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2829

发布时间:2023-10-23 1:28     浏览量:15

1、【常识判断】在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唯一出自于清代的小说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正确答案:A

解析:《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施耐庵为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是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摄影师甲拍摄了一组深圳街景作品,并上传于社交媒体群中。乙在社交媒体群中看到后,擅自将该组照片上传于某营利性商业图库网站,获得报酬若干。乙的行为:

A:仅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B:侵犯了甲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C:侵犯了甲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D:不构成侵权

正确答案:C

解析:AD项错误。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中使用权又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和其他权利。乙擅自上传照片牟利,不仅侵犯了甲的财产权,也侵犯了甲的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发表权。
B项错误。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属于著作人身权之一,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对作品进行歪曲、篡改。乙并没有歪曲、篡改作品,不构成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
C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乙擅自将甲的作品上传于某营利性商业图库网站进行传播,侵犯了甲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3、【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B: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

C: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D: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

正确答案:A

解析:潜望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A项说法错误。光纤通信正是利用了全反射原理,当光的注入角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光便能在光纤内形成全反射,从而达到长距离传输的目的。B项说法正确。光是沿直线传播。枪上有标尺和准星,要使子弹击中目标,标尺、准星必须和目标在一条直线上。正因为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像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这时必须闭上一只眼睛,才能瞄得准。C项说法正确。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谚语不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是:

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B: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C: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D: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正确答案:A

解析: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A项不涉及。“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白天出现日晕现象时,夜半三更可能会下雨,而晚上出现月晕现象时,第二天中午可能会刮风。日晕和月晕均为大气光学现象。该谚语涉及的是天气现象,不涉及二十四节气。

B项涉及。“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是指秋分时种麦早了,霜降时种麦迟了,而寒露时种麦是最好的。其涉及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霜降、寒露。

C项涉及。“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表明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因此它们有规律性的行动也可以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进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谚语涉及二十四节气。

D项涉及。“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指进入白露时节,天气转凉,不宜赤膊露体;而到了寒露时节,天气更冷,应注重足部保暖。其涉及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寒露。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

5、【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国家主权及国防地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权是联合国赋予国家的最基本的权利

B:一国的领海和领空都是其领土的组成部分

C:我国南海四大群岛是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D:我国与越南、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接壤

正确答案:A

解析: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主权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联合国所赋予。所以A表述错误。B、C、D三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6、【常识判断】下列关于人民币汇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币汇率升值时,我国纺织品出口更具有竞争力

B:外币汇率升值时,我国进口机械设备更便宜

C:外币汇率贬值时,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所需费用减少

D:外币汇率贬值时,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不利

正确答案:A

解析:外币汇率是指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比价。如果外币折算成本币的数额上升,表示外币升值,本币贬值;相反,如果外币折算成本币的数额下跌,则说明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而本币升值。 当外币汇率升值时,即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当外币汇率贬值时,即人民币升值,外币购买力下降。所以当人民币升值时,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所需费用应该增加;并且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故C、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以下属于人文景观的是:

A:甘肃莫高窟

B:江西庐山

C:四川九寨沟

D:吉林长白山天池

正确答案:A

解析:人文景观是指历史形成的、由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B、C、D三项均属于自然景观,莫高窟是人文景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9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题

8、【常识判断】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唐太宗时期,成熟于唐玄宗时期

B:宋朝时科举增设武举,采用糊名法加强考试公平性

C:“三元及第”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

D:戊戌变法提出废止科举主张,科举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正确答案:C

解析: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A项说法错误。
唐朝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并设立殿试。北宋时期采用“糊名法”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B项说法错误。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C项说法正确。
戊戌变法时期,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但变法失败后又恢复原样。1905年,学校教育推行,科举制度废除。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华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期,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学派与观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农家——无为而治

B:墨家——兼爱,非攻,尚同

C:法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兵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正确答案:B

解析: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体现。A项对应错误。墨家,墨家创始人为墨子,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B项对应正确。法家,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著有《韩非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属于兵家的思想内容。C项对应错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说的是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D项对应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C: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项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强调,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C项错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D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必须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