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70

发布时间:2023-07-31 18:2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________人脸图像信息,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后两种采集方式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扫描仪等,容易被人察觉,因此有可能________和欺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集 误判

B:判断 遮蔽

C:获取 伪装

D:捕捉 复制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后两种采集方式……”可知,此处描述的是人脸识别如何采集人脸图像信息,所填词语应表示采集之意。“判断”指断定,不符合文意,排除B。
第二空,由“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欺骗”构成并举关系,表示容易被骗之意。“误判”指判断有误,文段表达的是“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因其识别方式容易被欺骗,并非机器判断有误,排除A。“复制”不能与“欺骗”构成并举关系,排除D。“伪装”填入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

2、【言语理解】农业转型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切忌________、揠苗助长,以行政力量________甚至强推农业规模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代桃僵 指导

B:大包大揽 引导

C:越俎代庖 主导

D:鞭打快牛 倡导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句意是在农业转型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干预。“李代桃僵”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鞭打快牛”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D。
第二空,由“甚至强推”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强力干预的意思,“主导”比“引导”更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8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

3、【言语理解】对于爱因斯坦,除了他的相对论之外,他对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诸多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精辟的言论,有时却在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科学知识的科普中缺席了。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人们对科学家的了解不足

B:爱因斯坦的哲学理论更值得关注

C:科普所宣传的科学知识应更为广泛

D:真正的科学家研究兴趣是极为广博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说的是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对于爱因斯坦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精辟言论较少关注,言下之意即科普宣传不能只关注具体科学知识的宣传,还应关注更广泛的领域。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不是论述的重点。B项,爱因斯坦只是举例,且“更值得关注”说法有误。D项说法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4、【言语理解】下列说法中,含义和其他几项不一致的是:

A:世界是运动的,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事实,世界的一切形式都是暂时的。

B:就像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一样,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

C:绝对静止是一个抽象概念,根本不存在于自然中,而运动则是一种与长度、宽度和高度同样实在的性质。

D:既然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在它之外什么也不能存在,那么自然只能从它本身得到运动。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A、B、C三项均强调运动的绝对性,而D项说明了自然和运动的关系,并没有强调运动的绝对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题

5、【言语理解】伟大的成就与变革,往往是前所未有的,是________的,是惊心动魄的,却没有一个是________的,是信手拈来的,是一蹴而就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空前绝后 一帆风顺

B:开天辟地 空中楼阁

C:荡气回肠 轻而易举

D:振聋发聩 日行千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前所未有”“惊心动魄”构成并举关系,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信手拈来”“一蹴而就”构成并举关系。
第一空,“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文段所指的这些成就与变革可能是之前没有过的,但不能表明以后不会再有,“空前绝后”语义程度过重,排除A。“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能与“伟大的成就与变革”搭配,排除D。“开天辟地”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生的或比喻创建前所未有的大业,填入符合文意。“荡气回肠”形容乐曲、诗文等婉转缠绵,感人至深,填入形容伟大的成就与变革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恰当。
第二空,由“是……是……是……”的句式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信手拈来”“一蹴而就”构成并举关系。“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与表示容易做的“信手拈来”“一蹴而就”并举,“轻而易举”填入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题

6、【言语理解】有关权威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的压力。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善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文中“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不能得出“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的结论,故排除A、B两项。由文中的“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以及“高增长量”可知D项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建筑物寿命过短,浪费社会资源,产生建筑垃圾,构成环境威胁。我们除了要谴责豆腐渣工程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________了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现

B:凸显

C:凸现

D:突现

正确答案:B

解析:“显现”指呈现、显露。“凸显”指突出地显露。“凸现”指突出地显现。“突现”指突然出现;突出地显现。横线后陈述的是“决策者的权力任性”问题,对于问题,用含有“暴露”之义的“凸显”更合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夜色渐浓,江风徐徐。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叫卖声________,人们抛开白日里水泥森林的高压与冷漠,________在人流摩肩接踵的繁华小巷。百年老城的夜生活,就在________的夜市中拉开了序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绝于耳 徘徊 欢声笑语

B:此起彼落 穿梭 杂乱无序

C:此起彼伏 流连 熙熙攘攘

D:声声入耳 漫步 喧嚣不已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声声入耳”指每一个声音都听到了。形容街道上的叫卖声,用“声声入耳”不恰当,排除D。
第三空,题干表现了作者对夜晚下老城生活的一种喜爱之情,“杂乱无序”不适合这一感情基调,排除B。“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与“摩肩接踵”相对应,呈现出了夜市热闹的场面。因此相比“欢声笑语”,“熙熙攘攘”更契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

9、【言语理解】故事片的叙事及视觉语言,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原则,便是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换言之,故事片叙事的最重要而基本的特征,便是________叙事行为的痕迹。于是,似乎是场景、事件自身在________呈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出 自动

B:抹去 自行

C:强调 客观

D:忽视 主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换言之”可知,后句是对前一句的同义转述,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和“隐藏”意思相近。“突出”“强调”与句意相悖,排除A、C。“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由句意可知,对叙事行为的痕迹是刻意隐藏的,并不是不重视,排除D。验证第二空,“自行”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10、【言语理解】“互联网+”下的“荷尔蒙经济”,烧旺了网络直播产业。与土豪粉丝一掷千金、千金买笑相伴的,是丑小鸭变天鹅、一夜暴富的传说,让美女、靓仔、资本都趋之若鹜,但也应该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容许的范围内。度没把握好,问题就来了。网络直播从最初的“主要看气质”到今天的主要拼胆量,以“直播造人”为标志,“无聊经济”“荷尔蒙经济”有低俗化、无耻化风险,受到公众诟病乃至法律惩戒是必然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网络直播面临的困局

B:网络直播盛行的原因

C:网络直播要自律更要他律

D:网络直播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网络直播”的火热现象。接着指出其应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容许的范围内,即“度”的问题。最后反面论证,指出把握不好度,必然会受到公众诟病乃至法律惩戒。
“应该在法律与道德伦理容许的范围内”对应“自律”,“受到公众诟病乃至法律惩戒”对应“他律”,C项概括恰当。
“困局”“原因”“影响”均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A、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