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41

发布时间:2023-07-27 14:3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人总觉得不满足,而且很难为满足确定标准。一旦确立了满足的标准,人们又会不满足,这正是人可贵的地方。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知足常乐

B:满足是没有确定的标准的

C:人要前进,就要永不满足

D:满足与不满足没有绝对的界限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一旦确立了满足的标准,人们又会不满足,这正是人可贵的地方”可知,作者对于不满足是持肯定态度的,所以可以排除A,肯定C。“一旦确立了满足的标准”说明满足是有确定的标准的,也说明满足和不满足是有界限的,排除B、D。因此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33.中国的公益领域突然间出现许多新想法,无论是在企业公益活动中,还是在公益基金以及公益组织等领域,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应该说这是好现象,因为在公益领域,许多人都受新想法的刺激和鼓舞。但是,要真正促进公益的发展,我们还是应该从理想转向“如何去做”,从关注想法转向模式梳理、转向蓝图复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断变革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

B:公益领域近期出现了许多新想法

C:公益事业的发展重在将想法转化为实践

D:对公益活动中出现的新想法应给予鼓励

正确答案:C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转折连词“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重点强调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但是”后面的内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东风刮来的云朵里,细腻如酥的雨丝儿飘落下来,当云朵被________得支离破碎时,丝丝状状中阳光________,空气中透出些寒气。又过了几天,深夜里,一股带着暖意和芬芳的神秘气息________,有什么东西似乎开始改变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撕裂 出现 突然侵入

B:分割 突现 黯然进入

C:割离 乍现 悄然潜入

D:分离 闪现 悠然涌入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三空,“黯然进入”偏消极,与文段整体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B。第二空,“出现”一词与题干散文风格的语体色彩不符,排除A。第一空,“割离”指割开、分离;“分离”指分开,别离。此处形容云朵被雨丝儿分开的状态,用“割离”更形象,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4、【言语理解】研究表明: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使热水沐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够节能

B:节能意识十分重要

C:普通民众可以对节能做出贡献

D:节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介绍四个生活场景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在说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节能。A项“自然的生活方式”只对应“公园慢跑”“自然晾干”,它只是节能的一个方法,不能对应电器的使用。B项“节能意识”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文段强调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并非强调“普通民众”要注意节能。D项表述正确,当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5、【言语理解】有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研制并投入民用的1100多种高科技材料中,有80%是因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众所周知,航天科技对各种设备、元器件的要求极高,由此,中国航天的每一个进步,都“逼迫”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不断换代升级,而这些的终极受益者,还是普通百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航天科技最终能使普通百姓受益

B:航天能够带动基础产业的巨大发展

C:航天科技的发展能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

D: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带来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用统计数据说明民用的多种高科技材料大部分缘于航天技术发展需求,然后进一步强调航天科技发展对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的推动作用,最后进一步强调“而这些的终极受益者,还是普通百姓”。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航天科技发展对“普通百姓”的意义。只有A项与此相关。B项航天科技对基础产业的影响和C项航天科技产生的社会效益并非文段重点。D项颠倒因果,且不符合文段主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要加快新型产业布局,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广东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科技创新去________产业新优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B:构建

C:建筑

D:建造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筑”“建造”的对象多为房子、路、桥等具体事物,不能与“产业新优势”搭配,排除C、D。“构造”侧重于“造”,如制造、建造;“构建”侧重于“建”,如建立、建设。根据句意,此处应选“构建”,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6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6题

7、【言语理解】芭蕾这门艺术不仅要用肢体演绎,还需要文化的全方位________和浸染,否则________的就不只是四肢,而是整个形态和表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熏陶 僵硬

B:培养 笨拙

C:洗礼 死板

D:渗透 禁锢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浸染”并列,表达文化对芭蕾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洗礼”与此不符,排除B、C。“渗透”与“浸染”连用,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D。
第二空填入“僵硬”也能与芭蕾“柔软”“轻灵”的特性相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6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3题

8、【言语理解】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脱胎于陶器。历经数千年,它才终于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并未因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雅俗其实是一体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日常生活需求是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

B:瓷器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俗变雅的漫长过程

C:瓷器艺术的俗与雅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

D:粗陋的生活用品在演变成精美艺术品的同时仍保持着世俗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瓷器是一大俗之物,其历经数千年,才成了大雅的艺术品;接着说,其成为艺术品之后,并未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的艺术基础。最后得出结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二者本是一体的。C项与此说法一致。A项“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非文段论述重点。B项,瓷器的俗和雅是相互依存的,“由俗变雅”表述不当。D项中的“世俗性”并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9、【言语理解】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战国韩非子的画更追求形似。从宋代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所谓“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也就是说,作画要追求的是形与心的结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这是说他的写实绘画技巧虽已达到一定高度,却仍要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的童心。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艺术观点虽然不能互相取代,却可以沟通

B:中外艺术都有其传统,但表达也受其局限

C:艺术是靠天赋的灵感,但仍需不断地探索

D: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前半部分主要说明了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追求形与心的结合。后半部分以西班牙的毕加索为例,说明其写实绘画技巧虽已达到一定高度,但仍然需要学习孩子们的童心。很显然,形与心的结合和绘画技巧与童心的结合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中外艺术有共通之处。A项的“沟通”、B项的“表达也受局限”和C项的“天赋”文段均未论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6题

10、【言语理解】长期耐心细致的普法教育活动,确实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于法律的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纸面上的法律并不能自动保障人们的权利,仅仅通过法制宣传与教育,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促成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纸面上的法律条文到底意味着什么,还要依赖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表达。换言之,以法官为核心的法律人团队,才是法律最根本的载体;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才是活生生的法律;法律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昭示着法律的真实面目。因此,如果要让社会公众知道法律是什么,与其举行一百场法律讲座,发放一千份宣传资料,还不如严格按照法律精神,进行一次诉讼活动。一次公正的诉讼,尽管亲见亲历者人数有限,但是通过口耳相传,就会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法律人值得依赖,法律值得信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普法活动的宣传教育效果逊色于法庭诉讼

B:法律的精神实质需要公众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

C:法律条文的意义依赖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表达

D: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有助于社会公众建立法律信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仅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并不能深入地促成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接着原因所在——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才是活生生的法律,他们的言行昭示着法律的真实面目。接着由“因此”给出对策——法律人的职业活动对塑造法律值得信仰的社会舆论的作用。“法律信仰”是文段论述的重点,选项中只有D项与此相关,当选。
A、C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B项“才能感受到”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尽管亲见亲历者人数有限,但是通过口耳相传”。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