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01

发布时间:2023-10-19 12:37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君子之德要求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乃至________,不为各种威逼利诱所降服。这就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________。《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身殉道 人云亦云

B:杀身成仁 口是心非

C:视死如归 沆瀣一气

D:舍生取义 同流合污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乃至”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比前文的“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语义程度更重,且重在表达君子之德要求为道义牺牲自己的性命。“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生命,不含为道义、正义牺牲之意,排除C。
第二空,由“更不能”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随波逐流”构成语义上的递进。“随波逐流”指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与“随波逐流”意思相近,不能构成语义上的递进,排除A。“口是心非”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的不一致,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可与“随波逐流”构成递进关系。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会有消费的东西

B: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和失效日期

C: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根据一个小学校的统计,今年小学生的“人情消费”与去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左右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B中“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和“安全使用期”重复,应删掉两者中的一者。选项C成分赘余,应去掉“克服困难的”。选项D“近”与“左右”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工具——欧洲稳定机制规定,救助资金只提供给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当然,受援国政府可以________,再用这笔钱救助本国银行,其后果是对银行业的救助资金最终仍会________到政府头上,导致受援国主权债务增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水推舟 转嫁

B:因地制宜 转移

C:因势利导 转变

D:就地取材 转换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救助资金只提供给欧元区成员国政府,而受援国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用这笔钱救助本国银行。“因势利导”侧重根据形势做决策,“就地取材”侧重不借助外力,两词明显不合文意,排除C、D。“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方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两词填入均可,备选。
第二空,“转嫁”指把自己应承受的负担、损失、罪名等加在别人身上。“转移”指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改变。由“导致受援国主权债务增加”可知,“转嫁”更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0题

4、【言语理解】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整篇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后就是选项B。而A、C、D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41.美国科学家本周宣称,到2100年,“温室效应”引发的地球升温会造成气候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美国政府环境保护署发布的一份报告,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正在不断上升,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温度会上升2摄氏度,而到2100年时会上升5摄氏度。环保署声称:“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
这段话可以推知:

A: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的“温室效应”

B: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地球“温室”理论

C:地球上的温度肯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D:我们大多数人低估了地球升温的速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温室效应”引发的地球升温,而没有说地球“温室效应”是哪个国家发现的,排除A项。同时文段也没有提到人们对“温室”理论的看法,排除B项。C项“肯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由文段“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可知大多数人认为地球升温的速度没有那么快,即低估了其升温速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东施固然丑拙,但她为什么不学“南施”“北施”,单学西施?这至少可以说明,在她的心目中,对于“什么是美”是很清楚的。在这一点上,东施至少比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甚至“以丑为美”的人要好得多。
这段话意在说明:

A:东施实际上很美

B:东施不知美丑,“以丑为美”

C:东施效颦,也不必完全非议

D:东施并不比西施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东施为什么不学别人,单学西施”一问引出观点:东施对“什么是美”是很清楚的,并进而将东施与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甚至“以丑为美”的人相比,得出东施比他们好得多的结论。由此可知,作者对东施效颦持宽容态度,C项的“不必完全非议”与此相符。
A、D两项与“东施固然丑拙”相悖;B项表述错误,不知美丑、“以丑为美”说的是生活中的一类人,不是东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

7、【言语理解】①随着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商家的文化意识日益增强
②牌匾艺术熔书法、装饰和建筑艺术于一炉,呈现出丰富的形式
③尤其是经营长久的老字号,牌匾多出自名人名家手笔
④商业牌匾早期大多用于说明商号的经营性质
⑤虽然各自风格神韵不同,但大都具有深厚的造诣
⑥在文人的参与下,牌匾文雅含蓄,常有典故出处
将以上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⑥③⑤

B:②③④①⑥⑤

C:④②③⑥⑤①

D:④①②③⑤⑥

正确答案:A

解析:观察选项,一共给出两个首句②和④。②总说牌匾艺术的特点,应置于段首或段尾,不应插在论述牌匾发展的中间,排除C、D。
根据③中“尤其是”一词,可知③的内容应该是对上文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③强调老字号的牌匾多出自名人名家手笔,是对⑥中牌匾常有典故出处的递进阐述,③应紧跟在⑥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8、【言语理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也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相比,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下面叙述中,不属于网络文学特征的是:

A:具有“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

B:网络作家有着与文学无关的身份与职业,因而创作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C: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

D:“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作家是“在生存中写作”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可知,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原文是“绝大多数”的网络作家身份与职业“与文学无关”,并非所有的网络作家,且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从而使得他们的创作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由“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可知,C项正确。
由“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3题

9、【言语理解】海岸线从形态上看,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却像条直线,而且,这些海岸线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天津市,在公元前还是一片大海,那时海岸线在河北省的沧县和天津西侧一带的连线上,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几十千米。当然,有时海岸线也会向陆地推进。仍以天津为例,在地质年代第四纪中(距今100万年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两次海水入侵,当两次海水退出时,最远的海岸线曾到达渤海湾中的庙岛群岛。但经过100万年的演化,现在的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了数百千米。
下列说法与以上文字相符的是:

A:庙岛群岛曾与陆地相连

B:2000年前沧县是一片大海

C:海水入津的现象迄今为止发生过两次

D:公元后天津市的海岸线逐渐向陆地推进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最远的海岸线曾到达渤海湾中的庙岛群岛”可推知。
B项,由“那时海岸线在河北省的沧县和天津西侧一带的连线上”可知,说法错误。
C项,文段说的是距今100万年左右天津曾发生过两次海水入侵,而非海水入津现象迄今为止仅发生过两次,说法错误。
D项,由“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几十千米”可知,公元后天津的海岸线是逐渐向海洋推进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10、【言语理解】“开学第一课”,本质是“课”,是所有教学的一部分,而课程创新也属于学校的教育事务,因此,在进行“开学第一课”时,各地宜充分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特色,由全体教师参与进行课程设计论证,并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年的“开学第一课”也不必回避相同的主题,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本就不同,关键在于要给同样的主题注入新的内涵。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不能脱离课的本质开展“开学第一课”

B:“开学第一课”应由老师、学生、家长三方主体共同设计完成

C:“开学第一课”与课程创新要同步

D:“开学第一课”不应拘于形,而应重于实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开学第一课”是教学的一部分,课程创新也是学校的教育事务,然后以“因此”引出在开展“开学第一课”时需要结合学校特点,充分听取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接着通过“也”提出每年“开学第一课”不必拘泥于不同的主题形式,关键在于同样的主题中传递新的内涵。综合而言,结合学校特点、不回避相同的主题均体现出课程不应过于关注形式,而应有与现实接轨的新的内涵,D项正确。A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的“三方主体共同设计完成”与文段表述不符,且只涉及对策的一方面,排除。C项侧重“开学第一课”和课程创新的同步性,而文段强调的是“开学第一课”要注意和学校特点相结合,不用非强调不同的主题,而要传递新的内涵,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