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辟谣有时会使受众将谣言错记为“事实”,其中原因之一是受众遗忘了谣言的反驳信息,即事实幻觉效应。为了避免这一认知错觉,可以采用“反驳改述谣言”的方法,即辟谣者可以将谣言改述为否定句式,再进行反驳。
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属于“反驳改述谣言”的是:
A:药品X是危险的,这是谣言
B:有节制的吸烟不易致癌,这不是谣言
C:食用野兔等野生动物安全,这不是谣言
D:即便少量饮酒也不利于健康,这是谣言
正确答案:D
解析:反驳改述谣言定义的关键信息:将谣言改述为否定句式,再进行反驳。
A项,“药品X是危险的”不是否定句式,不符合定义。
B项,“有节制的吸烟不易致癌”是否定句式,但“这不是谣言”并不是反驳,不符合定义。
C项,“食用野兔等野生动物安全”不是否定句式,不符合定义。
D项,“即便少量饮酒也不利于健康”是否定句式,“这是谣言”是对改为否定句式谣言的反驳,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0题
2、【判断推理】夜晚:路灯
A:孤舟:灯塔
B:站台:路标
C:春节:春联
D:黄昏:道别
正确答案:C
解析:路灯一般在夜晚降临时点亮。
A项,灯塔可以为孤舟指引方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路标不一定在有站台的地方出现,很多没有站台的地方也有路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春联一般在春节来临时张贴,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道别不一定在黄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
3、【判断推理】顿悟:醍醐灌顶
A:消费:坐吃山空
B:孝顺:彩衣娱亲
C:渴望:望梅止渴
D:移交:完璧归赵
正确答案:B
解析: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其与顿悟是近义关系。
A项,坐吃山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物也会消耗完,其与消费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彩衣娱亲指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其与孝顺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其与渴望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其与移交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5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7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4、【判断推理】奸诈:聪明
A:专家:学者
B:信任:相信
C:评判:批判
D:借口:理由
正确答案:D
解析:奸诈和聪明的意义相近,但是前者为贬义词。
A项,专家和学者都不是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信任和相信是近义词,但信任不是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评判和批判的意义相近,但评判不是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借口和理由的意思相近,借口为贬义词,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 ) 对 防御 相当于 烽火 对 ( )
A:盔甲 侵略
B:士兵 点燃
C:狼烟 迷惑
D:城墙 警示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盔甲的作用是防御,遇到侵略时可以点燃烽火。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士兵的作用是防御,点燃烽火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狼烟与防御并无必然联系,烽火和迷惑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城墙的作用是防御,烽火的作用是警示。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统计性歧视,是指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推断为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的特征,并将此特征作为对个体的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统计性歧视的是:
A:小莉觉得周围许多金牛座的人都不太诚实,她就认为金牛座的人都不诚实可靠
B:公司认为某高校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够,该校的优秀毕业生小刘因此未被公司录用
C:某专家根据北京市过去十年的降雨量推断今年的降雨量将与往年的平均值基本持平
D:一名外国游客在旅游区随手乱扔垃圾,周围人认为来自这个国家的人素质普遍较低
正确答案:B
解析:统计性歧视定义的关键信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推断为群体中个体具有的特征,并将此特征作为对个体的评价标准。
A项,小莉是将个体的典型特征推断到群体身上,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由某高校毕业生的特征来推断小刘也具有这样的特征,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十年的降雨量不属于群体特征,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由一名外国游客的特征来推断出该国人民的群体特征,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7、【判断推理】有研究表明,要成为男性至少需要拥有一条Y染色体。3亿年前,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在产生之际含有1438个基因,但现在只剩下45个。按照这种速度,Y染色体将在大约1000万年内消失殆尽。因此,随着Y染色体的消亡,人类也将走向消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
A:恒河猴Y染色体基因确实经历过早期高速的丧失过程,但在过去的2500万年内则未丢失任何一个基因
B:男性即使失去Y染色体也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其他染色体有类似基因可以分担Y染色体的功能
C:人类进化过程中,可以找到单性繁殖或无性繁殖后代的方法,从而避免因基因缺失引发的繁殖风险
D:Y染色体存在独特的回文结构,该结构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保持丢失基因的信息,实现基因再生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人类男性Y染色体含有基因数量的递减速度得出Y染色体约在1000万年内消失,人类也将走向消亡。
A项,恒河猴的基因变化规律不能代表人类的基因变化规律,与题干无关。
B项,Y染色体消失人类也有可能生存,质疑了题干论证。
C项,人类可以找到无性或者单性繁殖的方法,说明Y染色体消失不影响人类繁殖。
D项,Y染色体不会消失,题干结论就不成立,削弱了题干。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社会学里把角色分为两种: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所谓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所谓自致角色,也叫获得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自致角色的是:
A:两国推行国野制,把除贵族外的人民分成国人和野人,所谓野人就是国人的共用奴隶,他们没有参加权,不能进城市居住,为贵族和国人务农服务
B:在清朝,满清的某些八旗子弟们整日托着个鸟笼子,迈着方步在大街上溜达,不事农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按月拿俸银,过着花天酒地的富足生活
C:奥巴马在白人主宰的世界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生下来的是个男孩,就决定了他是儿子,长大结婚就是丈夫,有了孩子就是父亲,有了孙子就是爷爷
正确答案:C
解析:自致角色的定义要点: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A项,把人民分为国人和野人的身份是根据血缘确定的,属于先赋角色。
B项,满清子弟的身份也是根据血缘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属于先赋角色。
C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个人活动与努力的结果,属于自致角色。
D项,男孩的性别决定了以后的身份,是建立在先天或者生理因素上,属于先赋角色。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5题
9、【判断推理】某单位计划组织工会活动,到附近的古镇游玩,需统计参加人数。小陈说:“如果天不下雨,我没有理由不去。”小王说:“1月1号是我孩子生日,我必须在家陪他,只要不定在这一天,我就不可能不去。”小刘说:“如果天下雨,我肯定不去。”小张说:“如果有人去,我肯定会去。”12月29号(星期二),工会的负责人通知说工会活动定在大后天,希望大家作好安排。而天气预报称这周之内不可能下雨。
由此可以推出:
A:小张会去,小刘不会去
B:小张会去,小王不会去
C:小陈、小刘和小张肯定都会去
D:小陈、小刘、小王和小张肯定都会去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由题干信息可知:天不下雨→小陈没理由不去;1月1号小王不去;天下雨→小刘肯定不去;有人去→小张肯定去。
已知活动安排在1月1号(星期五),不会下雨,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规则,可以推出小陈肯定去,则小张也肯定去,小王不去,小刘去不去不能确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据估计,可能有数以百万吨的塑料漂浮在海洋中。但是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见了,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并随之进入海洋食物链。
下列( )项最能对上述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
A:海洋中除了塑料是否还有其他垃圾
B:除了被海洋生物吃掉,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是否会以其他形式消失
C:是否能说进入海洋食物链的塑料就是“消失”了
D:消失的塑料最可能集中在哪些海域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见”得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这一结论。
A项,是否还有其他垃圾,对题干结论无影响。
B项,正反两面的回答能够证明题干结论是否正确。
C项,进入海洋食物链是否意味着消失,并不是评价题干论证的关键。
D项,消失的塑料最集中的海域属于无关项,不能评价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