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21

发布时间:2023-10-22 2:34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快速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快速城市化发展有利有弊

C:过快的城市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D:应全面看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现在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的现状,然后以“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指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双重影响: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综合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快速城市化发展有利有弊,B项表述正确。A、C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文段意在说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如何看待城市化发展,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汪曾祺认为语言与内在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接着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语文课学的不仅是语言,还有如何为人处世;最后由“从这个意义来讲”作总结,指出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这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可见,文段最后落脚在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诗歌,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语文教育”,B、D两项脱离了“诗歌”,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6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58题,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8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3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3、【言语理解】11.过去东部地区发展面对的是短缺经济,开发产品、发展生产、上投资项目,基本是短线定位,有一个广阔的增长空间。现在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却是外需拉动剧减,内需增长缓慢,通货紧缩的趋向明显,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的看法是:

A:东西部地区联手开发,可以使经济共同繁荣

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困难比西部地区明显要小得多

C: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将与东部地区有很大不同

D:西部大开发将直接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经济需要重新定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用“现在西部”与“过去东部”相比,意在突出现在西部地区的状况。选项中只有C项是以西部为主语的。同时,由文中将东西部地区面临局面的对比可知,西部地区的情况更加复杂艰难,因此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不同于东部地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千百年来,传世的文学作品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引人向上向善、奋然前行。当文学遭遇网络,网络文学________。能否________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书写网络时代的崭新篇章,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应运而生 延续

B:铺天盖地 践行

C:水到渠成 继承

D:风起云涌 发扬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当文学遭遇网络”产生的结果应是网络文学这一新事物的出现。“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风起云涌”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三者均不能描述“网络文学”这一新事物的出现,排除B、C、D。
第二空,“延续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

5、【言语理解】掌握不到足够的讯息而妄断是危险的,不经自己独立思考而盲从他人意见是愚蠢的,可是社会的运转与生活的恒常,有时却不得不依照这种盲从和妄断。举个例子,你生病去医院,那么多医生你会选哪一位,肯定是“专家门诊”或是熟人介绍的“名医”。世界如此复杂,每个配件彼此依赖,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依靠别人的专业意见,这种信赖固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更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
这段文字主要的观点是:

A:提倡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反对盲目听从他人妄断

B:人们常常不得不为现实生活而盲目听从和依靠别人的意见

C:信任是建立在一套大家共同认可的系统、规则和制度上的社会信任

D:信任如同“专家门诊”或熟人的“名医”介绍,是生活中的常态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社会和生活中,盲从和妄断虽然不正确,但却是极为常见的。接着通过引用实例论证了现实状态下人们的依赖行为。最后得出结论——信赖实质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故文段强调的是信任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只有C项符合文意,当选。
本文段的落脚点在“信任”上,排除A、B。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6、【言语理解】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例如,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攻占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地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还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很难超越人类

B:应理性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C:媒体在宣传人工智能时应客观科学

D: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与科普宣传同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人们对“人机关系”问题的探讨和焦虑;然后说明一些综艺节目以“人机对战”为噱头,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人机之间的紧张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最后以强调词“事实上”说明,现在各种人工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强调的内容为文段重点,意在告诉人们一味地渲染人机关系的对立是不科学的,应理性地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B项表述正确。
A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否能超过人类非文段重点,文段关注的是人机关系,即人工智能究竟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人类的挑战,排除;C项讨论媒体宣传问题,偏离了人机关系的话题,排除;D项“与科普宣传同步”在文中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即使看几遍,但我还有很多地方不理解。

B:顾客总是千方百计地选择漂亮的名牌的。

C:他整个一上午都在办公室里埋头写作。

D:对科里某些同志的缺点,科长经常对我们说:“你们要热心帮助啊!”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关联词选择不当。应该改为:即使看几遍,我还有很多地方不理解。B项缺少宾语。D项“对缺点……要热心帮助”搭配不当,“帮助”的对象应为“同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在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是道德修养的楷模。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以君子_______,却从不以圣人_______。可见圣人的道德境界是一种清高的理想,圣人也就只是人们心目中的崇拜偶像。_______,圣人的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荀子认为,圣人不仅是崇拜的偶像,普通人也能经过坚持不懈的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德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成为一个圣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称 自居 因此

B:自居 自夸 其次

C:自封 标榜 所以

D:自诩 自居 然而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突破。分析可知,第三空前后句子之间为转折关系,由此可直接选定D项的“然而”。“因此”“所以”表因果,不恰当,排除A、C。前文没有表首先含义的词语,“其次”无法承接,排除B。验证D项前两空,“自诩”意思是自夸,“自居”指自以为具有某种资格或身份,填入句中也对应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题

9、【言语理解】这种恢弘的春天的仪式,是古老先民为子孙创造的狂欢节,它依然________着祖先们的记忆、嘱托和想象,让春天变得如此华丽,盎然________着他们的激情,那么浓郁、雄健、炽热,洪波涌起,渐至澎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载 疏放

B:记载 释放

C:浸透 吐放

D:渗透 绽放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仪式”并无此作用,排除B。“渗透”指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与“记忆、嘱托和想象”搭配不当,排除D。
第二空,“疏放”指放纵或(文章)不拘常格,不能与“激情”搭配,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10、【言语理解】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及生态问题产生的实际领域,生态文明应当是物质文化的进步状态,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构成一个逻辑序列。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B: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C:生态文明的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D: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还得要回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上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句话讲“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然后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预言提出观点。“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隐含着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所以题干强调的意思是A项“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