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13

发布时间:2023-10-20 23:46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200万人过早地被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夺去了生命,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而“中风”则是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如果用“养神3分钟”自我治疗预防,每年可使全世界少死300万人,一年也可使我国少死60万人,因为“中风”多发生在夜间,最危险时刻是醒来的“一刹那”。但有绝招可防这“一刹那”,即在苏醒时,养神3分钟,定可逢凶化吉。
本文主要谈的是什么病?

A:中风

B:高血压

C:心脏病

D:脑血管病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用数据说明了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之高,紧接着由此引出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中风”,然后又介绍了一种自我治疗预防中风的方法。故本文段主要谈的是“中风”。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仙人掌这种无叶有节、长着刺的“常青植物”、“卫士植物”,无论是生在沙漠、悬崖这种人迹罕至之地,或是公园、路边这种人流如川之地,她都能做到坦然无忧,笑迎日出日落。无论是其形胖如山丘,或是其体瘦如孤峰,她都能安身为乐,外不劳形去减肥;无忧为福,内不思悲以滋补,很有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味道。
这段文字描述的主要是:

A:仙人掌的做派是豁达的,仙人掌的风骨是秀爽的

B:仙人掌的胸襟是博大的,仙人掌的精神是高尚的

C:仙人掌的生命是坚强的,仙人掌的情趣是自然的

D:仙人掌是平常的“花瓶”,但又是不平常的“刺头”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话以仙人掌为主题,第一句谈了仙人掌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它依然坦然无忧,笑迎日出日落,说明其生命力的顽强;第二句谈到了仙人掌安身为乐、无忧为福,说明了它情趣的自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3、【言语理解】啥是佩奇?这只其貌不扬的粉红小猪,本身就是家庭亲情的象征。父母、姐弟,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舶来的故事,________了中国老百姓“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淳朴理想,也符合孩子们对童年、父母、家庭日常的真实感受。这是最基本的人伦感情,也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符合

B:暗合

C:迎合

D: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意为这个舶来的故事所体现的情感与中国老百姓对家庭的淳朴理想恰好是相通的。“符合”填入与后文的“也符合”重复,且“符合”一般不与“了”搭配,排除A。“迎合”指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侧重于有意的、有针对性的,而文段中明确说了佩奇是“舶来的”,不是专门为中国人创作的,故“迎合”与语境不符,排除C。“吻合”指完全符合,程度过重,排除D。“暗合”指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5题

4、【言语理解】“中国民间可能隐藏着7000个梅西”,有外媒如此形容足改方案激发的人才潜能。但仅以发掘球星、培养职业球员为标尺,反倒背离了校园足球的真谛。让足球真正扎根,取决于孩子们的“获得感”,快乐足球比精英足球更有生命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剥离足球功利性,潜移默化植入兴趣,校园足球才有发展后劲

B:校园足球可以打破部门壁垒,理顺管理体制,为“体教结合”注入动力

C:让足球进校园,可以迅速撬动学校体育改革,夯实足球人才根基

D:校园足球的成败决定着中国足球的未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外媒对足改方案的评论,然后以“但”转折,反驳了外媒的观点,并引出“快乐足球比精英足球更有生命力”的观点。A项为文段重点的概括,符合文意。B项的“打破部门壁垒,理顺管理体制”、C项的“撬动学校体育改革”在文段中均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D项的“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5、【言语理解】媒体不是审计署,不可能动用那么多注册审计师、会计师,利用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去(       )每一个(       ),审查每一张报表。

A:核对 数字

B:审核 数据

C:核对 数据

D:审核 数字

正确答案:C

解析:与句中的“审计署”、“报表”相对应,第二空应选统计学中的专业术语“数据”,排除A、D。“审核”:审查核定,侧重于按照一个标准检查。“核对”审核查对,侧重于校正,使一致。根据上下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整篇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后就是选项B。而A、C、D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至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在还剩下6分钟的时候,陆地上开始闪现动物的身影,而当第58分钟到来,一切大局已定。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地球的历史很长

B:地球生命的历史很长

C:地球生命出现的时间是相当晚的

D:地球的历史如一个小时一样短暂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形象地把人类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在“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而“当第58分钟到来,一切大局已定”,用时间段的长短表示地球生命的出现相当晚,即C项所述内容。A项“地球的历史很长”和B项“地球生命的历史很长”无中生有。D项,文段是把地球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不是说地球历史短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8、【言语理解】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不外乎五个方面: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
下面对传统廉政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文意不符的是:

A:执法如山、遵章守纪

B:注重民生、情操高尚

C:学识渊博、乐善好施

D:生活简朴、严于律己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可知,传统廉政文化的特点包括“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五个方面。A项体现的是“畏法度而能自律”;B、D两项体现的是“重民生而知根本”“崇节俭而重情操”。C项的“学识”“乐善好施”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8题

9、【言语理解】树立法律权威,就要使法治原则________到国家与社会每一层次、每一角落,让全体公民信仰法治,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入

B:融入

C:渗透

D:扩大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每一层次、每一角落”可知,句意为让法治原则贯彻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即不仅强调广度,也强调深度。“深入”仅强调深度,对应“层次”,“扩大”仅强调广度,对应“角落”,均不全面,排除A、D。“融入”侧重物质间的彼此融合;“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描述抽象的法治原则的影响,选“渗透”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2题

10、【言语理解】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一方面忙着为老师开发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忙着为师生采购图书、获取学术期刊的访问权。但是,对于那些不离开书桌便能在线浏览科学文献的学者而言,图书馆的这些变化并不明显,对许多人来说,图书馆似乎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始变成历史的纪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学图书馆在21世纪发生的新变化

B:数字化趋势给图书馆造成的生存困境

C:大学图书馆在服务职能方面做出的调整

D:大学图书馆的改进与学者需求之间的错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是转折结构,先指出为适应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并从两方面具体说明了其重塑自身的措施;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大学图书馆的这些改进并不能满足一些学者的需求。
A、C两项非文段主旨所在,是转折前的信息,首先排除。B、D两项较难排除。B项“生存困境”在文段中没有明显体现,更与文段首句所说各大学图书馆为适应时代知识变化正在重塑自身的意思不够一致,而D项“图书馆的改进”“学者需求”更能与文段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6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