲已不仅停留在寻找生命迹象,而是超前到了对火星宜居环境的研究。近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模拟月球和火星的土壤条件,成功进行蔬菜栽培实验,证明在外太空建立人类居住地并不是空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新技术在火星探索中的作用

B:目前进行火星探索的主要力量

C:人类火星探索的主要进展

D:人类火星探索目的所发生的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总说“人类火星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后文分别从欧洲、中国、荷兰对火星探索的情况进一步说明。C项的“人类火星探索的主要进展”对文段概括最准确。
A项“新技术”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主要力量”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重要力量,时态与说法均有误。D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2、【言语理解】29.要坚持权为民所_____,情为民_____,利为民所_____,_____倾听群众呼声,_____反映群众愿望,_____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 系 谋 真诚 真实 真情

B:谋 系 用 真诚 真实 真情

C:用 系 谋 真心 真诚 真实

D:用 系 谋 真实 真心 真诚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文字选自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讲话。“用权”、“谋利”为常见搭配,由此排除B。“真实反映”也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这看上去好像是个________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事实上,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细致,说出点儿新意,说出点儿可意会不可言传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 理由

B:众说纷纭 道理

C:历久弥新 独见

D:老生常谈 妙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可知,关于互联网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话题是经常谈论的,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人们都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新了,与题意相悖,排除C。“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老生常谈”指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填入均符合题意。第二空,由两个“说出点儿”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新意”意思相当,结构相近,“理由”“道理”填入与题意不符,据此排除A、B,且D项“妙处”填入更能与“可意会不可言传”相照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不少学生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学校举办的假期补习班,明明是正常教学时间里上的课,却偏偏要挪到假期时间来补习,而且收取的费用相当可观,学生们不去还不行,这种行为虽然与“有偿家教”无涉,但却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行为,对这样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地方教育部门本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问,教育部出台的新“师德规范”能规范得了吗?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各种形式的假期补习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B:新“师德规范”无法完全杜绝五花八门的“有偿家教”

C:地方教育部门对乱办补习班、乱收费行为的无视

D:当代教育方式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而非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对于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假期补习班来牟取私利的行为,新“师德规范”难以约束,最后的问句点出了文段主旨。A、C、D三项均未提到“师德规范”这一要素,不如B项概括得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国际上,“医药代表”已经有近40年历史,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作为传递药品安全使用信息的桥梁,“医药代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给医务专业人员传递药品临床使用相关的知识,而且还收集临床药品使用情况,尤其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反馈给药品生产企业,为下一步改进或研发新药提供宝贵线索。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制药企业主要通过“医药代表”收集药品使用情况,而且“医药代表”是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者。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医药代表的发展历史

B:医药代表的作用

C:关于医药代表的国际研究成果

D:医药代表的执业资格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作为传递药品安全使用信息的桥梁,“医药代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后具体介绍了“医药代表所扮演的角色”,最后以“国际上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医药代表”所起的作用。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医药代表的角色”,也即“医药代表的作用”,B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6、【言语理解】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方面、全角度、全产业链的改造,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之间形成________的新形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唇齿相依

B:休戚与共

C:同舟共济

D:水乳交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的是互联网新技术和数字化对文化产业改造的作用,推动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紧密融合形成新形态。“唇齿相依”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二者均强调关系密切,不含融为一体形成新形态的意思,排除A、B。“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文段未体现“困难”,排除C。“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能体现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0题

7、【言语理解】一棵树上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落了下来,摔在地上,成了一团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这个故事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A: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B:在生活中不要气馁、不要迷失自己,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

C: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平常心,要学会泰然处之

D: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都是一次成功的经验的积累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讲述了摘苹果的故事。“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点明寓意,与此表述最相符的是D。A、B两项与文段内容无关。C项与文段最后一句说的还需要去争取含义不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8、【言语理解】全所职工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克隆出一头牛。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动

B:鼓励

C:激励

D:激发

正确答案:C

解析:“鼓舞”是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鼓动”是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唆使。“鼓励”是指激发勉励,一般为人的口头行为。而题干中提到的是航天精神,因此“鼓动”、“鼓励”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A、B两项。“激发”是指刺激使奋发,一般用法为“……受到激发”、“激发斗志/士气/……”,而没有“在……激发下”的用法,排除D项。“激励”指激发鼓励。它的主语可以是人的言语或行动,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可以替换句中的“鼓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虽然“发展”和“增长”在有些场合被替换使用,但其确切含义是有区别的。“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对于上面语段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

B:“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政治、社会的“质”的提高

C:“增长”注重“有多少”,“发展”注重“有多好”

D:“发展”以“增长”为核心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可知,“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即注重“有多少”;由文段中“‘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可知,“发展”以“增长”为核心,强调“质”的提高,注重“有多好”。由此可知,B、C、D三项均表述正确。A项“不可能”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10、【言语理解】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统一起来,密切结合自然,努力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这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主张人与自然有机结合。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建筑中有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其目的不过是依照山水的自然条件,谋取人类居住的最佳地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儒家和道家思想是相通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理论主要根源于儒道文化

B: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C: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思想与“五行”密不可分

D:古人在城市建筑和规划中加入过多迷信成分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古人在建造城市及城市建筑中非常注重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后文引用儒家、道家以及“堪舆”之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此进一步说明。A项,“城市建筑理论”“主要根源于儒道文化”表述不准确,文段主要说的是古代城市建筑重视建筑物与环境协调的思想源于以儒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C项的“五行”、D项的“迷信成分”只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