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2794

发布时间:2023-10-18 8:15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理论认为,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有人认为,反物质是存在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反物质是不存在的。
以下哪项与题干中的论证方式相同?

A:圣女贞德的审问者们曾对她说,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上帝与你有过对话,你可能是在胡编乱造,也可能精神失常

B:动物进化论是正确的,例如始祖鸟就是陆地生物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类生物

C:既然不能证明平行世界不存在,那么平行世界就是存在的

D:长白山天池有怪兽,因为有人看见过怪兽在天池内活动的踪迹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是通过不能证明反物质是不存在的而推出反物质是存在的,即不能证明A为假,因此推出A为真,为“诉诸无知”的错误推理。
A项,根据没有证据证明上帝与你有过对话,推出你可能是在胡编乱造,也可能精神失常,即不能证明A为真,因此推出B或C。该论证最后推出了其他的结论,而没有说明前面所述的情况为真或为假,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B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观点,并非“诉诸无知”,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C项,通过不能证明平行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推出平行世界是存在的,即不能证明A为假,因此推出A为真,为“诉诸无知”的错误推理,与题干论证方式相同。
D项,根据有人看见过怪兽推出有怪兽存在,并非“诉诸无知”,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2、【判断推理】定义:
①文化惰性:指既定文化在其赖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仍按原有的惯性运行所表现出来的排斥一切变化的倾向。
②文化核心:指一种文化类型的代表性价值导向,它既包含自身文化的特质,又具有超越自身的人类文明共有的内涵,代表一种文化类型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③文化变迁: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典型例证:
(1)传统的白裤瑶与外族通婚会遭到本族的阻挠、讽刺和轻视,随着白裤瑶青年外出读书、打工的越来越多,不与外族人通婚已渐被打破。
(2)羌族优美的叙事抒情山歌、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潇洒大方的莎朗舞、别具特色的风情习俗,处处洋溢着对自然的崇敬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小张、小李、小吴多年在一起工作,他们能够以最简单的语言或符号表达深层次的含义,也即以最小的物质媒介承载最大的信息量。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2)与定义②不相符

B: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①③不相符

C:例证(1)与定义①相符

D: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③相符

正确答案:B

解析:文化惰性定义的关键信息:既定文化在环境发生变化后,仍按原有的惯性运行所表现出来的排斥一切变化的倾向。  
文化核心定义的关键信息:代表性价值导向,既包含自身特质,又有超越自身文明共有的内涵,代表一种文化类型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文化变迁定义的关键信息: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例证(1),随着白裤瑶青年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本族不与外族人通婚的风俗被逐渐打破,体现了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符合文化变迁定义。  
例证(2),羌族的山歌、故事、舞蹈和风俗处处洋溢着对自然的崇敬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出一种文化类型的代表性价值导向,符合文化核心定义。  
例证(3),三人能够以最简单的语言或符号表达深层次的含义,是一起外出打工多年养成的默契,未涉及到文化,不符合全部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0题

3、【判断推理】越是在浮华的地方,我们越是希望能遇到一块心灵的栖息地。虽然我们身处一个商业化社会,但书店仍是灵魂的慰藉之地。大到城市,小到商场,若能有一家文化味浓郁的书店,一定能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书店不仅能给商场带来客流,同时也能提升商场的品位。书店融合阅读、休闲和其他文化产品的类似“文化商场”模式,更是可以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
以下哪项能由上述材料推出?

A:城市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是因为有一家文化味浓郁的书店

B:即便没有身处浮华的地方,也能遇到心灵的栖息地

C:因为书店能提升商场的品位,所以书店能给商场带来客流

D:要想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就不能忽视书店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根据“若能有一家文化味浓郁的书店,一定能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可知,一家文化味浓郁的书店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但题干并未提及只有书店才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因此城市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未必是因为有一家文化味浓郁的书店,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仅提及“越是在浮华的地方,我们越是希望能遇到一块心灵的栖息地”,并未涉及没有身处浮华的地方是否可以遇到心灵的栖息地,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根据“书店不仅能给商场带来客流,同时也能提升商场的品位”可知,“带来客流”和“提升商场品位”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根据“书店融合阅读、休闲和其他文化产品的类似‘文化商场’模式,更是可以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可知,要想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就不能忽视书店的作用,可以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4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9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

4、【判断推理】构形歧义是指由于语句和语法结构不确定导致所反映的命题含义不确定,可以解释成不同的命题,从而形成构形歧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构形歧义的是:

A:他看着妈妈吃饭

B:1、9为奇数,所以,1+9是奇数

C:奇迹不会发生

D:强权即公理

正确答案:A

解析:构形歧义定义的关键信息:语法结构不确定导致含义不确定。
A项,根据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两种理解:①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妈妈;②他的妈妈在吃饭,他在一旁看着。因此该项属于构形歧义。
B、C、D三项,句子的含义都是确定的,并没有歧义,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1题

5、【判断推理】有苹果、草莓、香蕉、橘子四种水果,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领一种。甲:“我领到了苹果。”乙:“我领到了橘子。”丙:“甲说谎,他领到了香蕉。”丁:“我领到了草莓。”
如果只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则一定可以推出的是:

A:乙领到的是橘子

B:丁领到的是草莓

C:丙领到的不是香蕉

D:甲领到的不是苹果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甲和丙的话是反对关系,二者必有一假。
假设甲、丙的话均为假,根据“只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可知,乙、丁的话均为真。根据乙、丁的话是真话可知,乙领到了橘子,丁领到了草莓,则甲领到的是苹果或香蕉,此时甲、丙一人的话为真,前后矛盾,因此甲和丙的话不可能均为假,甲和丙的话必有一真一假,进而可知,乙和丁的话也有一真一假。
假设甲说真话,丙说假话,则甲领到的是苹果。根据乙和丁的话有一真一假可知,二人中有一人领到了香蕉。
假设甲说假话,丙说真话,则甲领到的是香蕉。根据乙和丁的话有一真一假可知,二人中有一人领到了苹果。
综上可知,丙不可能领到香蕉,C项一定可以推出。A、B、D项均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6、【判断推理】紧随某个行为之后所发生的事件(行为之结果),使得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为强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强化的是:

A:三岁的小明见到客人后主动跟客人打招呼,妈妈表扬了他,小明以后每次见到客人都会主动打招呼

B:小王参加聚会时对朋友的敬酒来者不拒,第二天由于宿醉上班迟到,后来,小王参加聚会都会适当拒绝朋友的敬酒

C:妈妈不给小红买冰激凌,小红就在街上哭闹,妈妈无奈只好给她买冰激凌吃,以后每次妈妈不答应小红的请求,小红都会哭闹

D:小丽有一次骑自行车去公司上班,发现比乘公交车用时更短,以后每天都骑自行车上班

正确答案:B

解析:强化定义的关键信息: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不断增加。
A项,因为妈妈表扬了小明,使得小明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的这一行为增加,属于强化。
B项,小王一开始对敬酒来者不拒,后来变成适当拒绝,其行为并没有受结果的影响而增加,反而减少了,不符合定义。
C项,因为妈妈看到小红哭闹而满足了她的需要,使得小红哭闹的这一行为增加,属于强化。
D项,因为发现骑自行车上班比乘公交车用时更短,使得骑自行车上班的这一行为增加,属于强化。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7、【判断推理】竞争性决策指的是在有竞争对手存在的情况下,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状态,而是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做出的决策。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哪项属于竞争性决策?

A:由于同类竞争,小李将库存商品一律三折出售

B:为打击新开张的对门商家,小刘将所有商品一律低于批发价出售3天

C:甲公司董事会一致决定高薪聘请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乙公司的副总经理为公司总经理

D:为吸引优质生源,甲校的奖学金金额总是比乙校高10%

正确答案:D

解析:竞争性决策的定义要点: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做出的决策。
A项,将库存商品三折出售,并不是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做出的决策。
B项,为打击对门商家而低于批发价出售,不是根据对门商家的策略做出的决策。
C项,高薪聘请乙公司副总,并未体现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不符合定义。
D项,甲校根据乙校的奖学金金额调整奖学金金额,符合竞争性决策的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在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泉州古城门遗址——德济门重现于世。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测?

A:考古人员未发现任何寺院遗址

B:居民也常使用同样的建筑构件

C:发掘出的寺庙建筑构件较少

D:关于德济门的古代典籍未提到附近有寺院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发现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推出“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A项未发现,不代表寺院不存在,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B项说明发现的建筑构件极有可能是当时的居民所使用的,无法推出存在寺院的结论,削弱了题干的推测;C项发掘出的数量少有可能是尚未发现其他建筑构件,削弱程度有限;D项也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近年来,“类脑计算”从理念走向实践,正走出一条制造类人智能的新途径。所谓“类脑计算”,是指仿真、模拟和借鉴大脑神经系统结构和信息处理过程的装置、模型和方法,其目标是制造类脑计算机。然而有人质疑,大脑奥秘尚未揭示,我们还不了解智能背后的基本原理,怎么能制造出具有“大脑智能”的类脑计算机呢?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质疑?

A:揭示大脑奥秘和发明类脑计算机是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不是“前者决定后者”的简单关系

B:关于“类脑计算”的伦理制度和风险评估等必须与“类脑计算”的技术发明同步展开

C:类脑计算机的器件速度是生物神经元和突触的百万倍,一旦产生智能,后果难以预料

D:国内已经启动集合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优势研究力量的10多项“类脑计算”研究项目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质疑:大脑奥秘尚未揭示,我们还不了解智能背后的基本原理,不可能制造出具有“大脑智能”的类脑计算机。
A项,指出揭示大脑奥秘和发明类脑计算机不是“前者决定后者”的简单关系,说明即使不了解大脑奥秘也有可能制造出具有“大脑智能”的类脑计算机,反驳了题干质疑。
B项,指出关于“类脑计算”的伦理制度和风险评估等必须与“类脑计算”的技术发明同步展开,与题干质疑无关,不能反驳题干质疑。
C项,指出类脑计算机的器件速度是生物神经元和突触的百万倍,一旦产生智能,后果难以预料,与题干质疑无关,不能反驳题干质疑。
D项,指出国内已经启动集合多方优势研究力量的10多项“类脑计算”的研究项目,但启动研究项目不代表有可能制造出具有“大脑智能”的类脑计算机,不能反驳题干质疑。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

10、【判断推理】近年来,很多学生选择了去海外留学。他们认为镀金可以为未来就业增加竞争力。然而,《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海归回国求职并不容易,79.3%的海归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一定劣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大部分海归的实际薪资水平达不到其期望值

B:牛津等海外名校毕业生依然受到雇主的青睐

C:海归身份的受欢迎程度与行业有较大的关系

D:多数海归不熟悉国内的就业形势与企业需求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观点①:镀金可以为未来就业增加竞争力;观点②:海归回国求职并不容易,79.3%的海归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一定劣势。
A项,薪资待遇问题与就业劣势问题之间没有联系,未在海归镀金和就业劣势之间建立联系,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B项,海外名校毕业生依然受到雇主的青睐,与题干矛盾相悖,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C项,海归是否受欢迎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大部分海归在求职中存在劣势,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D项,多数海归不熟悉国内的就业形势与企业需求,即海归自己的认识与实际的就业形势有差距,可以解释题干矛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