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理解:明白
A:知道:糊涂
B:了解:清楚
C:学会:学习
D:精通:掌握
正确答案:B
解析:理解和明白是近义关系,了解和清楚是近义关系。D项精通和掌握是近义关系,但精通比掌握程度更深。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创伤后成长指一个人在经历重大的生活挫折之后发生的积极性改变。
下列属于创伤后成长的是:
A:一名车祸幸存者说,事故之后她能更主动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B:在多次丢失手机以后,小张照看自己的随身物品比以前细心多了
C:在同事突然撒手人寰后,小刘深感生命脆弱,开始坚持健身锻炼
D:赴震区考察归来后,王工程师对建筑物防震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正确答案:A
解析:创伤后成长的定义要点:①经历重大生活挫折;②积极性的改变。
A项,发生车祸事故,是经历重大生活挫折,符合要点①;事故后更主动地掌控生活,是积极性的改变,符合要点②。
B项,丢手机并非重大生活挫折,不符合要点①。
C项,说的是同事突然撒手人寰,并非小刘自己经受重大生活挫折,不符合要点①。
D项,赴震区考察并非重大生活挫折,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4题
3、【判断推理】鼓舞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捏造
A:士气 谎言
B:打击 欺骗
C:煽动 创作
D:语言 文书
正确答案:C
解析:鼓舞与煽动意思相近,且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创作与捏造意思相近,且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对夏天的虫子无法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根本活不到冬天,自然不知道冬天的冰是什么样的。同样的道理,大学生刚毕业,如果不锻炼两年,怎能做好销售工作呢?
下列选项与题干所犯的论证错误最相似的是:
A:对于是否批准这几家公司贷款的议题,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但还有一点小异议
B:人是能够认识世界的,因为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人之所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就是因为人能认识世界
C:小王的话是不会错的,因为他是听他爸爸说的,他爸爸是一位治学严谨、受人尊敬、造诣很深的数学家
D:人脑用多了会受到损害,因为人脑是物质的。机器用久了会磨损,人脑也不例外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证用夏虫不可语于冰的例子,类比大学生毕业需要锻炼才能做好销售工作,属于不当类比。
A项,“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和“还是有一点小异议”属于自相矛盾,与题干的论证错误不同。
B项,通过“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来说明“人是能够认识世界的”,又通过“人能认识世界”来说明“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属于循环论证,与题干的论证错误不同。
C项,通过小王的爸爸的身份是“治学严谨、受人尊敬、造诣很深的数学家”,来说明小王的爸爸说的话是正确的,属于诉诸权威,与题干的论证错误不同。
D项,用“机器用久了会磨损”的例子,类比“人脑用多了会受到损害”,属于不当类比,与题干的论证错误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楷体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水果
A:字体——苹果
B:字号——果汁
C:隶书——食物
D:书法——鸭梨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楷体是字体的一种,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均是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字号是指字体的大小,楷体是一种字体,二者都是字的特征属性;水果可以榨成果汁,二者是事物和原材料的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楷体和隶书都是字体的一种,二者是并列关系;水果是食物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楷体是字体的一种,书法是一种艺术,书法作品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呈现;鸭梨是水果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2题
6、【判断推理】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其基本规则要求: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必须清楚明确,不得使用否定定义,不得循环定义。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各选项中符合定义基本规则的是:
A:男人就是非女人
B:亲属就是有亲属关系的人
C: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
D: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说明定义的基本规则是:①清楚明确;②不得使用否定定义;③不得循环定义。
A项使用了否定定义,不符合规则②。
B项是循环定义,不符合规则③。
C项是比喻,不符合规则①。
D项符合题干所述的定义的基本规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52题
7、【判断推理】
知情同意原则是指临床医师在为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后,必须向病人提供包括诊断结论、治疗决策、病情预后及诊治费用等方面真实、充分的信息,尤其是诊疗方案的性质、作用、依据、损伤、风险、不可预测的意外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案及其利弊等信息,使病人或家属经深思熟虑自主作出选择,并以相应方式表达其接受或拒绝此种诊疗方案的意愿和承诺;在得到患方明确承诺后,才可最终确定和实施由其确认的诊治方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的是:
A:
医生向白血病患儿的家属交代了骨髓移植手术的作用、风险、预后及花费等情况,家属在讨论后,决定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B:
医生向患者交代了目前患者可以选择的两种治疗方案,但患者和家属由于文化水平低,并未听懂,因此让医生替他们做决定
C:
某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医生将检查的用处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向患者告知,患者表示清楚,但非常关心检查的费用是否报销,在得知是自费检查时,拒绝了该项检查
D:
某患者在化疗前,医生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效果较好但昂贵的进口药,一种是效果稍差但便宜的国产药,家属和患者的意见不一致,请医生帮他们拿主意,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患者与家属终于达成了共识
正确答案:B
解析:
知情同意原则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医生必须向病人提供诊疗的相关信息,由病人或家属自主做出选择。A、C、D三项均符合该原则;B项并不是患者和家属自主做出的选择,因此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故答案选B。
考题出处: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9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9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8、【判断推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以下属于网络成瘾的行为症候的是:
A:李小兵高考之后,父母对其上网不再过问,他一不上网就感到精神恍惚
B:学生张某勤工俭学,为某网吧做管理员,全部业余时间都在网吧,经常睡眠不足
C:某公司销售部经理整天泡在网上,联络客户、处理订单、工作压力大,使他有些烦躁
D: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几位学生合伙开了电子购物网站,生意火爆,几乎没时间下线,老师说他们上课都有点心不在焉
正确答案:A
解析:网络成瘾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
A项,一不上网就感到精神恍惚,即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符合定义。
B项,做网吧管理员,并未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不符合定义。
C项,上网的目的是联络客户,并未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不符合定义。
D项,上网是为了做生意,并未表现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9、【判断推理】爸爸、妈妈只要有一个人在家时,孩子可以留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出差时,家中必须有人照顾孩子,才能把孩子留在家里。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判断必定为真的是:
A:爸爸出差时,孩子不能留在家里
B:妈妈出差时,孩子不能留在家里
C:孩子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
D:爸爸妈妈出差时,可以由外祖母在家照顾孩子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句可知A、B两项均不一定为真,因为只要有一人在家孩子就能留在家里;根据题干第二句可知,D项为真。题干没有说孩子不能外出,C项可能为假。故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①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②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③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④农民工子弟→非本市户籍。
A项,结合②④可得,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推出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排除。
B项,结合①④可得,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得出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排除。
C项,题干中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进行换位推理可得,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正确。
D项,题干推理③与该项为下反对关系,当有的是为真时,无法推出有的不是也为真,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