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00

发布时间:2023-10-19 9:14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君子之德要求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乃至________,不为各种威逼利诱所降服。这就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________。《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身殉道 人云亦云

B:杀身成仁 口是心非

C:视死如归 沆瀣一气

D:舍生取义 同流合污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乃至”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比前文的“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语义程度更重,且重在表达君子之德要求为道义牺牲自己的性命。“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生命,不含为道义、正义牺牲之意,排除C。
第二空,由“更不能”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随波逐流”构成语义上的递进。“随波逐流”指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与“随波逐流”意思相近,不能构成语义上的递进,排除A。“口是心非”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的不一致,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可与“随波逐流”构成递进关系。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

2、【言语理解】哲学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艰深晦涩、让人________的玄学,不只是教人安邦定国、________的谋略,哲学更________我们的人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 决胜千里 关联

B:青灯黄卷 修齐治平 关系

C:呕心沥血 仕途经济 关怀

D:皓首穷经 经世致用 关乎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青灯黄卷”指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不能与“让人”搭配,排除B。
第三空,“关怀”指关心他人,不能描述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排除C。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安邦定国”并列,“经世致用”所含的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的意思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1题

3、【言语理解】①杭州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难度非常大,但各有关部门仍要________为之。
②要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必须加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________。
③形势发展非常快,________使许多人出乎意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勉力 沟通 以至

B:勉励 沟通 以致

C:勉力 勾通 以致

D:勉励 勾通 以至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勉力”指努力,尽力。“勉励”指劝人努力,鼓励。由句意可知,应用“勉力”。排除B、D。
②句,“沟通”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指勾结串通,贬义词,明显不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及其参与的各项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当前,密切联系群众最直接的要求就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近群众,扑下身子搞好调研,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群众关注的烦心事、紧要事和身边事等细微之处入手,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研判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下列句子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B: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C: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正确答案:D

解析:横线设在文段中间,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指出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横线后具体阐述党员干部如何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即 “如何做”的问题,强调要走近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所想,解决群众的问题。故所填句子也应说明为政者须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A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指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强调百姓的重要性,与句意无关,排除。
B项,“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强调富民,与句意无关,排除。
C项,“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指得到百姓的心就能治理好国家,得不到百姓的心就治理不好国家,强调得民心的重要性,与句意无关,排除。
D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指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强调的是为政者要把握人民群众意愿,填入能够承上启下,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

5、【言语理解】一些动植物为跟上环境变化的脚步,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气候变化赛跑。落基山脉地区的芥末等植物从1973年到2011年,开花时间提前了13天。与40年前相比,阿拉斯加的鲑鱼到上游产卵区繁衍后代的时间提前了约两个星期。澳大利亚的车桑子的叶片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变窄了约2毫米。动植物的这些反应,说明它们自身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见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要让它们能够跟上这场赛跑,不会因为落后太多而灭绝。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气候变化越来越快,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将越来越小

B:植物提前开花、叶片变窄等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生存策略

C:全球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界生物来说,是巨大的生存压力

D:自然界的动植物为避免灭绝,正在与全球气候变化赛跑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原文“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无法推出A。由“开花时间提前了13天……动植物的这些反应,说明它们自身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知B项表述正确。由“可见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要让它们能够跟上这场赛跑,不会因为落后太多而灭绝”可推出C、D两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6、【言语理解】需求不足造成生产过剩,而裁员和降薪又造成低收入群体收入继续下降,需求更加疲软,生产过剩更加严重。
根据以上这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过剩是由需求不足导致的

B:生产过剩是因为没有根据消费需求合理组织生产

C:扩大需求可以缓解生产过剩带来的压力

D: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是互为因果、反复加剧的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了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之间互为因果、反复加剧的关系。B项关于生产过剩原因的表述从文中无法得出,故当选。其他选项均是文段意思的正确理解。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7、【言语理解】古代帝国的政治集权虽然是它的力量所在,可也是它的弱点所在。它凭借军事暴力和贸易中的垄断优势来保证经济资源从边缘流向中心,却因为官僚机构吸收利润过多而造成社会虚弱。当帝国的统治成本过高以至于无法支撑帝国的统治时,衰败便不可避免了。
这段话论述了:

A:古代帝国的政治与经济如何相互影响

B:集权政治如何在古代帝国的演变中发挥作用

C:高额的统治成本是古代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D:古代帝国的官僚机构在经济资源分配中的消极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政治集权”是本题的关键词,C项所说的“根本原因”无法在题目中找到。D项中“官僚机构在经济资源分配中”的作用也无法从题中推出。A项说“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只是对中间两句话的片面说明。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的一句是:

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生活条件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以每个人发100元钱来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问题,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清规戒律”多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适用于孔子的话不妥,此处应用“金科玉律”。B项“恻隐之心”意为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形容“老领导”不妥。C项“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受到处分”和“停职”是某局长咎由自取,不能算“灾难”,故此处用词不当。D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发100元钱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的办法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表达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9、【言语理解】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示。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B: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C: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D: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避讳都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
B项干扰性较大,原文只是说避讳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这里的“极致”应理解为避讳的制度更完备、更细密,调整的范围更广泛等,但涉及程度上未必就更“严格”。
C项也不正确,人们进行各种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而不是趋吉避凶的心理。
由末句“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10、【言语理解】我们有走向国际舞台的好导演,也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作家,但是世俗社会的艺术趣味并不如艺术家那般乐观,或者说饮食众生们对生活的诗意关怀还不够。这样的情形是否提示我们不妨多阅读点儿古典的东西,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人文营养,即使对于那些专攻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的人也还是有意义的。想一想,人们除了吃喝拉撒的本能以外还是应该有些别的奇妙的东西,而这些人们可以从经典的诗歌散文、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获得。
这段文字论述的核心观点是:

A:人们应当多阅读点儿古典的东西,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人文营养

B:经典的诗歌散文、优美的诗情画意可以带给人们别的奇妙的东西

C:不读诗和散文的人恐怕得不到奇妙的东西

D:阅读诗和散文、品味诗情画意、能关注生存状态的人气质与众不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饮食众生们对生活的诗意关怀不够的现状,由此引出要加强古典阅读,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人文营养,并给出了具体阐述。选项中只有A项明确表明了作者的这一观点,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