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31

发布时间:2023-10-23 11:5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据《组织人事报》9月21日报道,今年,上海市政府将和香港政府互派政府公务员在对方机构任职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大都市政府机关运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据了解,上海市为了提升公务员的国际化素质,人事部门将以强化科学行政决策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MPA和EMPA的课程以及法律、WTO一般规则和现代行政管理知识等方面培训,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另外,上海市有关部门将积极选派一批外语好、专业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通过友好城市交流等渠道到海外的政府机关、大企业和国际组织中去工作。
为这段新闻拟写引题和主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引题:扩大交流,加强培训  主标题:上海不断提升公务员国际化素质

B:引题: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主标题:沪港将互派公务员

C:引题:培训公务员,上海出新政  主标题:沪港互派 出国研训

D:引题:沪港互派 出国研训  主标题:上海大量外派公务员

正确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主标题入手,这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材料第一句说的是沪港将互派公务员,这是整段新闻材料最重要的信息,而且拟标题时应包含沪港两方,不能只提上海。因此主标题可拟为:沪港将互派公务员。确定主标题以后,再从相关信息中概括出引题。引题的作用是放在主标题之前,用简明的文字引出主标题。由材料可知,互派公务员的目的是整段材料的第二大信息。材料第一句和第二句对互派的目的做了具体说明,如“学习和借鉴”、“为了提升”等。纵观四个选项可知,B项的“取长补短,提高能力”对公务员互派目的的概括最为简洁完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当一名记者让科学家用一句话描述研究成果时,科学家也只能焦躁地问他:“科学的语言,你会多少?”科学家的________当然可以理解。当一位科学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项研究,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怎么可能让他把整个研究过程________为一句话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傲慢 概括

B:烦恼 精炼

C:不满 浓缩

D:抱怨 简约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科学家也只能焦躁地问他:‘科学的语言,你会多少?’”可知,此处说的是科学家对记者的问题持一种不悦的态度。“傲慢”指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含贬义,科学家的话体现不出他对记者有轻视态度,且与“当然可以理解”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烦恼”指烦闷苦恼,文段没有介绍科学家有哪些烦恼,该项与句意不符,排除B。“不满”和“抱怨”能表示科学家对记者的问题的不悦。
再看第二空,由“把整个研究过程________为一句话”可知,所填词语应为动词。“简约”为形容词,若填入此处则会产生语法错误,排除D。“浓缩”为动词,符合句意,且“浓缩为一句话”表述也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

3、【言语理解】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恕(shù) 涟漪(yī) 根深蒂固(tì)

B:炽痛(chì) 朔方(shuò) 锲而不舍(qiè)

C:阔绰(chuò) 诘责(jí) 即物起兴(xìng)

D:颔首(hán) 不逊(xùn) 广袤无垠(mào)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中“根深蒂固”中“蒂”的读音为dì;C项中“诘责”中“诘”的读音为jié;D项中“颔首”中“颔”读音为四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4、【言语理解】丰子恺对待人生世事的冷观态度,在作者1935年写的《车厢社会》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面对西湖美景,       “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      “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实行而在希望”,      “世间苦的根本”就在于“身在其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也 而且 所以

B:即使 也 因为 所以

C:假如 却 那么 因为

D:假如 却 既然 那么

正确答案:B

解析:题目首先说明丰子恺对待人生世事采取冷观态度,接着举出例子证明其观念,然后解释原因,解释原因应用“因为……所以……”,同时“假如”与“却”不是一组关联词语,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过去,城市规模基本上是由政策决定的。如果把城市当作一个________的系统,它的吞吐、消耗以及内部运转,所有的生态流是完全能够定量计算的。我们的城市设计,必须跟周围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与其生态承载力相________。根据周围生态承载力确立城市规模,才是科学态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 支持

B:封闭 匹配

C:机械 符合

D:动态 平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动态”表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两者均表明事物是变化的,与“完全能够定量计算”相悖,排除A、D。“封闭”与“机械”相比,前者侧重于不与外界发生联系,后者侧重于刻板而不知变通。“封闭”与“内部运转”“能够定量计算”的语境更相符,排除C。
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与……相匹配”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7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7题

6、【言语理解】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_____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而然 努力

B:轻而易举 发展

C:一朝一夕 改进

D:一蹴而就 摸索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可知,金属演进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填词语应表示短期内可以完成。“自然而然”指某种情况是不经人力干预而形成的,与题意无关,排除A。“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起来很容易,毫不费力。“一朝一夕”指时间很短。“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填入均符合题意。第二空中,与“改进”“发展”相比,“摸索”更能体现出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们艰辛的探索过程,故排除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7、【言语理解】43.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从上文可见,人的大脑能储存记忆的关键部位是:

A:大脑中连接神经

B:1万亿个神经细胞

C:突触

D:CPEB合成的蛋白质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可知人的大脑能储存记忆的关键部位是“突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安全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PC端总计拦截病毒10亿次,病毒总体数量环比2016年下半年增长30%;相较于2016年第二季度的病毒拦截量增长23.7%。2017年上半年手机病毒感染用户数为1.09亿,同比减少45.67%,与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2017年上半年手机安全软件有效查杀的病毒次数却达到6.93亿次,同比增长124.24%,比2016年上半年多了1倍多。此外,二维码扫描成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来源,占比高达20.80%。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A:2017年上半年,移动端的感染病毒情况较上年改善

B:2017年上半年,手机病毒主要来自二维码扫描

C:2017年上半年,手机病毒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

D:2017年上半年,PC端感染病毒情况比移动端更严峻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可由“2017年上半年手机病毒感染用户数为1.09亿,同比减少45.67%,与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推出,正确。
B项偷换概念,文段是说二维码扫描成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来源,而非“手机病毒”的渠道来源,排除。
C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手机病毒传播渠道日益多样,排除。
D项,文段列述了PC端和移动端病毒拦截和查杀数据,而非病毒感染数据,二者的病毒感染情况无从比较,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3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9、【言语理解】以下四个新闻标题中,存在歧义的是:

A:中欧峰会推迟引发欧洲媒体关注

B:百国将签署禁用集束炸弹条约

C:绿色中国杂志社否认收取封口费要求减轻处罚

D:北京公交集团否认李素丽贪污被抓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根据停顿的位置不同,可理解为:“绿色中国杂志社否认/收取封口费要求减轻处罚”或者“绿色中国杂志社否认收取封口费/要求减轻处罚”,前者是否认“要求减轻处罚”;后者是否认“收取封口费”,并且要求减轻处罚。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跳蚤被放进敞口的瓶子里,它便立刻跳了出来。当把瓶子盖上时,跳蚤还是会竭力跳出瓶子,它不停地撞击着瓶盖的内侧。一个多小时后,它还在那样跳着。差不多三个小时后,它依然在跳。只是它不再撞着瓶盖了,此时它跳的高度离瓶盖大约1厘米,而且每一次都是如此,它已经习惯了这个高度。后来即使瓶盖被拿掉了,跳蚤也没有跳出瓶口,它依然保持着有瓶盖时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跳蚤的故事告诉我们:

A:有形的禁锢比无形的束缚更易被打破

B:胸无大志,势必无所作为

C:习惯往往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D:拒绝尝试往往使我们错失成功的机会

正确答案:C

解析:没盖瓶盖时,跳蚤能跳出来;但盖了瓶盖后,它习惯了跳到距离瓶盖1厘米的地方,即使再拿掉瓶盖它也跳不出来了。可见跳蚤的失败并不是它不努力,不尝试,不敢于打破束缚,而是习惯束缚了它的脚步。C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A、B、D三项均无法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7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