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80

发布时间:2023-10-16 11:39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科技与舞台艺术,一直相伴相生,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戏剧诞生的时代,古希腊罗马剧场中________的声场设计和半圆形舞台的切割工艺,就代表了当时最高科技,为观众创造了最好的观看环境。自此,可以说:每一次舞台空间的塑造都________着“科技因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惊诧 渗透

B:引人入胜 彰显

C:咂舌攒眉 透露

D:蔚为壮观 呈现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最高科技”“最好的观看环境”可知,古希腊罗马剧场中的设计非常出色,让人为之惊叹。“引人入胜”多形容自然风光或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蔚为壮观”指事物丰富多彩,汇集成盛大壮观的景象。两者形容古希腊罗马剧场中的设计不恰当,排除B、D。第二空,句中说的是每一次舞台空间的塑造都包含着“科技因子”。“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透露”指泄露,如透露风声;显露,如透露神情。“科技因子”是内在的,不会显露在外,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2、【言语理解】她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女人的      之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贤德

B:贤能

C:贤明

D:贤良

正确答案:A

解析:“贤德”指善良的德行;贤惠,有美德。这里是形容中国传统女人的德行方面的美,所以选A。“贤能”、“贤良”都指有德行有才能,偏重才能方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D。“贤明”指有才能有见识,多用来形容领导或统治阶级,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人们一般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的道德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个人品德缺失将由全社会埋单

B:经济制度对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C:诚信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D:

需用制度抑制不诚信的负外部性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不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还可能通过外部性“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然后说明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最后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不诚信者承担责任。A项,文段说的是如何避免由全社会埋单,而非必然由全社会埋单,排除;B项未提到“诚信”问题,C项未提到“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排除。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3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1题

4、【言语理解】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不只属于儿童。中世纪的绘图师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把未知地带留为空白,而是画上海蛇和想象中的怪兽,并标记“此处有龙”。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穿越大洋,攀登高山,逐渐在地图上把这些想象替换成了真实的标记。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太空拍摄照片,感叹地球之美。通信网络造就了“地球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科技让世界更美好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古代”“中世纪”“几个世纪以来”“现如今”等时间词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首先指出古代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中世纪人们绘制地图时把未知地带画上海蛇和怪兽并标记“此处有龙”的做法,体现的也是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后来随着探险家们的活动,很多未知变成了已知,地图上的标记换成了真实的标记;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最初对未知充满恐惧到后来的感叹地球之美,人们之所以能逐步克服恐惧,正是因为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C项“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作为文段观点最恰当。A、B、D三项均没有体现对知识恐惧的克服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7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3题

5、【言语理解】很多貌似过时的史学争论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力求接触人类最大多数的努力。想想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过去,他们在人数上远比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后代更多。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那些人们所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生存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只有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去徒劳地寻找对这一伟大哲学之谜的终极答案,而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将研究聚集于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

B:要到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中去探求和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C:寻找和掌握社会发展必然规律并以这种“客观真理”来解释和改造社会

D:相信过去的人们以自己特殊的生存策略开辟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过去的史学争论是力求接触人类大多数的行为,然后说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先前人们经历过的生存状态,并指出这类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理解生活的意义。由冒号可知,其后句子是对如何理解生活意义的具体阐述。B项正是深入前人的生活去理解前人的经历和生活状态,由此理解生活的意义。填入符合题意。A项“下层百姓”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所说的“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以客观真理改造社会”无中生有,排除。D项说过去的人们开辟了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与文段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以下最能证明这段文字观点的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宰相肚里能撑船

D: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让”展开,强调谦让宽容是种美德,并举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例子加以佐证。
A项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B项指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C项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D项意为绝不能容忍。均与文意不符,排除。只有C项体现了“让”,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7、【言语理解】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可知,中国古代在评判文学作品时很看重作者的人格。A项“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符合题意。
B项“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即认为文学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C项“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D项“诗以言志”指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三者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6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6题

8、【言语理解】国学如果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无异于_________,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凡是现代的都“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_________,与文明发展割断脉络,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化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蓬荜生辉

B:买椟还珠 孤芳自赏

C:刻舟求剑 皮里阳秋

D:掩耳盗铃 纤尘不染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可知,所填词语应该是贬义的、消极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增添光辉。“纤尘不染”是褒义词,指一点儿灰尘也沾染不上,形容十分干净、高洁。两词均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D。
再看第一空,由“无异于”可知,所填词语是对“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的解释说明,即只重视复古国学形式而忽视了国学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与句意不符,排除C。“买椟还珠”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形容复古国学一味追求形式而舍弃了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实属取舍不当,其填入此处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

9、【言语理解】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________。其中不乏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但也有选材不严的________现象,为读者所诟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琳琅满目 鱼龙混杂

B:叹为观止 哗众取宠

C:目不暇接 鱼目混珠

D:招架不住 泥沙俱下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涌入给国人的感觉。“使人琳琅满目”本身搭配不当,排除A;“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语境不符,排除B。
第二空,由“其中不文乏各种化珍品的精译精编,但也有选材不严的现象”可知,“但”之前作者已肯定了外国文学作品好的方面,“但”之后主要是对外国文学作品“选材不严”等不好现象的描述。“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的。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美国康奈尔大学通过研究肥胖老鼠和正常老鼠的舌头,发现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饮食会让味蕾数量减少。味蕾是舌头上的结构物,包括约100个细胞,老鼠增肥后,成熟味蕾细胞死亡速度变快,而新生细胞生长速度变慢。味蕾减少会导致味觉迟钝,味觉迟钝会让肥胖人群很难固定食用某种饮食,因为他们要像比他们多25%味蕾的正常人一样品尝到同样的美味,就得吃味道更重的食物,这就表明要摄入更多的糖、脂肪、卡路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味蕾细胞实现新陈代谢的方式

B:味觉在食物种类选择中的影响

C:肥胖的人更容易长胖的生理因素

D:过量食用高脂肪饮食的严重危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脂肪含量高的饮食会减少味蕾的数量,并对该发现的原理进行说明;然后指出味蕾的减少会导致味觉迟钝,让肥胖人群很难固定食用某种饮食;最后详细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味蕾减少会使肥胖人群吃味道更重的食物,摄入更多的糖、脂肪、卡路里。由此可知,文段通过科学研究说明肥胖人群比正常人吃更多食物的原因,也就是肥胖人群更容易长胖的原因,对应C。
A项错误,“味蕾细胞实现新陈代谢的方式”对应文段的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错误,“味觉”的作用只是部分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D项错误,“过量食用高脂肪饮食”是味蕾数量减少的原因,对应美国研究发现的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且“严重危害”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