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73

发布时间:2023-08-01 4:1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人力资源竞争,固然是一种市场竞争,却与普通商品的市场属性有所不同。薪资待遇固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劳动者对于职业的权衡,却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必须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与普通商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B:劳动者在选择职业时不再考虑薪资待遇

C:劳动者会从多方面综合考量职业

D:只要以人为本就能在人力资源竞争中获胜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的“本质上的差异”由文段无法推出;B项的“不再考虑薪资待遇”与文段的“薪资待遇固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符;D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以人为本并不是在人力资源竞争中取胜的充分条件。C项可由“劳动者对于职业的权衡,却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8题

2、【言语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更加________地应用于机关和各种商务办公。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泛

B:深入

C:普及

D: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地”可知,填入词语为状语,“普及”为动词,不能做状语,排除C。“广泛”指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深入”指研究、思考深刻、透彻;“全面”指完整、周密。根据语境“机关和各种商务办公”,“广泛”最为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3、【言语理解】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最能概括这段话主题的是:

A:聚乳酸的共性及合成关键

B:聚乳酸的共性与降低成本的新技术

C:聚乳酸超临界流体介质的研究

D: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文段中“针对……,从……,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可知这段话的主题应是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D项表述正确。A、B两项,文段针对的是“两种方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而非“聚乳酸的共性”,且“关键”指的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排除。由“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可知,“超临界流体介质”只是研究的一个方面,非文段主题,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4、【言语理解】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A:她上班不出“百天”不仅清理了三个多月的乱帐,还很快学会了电脑操作、事故处理

B:文艺作品本是人类灵魂的温床,却老是讳言万千灵魂应该有的归向

C:一个案件尚且如此,要思考人生的大问题更需要长时间单独的安静

D: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语序混乱,其它各项均没有语病。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此次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受到束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B: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存在误区

C: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应走在服务业的前列

D: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宽带环境的改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使用的多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然后说明此次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从宽带服务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关系入手,最后进一步强调了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对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作用。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宽带建设对推进信息化社会的意义,A项正确。
B项的“误区”表述错误,以往和此次的讨论只是视角不同,排除;C项“走在服务业的前列”过度推断,文中未提及;D项“信息交流效率提高”只是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3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3题

6、【言语理解】艺术的助人伦、成教化,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直接的________。它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________,趋向社会的崇高,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利性 身临其境

B:实用性 耳濡目染

C:功用性 心服首肯

D:目的性 心悦诚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助人伦、成教化”可知,此处论述的是艺术的目的性,且“演说家”与“实用性”不能搭配,排除B。
第二空,由“趋向社会的崇高,激励着人们的心灵”可知,句中强调的是艺术“助人伦、成教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身临其境”指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用于处事。二者均不能描述艺术对人们的影响,排除A、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4题

7、【言语理解】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它注定不是________的市井常识,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老生常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精益求精

B:拾人牙慧 融会贯通

C:司空见惯 兼收并蓄

D: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是……不是……”的句式以及“先知先觉”与“老生常谈”的反义对应关系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独见独闻”表达的意思相反,表示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妇孺皆知”指某件事众所周知。“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题意无关,排除A、C。
第二空,“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推陈出新”特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由横线前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推出哲学的进步在于创新。“推陈出新”填入更符合题意,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0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8、【言语理解】关于枕头,现代人比前人的认识和经验都要多得多,但是人们记得最________的话,却是古人说的“高枕无忧”,现在被________最多的,恰恰也是这句话,“高枕”被认为是颈椎问题的诱因之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刻 指责

B:清楚 批评

C:牢固 谴责

D:广泛 批判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广泛”与“记得”不能搭配,排除D。“清楚”“牢固”“深刻”填入均可与“记得”搭配。第二空,“指责”“谴责”两词责备意味过重,且对象多为人,而“批评”程度适中,用于描述人们对“高枕无忧”这一说法的不认可态度最恰当,排除A、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8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8题

9、【言语理解】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许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生命的本真是诗意的,要从一草一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获得心灵的慰藉

B:诗意不仅蕴含安宁、浪漫,也包容苍凉、悲怆,人类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

C:不要让物欲充塞了灵魂,否则精神和情感会变得日益麻木贫瘠、苍白乏味

D:有了激情浪漫、多愁善感的诗人的气质和情怀,才能做到“诗意地”生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提到要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不要拒绝落叶带给心灵的清、静和悲凉,可知A、B两项符合文意。文段说金钱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没有了诗意体验,生命的本真也就所剩无几,C项符合文意。文段说的是要用超越物质的心态看物质,去欣赏一草一木中的生命价值,获得心灵慰藉,享受诗意的生活,并没有提到要有“诗人的气质和情怀,才能做到‘诗意地’生活”。D项属无中生有,理解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

10、【言语理解】端午节之所以物化为“粽子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固然是一种“删繁就简”,是一种退守;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却是一种无奈的、被动的选择。很简单,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往往习惯于依赖“刺激消费”这样的路径,而拙于补充一些新鲜的、健旺的文化元素,以替代那些日渐消逝的传统仪式和内容,久而久之,则只能任由那些看上去肤浅却实用的商业操作来填补“空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缺少文化元素的创想导致传统节日日渐物化

B:传统节日融入公共文化生活才能更具生命力

C: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已偏离了原有的民俗意义

D:端午节变为“粽子节”实属文化退守的无奈之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端午节之所以物化为‘粽子节’”引出对造成传统节日日渐物化的原因的反思。由“拙于补充一些新鲜的、健旺的文化元素”可知,传统节日物化的原因在于文化元素创想的缺乏,因此文段意在强调文化元素对传统节日的重要性。A项对此概括恰当。B项“融入公共文化”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未体现关键词“文化元素”,排除。D项为文段引出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